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高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享誉省内外。 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几代人薪火相传,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多年来,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提高并举、师德教育与业务提高并进”的方针,建立比较完善的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强化双师素质培养,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 务精干、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学院拥有良好的实训基础和先进的实训设备 ,拥有独具特色的机电厂及国家级数控实训基地、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建有出国劳务研修生培训基地、省中职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地方与企业再培训基地、国家特种作业培训考点;近几年在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我院获得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2 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个、省级开放性实训基地 1 个。 学院实训条件优越,建有各类实训场所 98 个, 2 个校中厂。 与学院实行工学交替合作办学企业已达 125 家,顶岗实习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 案 — 5— 基地的单位达 163 家。 (二)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院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道路”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 “立足安徽,辐射西部,面向全国,培养服务机电行业为主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办学定位;学院有着深厚的行业背景和长期的产学合作渊源,机械行业管理长达 54 年,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 学院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推行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产学互动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校企一体, 产学互动 , 能力为本 ”的办学特色。 学院依托具有 60 余年历史的院机电厂等实训资源,坚持走产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和 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成果。 前校后厂、厂校一体的办学格局充分体现了企业、培训基地的双职能,学生、学员双身份,产品、作品双功能,员工、教师双角色的功能;院机电厂同时具有技能培训、考工考证和社会服务等功能。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直注重社会资源的利用,与多家骨干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实现了由封闭的人才培养模式向适应企业需求开放办学模式的转变;由传统的学校单一制定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向按校企共同制定的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来培养学生的转变;由片面强调学历教育向重视技能培养的转变。 “合力班”、“奇瑞班”、“佳通班”、“宏仁班”、“富港班”等 12 个订单班作为校企合作的特色和桥梁,为学院打造专业品牌、完善就业途径、加强教学与市场接轨、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丰硕的办学成果 学院招生形势喜人,连续三年第一志愿上线率超过 100%、录取率 100%,连续三年新生报到率在 90%以上,连续三年新生最低录取分数线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近年来,在校学生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一直保持在 96%以上,双证书获取率达98%。 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超过 97%。 2020 至 2020 年学院连续三年荣获 “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0 年 评为 “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20 年荣获“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称号。 学院为国际劳务输出进行了焊工、车工、电加工、数控加工等工种数千人次的技能鉴定,受到了日本、新加坡等国同行的好评。 近五年累计为社会进行了 4 万多人次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和特种作业培训。 每年为奇瑞、海螺、日本川崎(中国)等企业培训员工 1 万余人次。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6— 多年来,我院一直是全国全省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最具实力的获奖院校 之一。 自 2020 年以来,我院 连续三年 作为安徽省职业院 校代表参赛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屡 获佳绩 ,其中 2020 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加工中心组一等奖; 2020 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三等奖; 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产品设计与快速成型项目三等奖; 2020 年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企业管理沙盘大赛荣获团体三等奖; 2020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两个二等奖; 2020 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安徽赛区 )荣获一等奖; 2020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荣获汽车维修与故障排除项目二等奖,零部件 3D 测量与制造项目三等奖; 2020 年“锐捷杯”安徽省第五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二个 一等奖; 2020 年全国第四届数控技能大赛安徽赛区选拔赛,囊括了此次竞赛中的高职高专学生组全部项目第一名。 在已举办的安徽省四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院代表队获得两届团体冠军,两届团体亚军。 三、建设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 (教高函〔 2020〕 27 号 )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 (教高〔 2020〕 8 号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20— 2020)》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教高〔 2020〕 12 号 )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 2020〕 16 号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建设的意见》 (中办发〔 2020〕 15 号 )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高〔 2020〕 14 号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 2020〕 35 号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 范区规划》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安徽省九大产业振兴规划》 1《安徽省 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20— 2020)》(征求意见稿) 1《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初稿)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 案 — 7—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国家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以教高〔 2020〕 8 号文为依据,紧紧围绕安徽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机电行业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 才的需要,发挥地处国家皖江城市带 承接 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安徽新芜经济开发区的区域优势,坚持“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创建专业品牌,突出行业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探索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 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加强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为建设高教强省和职教大省作贡献。 二、建设目标 (一) 总体目标与建设思路 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突 破口, 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重点探索其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初步形成校企合作理事会下的合作办学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化“ 校企一体、产学互动、能力为本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机械设计与制造、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数控技术等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开发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 成效 显著,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优质教学资源库, 形成 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着力打造 校企共建的“校中厂”、“厂中校”校内外实训基地;实施“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领导能力提升” 工程,师资队伍和领导能力建设有新举措;创建校企政共建区域性公共技术开发平台,建立学院技能培训中心,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渠道,开展国际教育和培训项目,吸引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培育和提升学院的国际竞争力。 全面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学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三年建设,把学院建设成“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即安徽省机电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首选基地,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转移示范区机电行业企业技术服务中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8— 心及高级职业技能培训中心。 