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手册内容摘要:
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 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 1) 加入电解质 : 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 使 胶粒 间的排斥 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 10- 7m,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 Al3+> Fe3+> H+> Mg2+> Na+ 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 SO42- > NO3- > Cl- ( 2) 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 :( 3) 加热、光照或射线等 : 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 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性。 胶体的应用 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 盐卤点豆腐 :将盐卤( OHMgCl 22 2 )或石膏( OHCaSO 24 2 )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 明矾、 342 )(SOFe 溶液净水 ④ FeCl3 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 水泥硬化 ⑦ 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 ⑨ 硅胶的制备: N a C lS iOHH C lS iONa 22 3232 CSiOH 30032 减压 OHSiO 22 含水 4%的 2SiO 叫硅胶 ⑩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 胶体的提纯净化 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① 实验 步骤 ( 1)把 10mL 淀粉胶体和 5mLNaCl 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图)(半透膜可用鸡蛋壳膜、牛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制成,它有非常细小的孔,只能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 ( 2) 2min 后,用两支试管各取烧杯中的液体 5mL,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 AgNO3溶液,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观察现象。 ②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在加入 AgNO3 溶液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并没有发生变化。 ③ 实验结论: Cl- 能透过半透膜,从半透膜袋中扩散到 了蒸馏水中,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没有扩散到蒸馏水中。 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大。 ④注意事项:半透膜袋要经检验未破损,否则,淀粉粒子也会进入蒸馏水。 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否则,实验结论不可靠。 一般要在 2min 以后再作 Cl- 的检验,否则, Cl- 出来的太少,现象不明显。 四、离子反应 电离 ( ionization ) 电离: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 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 或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 化合物 统称为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 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 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 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 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 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 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KCl、 Na2SO AgNO BaCl NaHSO NaHCO3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 注意: HCO OH、 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HSO4― 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②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小结 ( 1)、能够导电的物质不一定全 是电解质。 ( 2)、电解质必须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才能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 3)、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也不是非电解质。 ( 4)、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 “ 或 ” 字 ( 5)、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 6)、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电解质溶液的区别 : 电解质是纯净物,电解质溶液是混合物。 无论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的导电都是指本身, 而不是说只要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能导电就是电解质。 注意事项 : 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而 Cu 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 NaCl 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 例如 CO2能导电是因 CO2与 H2O 反应生成了 H2CO3, H2CO3能够电离而非 CO2本身电离。 所以 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H2CO3 H2SO3NH3. H2O 是电解质 ③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 BaSO4 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 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 NaCl 晶体。 ⑥ 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 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 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 HCl。 {补充: ① 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单位体积溶液中离子的多少和离子所带电荷数有关; ② 在溶液的体积、浓度以及溶液中阴(或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都相同的情况下,导电能力强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③HCl、 NaOH、 NaCl 在水溶液里的电离程度比 CH3COOH、 NH3H 2O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 据此可得出结论:电解质应有强弱之分。