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内容摘要:

、本专业人才培 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在世界软件业进入工业化生产的今天,中国的软件业已初具产业规模,与国际软件业领先水平相比,全球软件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变阶段,而中国的软件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 在世资讯发布的年度报告中,其研究分析表明了中国软件产业规模现状, 2020年产值规模达 4800亿元,比 2020年增长 23%,预计 2020 年软件市场总体规模将达 13000 亿元。 中国软件业要形成规模化经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软件人才匮乏与改进人才结构是首先 要打破的瓶颈。 业内人士认为新的软件生产模式需要的人才将呈“金字塔”型:大量需要的是处在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 (软件蓝领 ),占总人数的 60% 70%;中间层是从事软件设计、测试设计的人员 (软件开发人员 ),占总人数的 20% 30%;处在最顶端的是社会需求的分析人员 (项目负责人 )。 目前我国的软件人才结构呈“纺锤”型,即中间层次的人才相对较多,生产第一线的编程人员 (软件蓝领 )甚少。 我国的软件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各级高等院校,从教育行业人才培养定位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应承担起培养与输送大量应用型、动手能力强的低层次“软件 蓝领”的重任。 然而,院校课程内容相对滞后,过于偏重理论, 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矛盾比较突出,能适应软件业需求的“软件蓝领”供给不足。 因此,为适应 IT 技术高速发展,高职院校应该探索符合软件企业用人需求的“软件蓝领”培养模式,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更新教材,突出具体岗位的针对性,增强直接就业的适应性。 这样既可树立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高级蓝领”的形象,也可改善高职毕业生不好找工作的现状 15 八、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 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1 总体建设目标 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打造校企高度融合的集教学、开发、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软件实训基地,初步建立起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立综合素质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开发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基于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断提高专业服务区域经济、服务社会的实力,建成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龙头、辐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 群。 2 具体建设目标 ( 1)以青岛港为依托,与政府信息部门、 IT 企业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形成“双向互动,互助互惠”多层面有深度的产学合作,校企深度融合,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学工交替和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 2)利用与印度 NIIT 合作办学的契机,“走出去、请进来”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最大限度地借鉴国外 IT 专业人员培训模式,以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工程项目实践、技术服务、联合科技攻关为纽带提升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以企业管理专家、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进课堂的方式优化双师队 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积极为国内兄弟院校培训软件专业教师,成为区域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 3)进一步扩大专业实验室的规模,完善实验室的功能,建设开放式软件实训基地。 创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新机制,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实训体系,改革实验实训项目,制定实习实训标准,编制实训指导手册。 ( 4)依托开放式软件实训基地,通过软件开发技术推广、软件工程测试验收、技术咨询、培训认证等项目构建区域性的软件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向不具备软件实训条件的学校、培训机构和自学者开放软 件实训工厂,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和专业群辐射能力。 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效果与进一步修改 调整的打算及理由 现有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良好。 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需要进一步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让学生与企业紧密接触,在学校不仅能够学习到最前沿的知识,还能感受到最前沿的企业运作流程和先进开发工具的使用,实现零距离就业。 16 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师资队伍总体合理, 专任专业教师队伍“产学研”特色鲜明, 部分具有企业工作经历。 教师还积极参与科研教研活动,注重实践教学,所指导的 大学生参加 “正保教育杯”第三届全国 ITAT 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考试取得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 15 名; 5 名 教 师获 “ 最佳指导老师 ” 奖, 15 名 教师获 “ 优秀指导老师 ” 奖 ;并为学院获得 “ 优秀组织奖 ” 和 “ 大赛伯乐奖 ”。 今后要 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着眼于学科专业长远发展,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加大内部人才培养力度。 根据学生增加的比例,引进具有公司工作、商业软件开发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来我校任教,同时每学期选派四到五名教师到企业以及一些软件园进行锻炼与培训。 专 项经费投入情况与计划(包括过去 4 年内和未来 3 年内拟专项投入经费的年份、建设项目和经费数额) 专业建设费用计划需要 230 万元,建设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试验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和专业群建设。 其中教学团队建设预计投入资金 30 万,试验实训基地建设预计投入资金 130 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预计投入资金 20 万,专业群建设预计投入资金 50 万。 具体见下表: 建设项目 建设 项目 资金预算及来源万元) 地方财政投入 举办方投入 合计 2007 年度 2008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2007 年度 2008 年度 2020 年度 小计 合计 19 74 107 200 30 30 230 试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嵌入系统实训室 25 25 25 网络综合实训室 30 30 30 微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 15 15 15 软件技术实训室 20 30 50 50 试验基地内涵建设 2 3 5 10 10 小计 2 68 60 130 130 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 课程体系建设 2 2 4 8 8 17 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核心课程 1 2 3 6 6 精品课程 1 2 3 6 6 小计 4 6 10 20 20 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带头人引进与培养 1 3 3 7 7 骨干教师培养 2 2 4 8 8 “双师型”教师培养 3 3 3 9 9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3 3 6 6 小计 6 11 13 30 30 专业群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 1 1 1 3 3 实训基地建设 5 10 15 30 30 师资队伍建设 5 5 10 10 课程建设 1 3 3 7 7 小计 7 19 24 50 50 合计 19 74 107 200 30 30 230 18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信息管理 NIIT 专业,在三年的学习期间,课程分 三 个能力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力求使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 采用全球通用的教材,随着市场的变化及 时调整课程体系。 形成了“ 以案例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训练为中心 ”的教学特点;积极 构建基于自主学习,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环境,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目标思路与措施: 1. 深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2. 加强课程建设,强化专业立体教学资源库建设。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