使学院成为校企“合作办 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典范,全国机电类高职院校的知名品牌、区域高职教育的一流院校。 (二)具体目标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建设期内,学院将建立 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和学院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政府成员包括合肥、芜湖等地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相对集中区域的市、区级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行业协会成员包括安徽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安徽省模具工业协会等;企业成员有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安徽合力股份、佳通轮胎集团、奇瑞集团、海螺集团、星马汽车集团等 安徽支柱产业 集团。 理事会下设 3 个区域合作委员会和 6 个专门委员会。 在建设 过程中着力创新 理事会的运行机制和“政策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和环境保障”等四大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基于校企合作理事会的合作办学长效机制。 以重点专业 及专业群 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载体, 发挥校企合作理事会作用 , 探索和实践 “校企共同制定人 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社会服务平台,校企共同培养师资队伍 ”的运行机制,为校企深度合作提供机制保障,实现高职在办学体制机制建设上的实质性突破,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 学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运行框架见图 211。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的领导下,建 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各专业理事分会,主动对接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内容,在学院 体制机制的组织保障、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的 基础上, 创造 性地开展符合本专业 ( 专业群 ) 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建设, 制定 工学结合教学层面上的校企合作制度 细则。 研究 和制定 企业参与教学、兼职教师聘任、教学内容更新、先进技术共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企业职工培训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实施的具体制度。 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双方责权利,把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落到实处。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情况 见表 211。 通过三年建设,逐步建成适应安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机电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发挥其参与、支持和监督学院发展的作用,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学院可持续发展。 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 案 — 9— 合肥、芜湖等地就业顶岗实习相对集中区域的市、区级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 安徽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等行业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等企业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机电职业 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 (下设 专业 理事分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 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委员会 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委员会 经费保障委员会 师资队伍建设会委员会 社会服务建设委员会 负责学院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负责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落实 负责各类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与管理 负责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有关制度的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和就业推荐等 模式改革等 面向社会开展技术培训 负责筹措教育基金 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 师资队伍建设项目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搭建机电行业企业技术服务中心 以专业建设委员会为纽带推进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探索实践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的运行机制。 以师资队伍建设委员会为纽带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项目;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探索实践“ 校企共 同培养师资队伍 ”的运行机制。 以社会服务建设委员会为纽带推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搭建机电行业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依托,探索实践“ 校企共建社会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 以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委员会为纽带,构建以“江城汽车学院”为引领的“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基地,探索实践“ 校企共建实习 实训基地”的运行 机制。 图 211 学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运行框架图 以“江城汽车学院”为引领,建设“校中厂”、“厂中校”为重点的实训基地 明确理事会的功能与理事单位的责权利; 建立理事会的保障体系。 探索实践“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社会服务平台,校企共同培养师资队伍”的运行机制。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10— 表 211 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 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情况一览表 序号 专业理 事分会 合作行业协会、企业 建设内容 辐射带动 专业 1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理事分会 芜湖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叉车集团、芜湖盛力制动有限公司等 15家 企业 创新“一个机构、两个统筹、三个平台、四个共同”的校企双主体共建专业的长效机制。 一个机构:成立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理事分会;两。骨干高职-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求 ,面向畜牧兽医、制药等行业,与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充分利用专业及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实训室、实训中心及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服务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咨询、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横向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等,为养殖场、食品厂、兽药厂等提供新技术 、新品种,解决企业生产难题。 通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在建设期内,培训各类人员达 3 万 人次 左右。 年度目标: 1. 发挥学校与社会资源优势开展 技术培训
期 目标 : 10000 人月 验收要点: 专业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校外实习计划及实习考核表等。 合作企业接收就业 的 学生数 284 人 预期 目标 :大于 280 人 验收要点: 学生就业协议等相关证明材料。 预期 目标 :大于 300 人 验收要点: 学生就业协议等相关证明材料。 预期 目标 :大于 320 人 验收要点: 学生就业协议等相关证明材料。 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总 值 万元
了血管栓塞。 H、如果 腹腔未发现游离液体而患者血流动力学持续不稳定 ,需行 紧急血管造影和血管栓塞。 Miller 等针对骨盆骨折伴低血压的患者,根据对复苏的反应不同进行分类。 在 输注 2单位或更少的浓缩红细胞后血压有持续改善者 被称为 对复苏有足够反应。 复苏后反应不能达到这个水平的患者中, 73%的血管造影有阳性发现。 I、针对 骨盆骨折引起的大出血
点 : 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方 案、相关批文、实训教学及管理相关文件、实地考察。 预期目标 : 12 个 /48 个 验收要点 : 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方案、相关批文、实训教学及管理相关文件,实地考察。 预期目标 : 19 个 /53 个 验收要点 : 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方案、相关批文、实训教学及管理相关文件,实地考察。 校外 顶岗 实习 ( 10 人以上) 基地数 27 个 预期目标 :新增
、梯形垫:适用于肢体斜坡处,如肘后部、族踝部。 4、高低垫:适用于锁骨或复位后固定不稳的桡、尺骨。 5、抱骨垫:呈半月状,用于髌骨骨折。 6、葫芦垫:适用于桡骨头脱位时。 5 7、横垫:用于桡骨下端骨折。 8、合骨垫:用于下尺桡关节分离时。 9、分骨垫:用于前 臂桡尺骨骨折等。 四、布带 宽1 .5~2㎝,用双层白布或4~6层绷带缝成,大腿用宽厚布带,上肢用窄薄布带。 五、应用 在手法复位骨折后
达标 达标 基本合理 —— —— 达标 基本合理 医院感染及 预防保健指标 100% 格率 100% 、四病报告合格率 100% 100% < 10% 24 小时报告率> 95% < 70% > 50% ≥ 95% ≥ 96% 100% 0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 % 达标 达标 达标 0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63% 10%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15 精 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