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弱电解质对比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物质结构 离子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某些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 完全 部分 溶液时微粒 水合离子 分子、水合离子 导电性 强 弱 物质类别实例 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 弱酸、弱碱、水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注意点 ① 电解质的强弱与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有关,与其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例如:难溶的BaS0 CaS03 等和微溶的 Ca(OH)2 等在水中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故是强电解质。 而易溶于水的 CH3COOH、 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 (如 HCl、 HN0 H2S04)、强碱 (如 NaOH、 KOH、 Ba(OH)2)和大多数盐 (如NaCl、 MgCl K2S0 NH4C1)及所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少数的共价化合物。 ④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 (如 CH3COOH)、弱碱 (如 NH3H 20)、中强酸 (如 H3PO4 ),注意:水也是弱电解质。 ⑤ 共价化合物在水中才能电离,熔融状态下不电离 举例: KHSO4在水中的电离式和熔融状态下电离式是不同的。 }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 第一步:写(基础) •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例如 :CuSO4+BaCl2=BaSO4↓ +CuCl2 第二步:拆(关键) 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Cu2+ + SO42- + Ba2+ + 2Cl- = BaSO4↓+ Cu2+ + 2Cl- 第三步:删(途径) 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Ba2+ + SO42- = BaSO4↓ 第四步:查(保证) 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Ba2+ + SO42- = BaSO4↓ 质量守恒:左 —— Ba, S 4 O 右 —— Ba, S 4 O 电荷守恒:左 2+( — 2) =0 右 0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 、弱电解质、难溶于水的物质,气体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出现,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式。 • HAc+ OH- =Ac- + H2O • ,即使是电解质,也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 2NH4Cl(固)+ Ca(OH)2(固) =CaCl2+ 2H2O+ 2NH3↑ • 、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或分子式。 • SO3+ Ba2++ 2OH- =BaSO4↓+ H2O • CuO+ 2H+=Cu2++ H2O H2SO4 作为反应物和固体反应时,浓 H2SO4 写成化学式。 ,在写离子方程式时按弱酸处理,写成化学式。 、非金属单质,无论在反应物、生成物中均写成化学式。 如: Zn+2H+=Zn2++H2↑ 7. 微溶物作为反应物时 ,处于澄清溶液中 时写成离子形式。 处于浊液或固体时写成化学式。 微溶物作为生成物的一律写化学 式 如条件是澄清石灰水,则应拆成离子;若给的是石灰乳或浑浊石灰水则不能拆,写成化学式。 另加: 盐酸 硫酸 硝酸为强酸 醋酸 碳酸为弱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是强碱 酸 ————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所谓强酸、弱酸是相对而言, 酸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酸。 如 HCl、 H2SO HNO HBr、 HI、 酸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酸。 如碳酸、 H2S、 HF、磷酸、乙酸 (醋酸) 等。 碱 ———— 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所谓强碱、弱碱是相对而言, 碱溶于水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强碱。 如 KOH、 NaOH、 Ba(OH)2 碱溶于水不能发生完全电离的,属于弱碱。 如一水和氨、氢氧化钙(中强碱)、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等。 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与 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氧族有: OH、 S HS、。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复习手册
相关推荐
) ( A) (0,1) ( B) 1(0,)3 ( C) 11[ , )73 ( D) 1[ ,1)7 六.函数的周期性: 1.( 定义 )若 )0)(()( TxfTxf )(xf 是周期函数, T 是它的一个周期。 说明: nT 也是 )(xf 的周期。 ( 推广 )若 )()( bxfaxf ,则 (xf 是周期函数, ab 是它的一个周期 对照记忆: ( ) (
步了解多媒体制作工具的种类和初步使用方法。 6. 自主探究 教师活动:教师提供几个半成品作品,请学生尝试用相应的制作工具对作品进行适当修改,自主探究这些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实践、探究、熟悉 VB、 Authorware、 PowerPoint 等软件功能和使用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了解多媒体制作工具的功能,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培养兴趣。 7. 课堂总结
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C、我们对待兼并和破产的态度:鼓励合理兼并,规范破产。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 . A、劳动的意义: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B、就业的意义: ( 1)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2)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 ( 3)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强电解质。 而易溶于水的 CH3COOH、 H3P04等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故归为弱电解质。 ②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的强弱只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而与电解质的强弱没有必然的联系。 例如:一定浓度的弱酸溶液的导电能力也可能比较稀的强酸溶液强。 ③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 (如 HCl、 HN0 H2S04)、强碱 (如 NaOH、 KOH、 Ba(OH)2)和大多数盐 (如
2HCl+ O2 ↑ 1 体积的水溶解 2 体积的氯气形成的溶液为氯水,为浅黄绿色。 其中次氯酸 HClO 有强氧化性和漂泊性,起主要的消毒漂白作用。 次氯酸有弱酸性,不稳定,光照或加热分解,因此久置氯水会失效。 ② 制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 制漂白液 Cl2+ 2NaOH=NaCl+ NaClO+ H2O ,其有效成分 NaClO 比 HClO 稳定多 ,可长期存放制漂白粉 (有效氯 35%
了血管栓塞。 H、如果 腹腔未发现游离液体而患者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 ,需行 紧急血管造影和血管栓塞。 Miller 等针对骨盆骨折伴低血压的患者,根据对复苏的反应不同进行分类。 在 输注 2单位或更少的浓缩红细胞后血压有持续改善者 被称为 对复苏有足够反应。 复苏后反应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患者中, 73%的血管造影有阳性发现。 I、针对 骨盆骨折引起的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