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机电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压器吊装或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防水防潮、防止碰撞、激烈震动等情况;变压器的进、出线相线要按 A相 — 黄、 B相 — 绿、 C相 —红顺序标识清晰,相线与变压器连接可靠、整齐、美观,并且在变压器附近保证有足够的电缆预留长度。 设备进场后,首先进行设备外观检查,然后制定详细的运输及吊装方案,检查验收箱变基础,基础合格后方可进行箱变安装。 供配电设备安装施工方法 配电柜等设备安装 工程开工后,由作业人员进入进行设备安装。 根据施工进度的安排,提前与业主认可的检测部门联系,进行变电所试验;与当地供电部门进行联系,以保证按时送电开通。 接地线在敷设前,先检查土建施工单位施工的接地网电阻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果接地网电阻值大,与土建施工单位联系,采取措施降低电阻值,以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接地网电阻值符合要求,即可把接地线连接到接地网上,同时作好保护工作。 变电站及大型屏柜设备采用滚动运搬法,小型屏柜设备采用人工直接抬放。 基本安装程序是:设备安装前开箱检查,做耐压试验并全面掌握安装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安装尺寸、技术标准、调整方法和维护要点等,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具备安装条件。 确认安装中心线正确,预埋件位置、规格与设备要求相符,吊装就位安装附件,调平找正,进行二次配线、硬母线连接和传动试验等。 电缆敷设的施工方案、方法 施工方案 隧道电缆敷设在隧道内电缆支架安装完毕,隧道内电缆转换箱安装完毕后进行施工。 施工时按照“先干线,后支线,短距离缆线和设备同期敷设”的顺序集中力量进行各种电缆的施工。 敷设以人工敷设方式为主敷设。 施工方法 施工准备、测量 施工前进行材料准备(电缆牌、绑扎带、电缆、绝缘胶布、接线端子),工机具准备(电缆运输车、放线架、滑轮、小车)及人员准备。 根据设计图纸,掌握管理所、控制箱等到沿线各设备安装点的缆线规格,分支点的缆线路由,进行施工现场定测,核定缆线的规格、路由、位置、长度,避免缆线敷 设过程中漏放、错放,造成返工。 单盘测试与配盘 进行绝缘、耐压等指标测试。 根据定测结果合理配置缆线长度。 电缆敷设 敷设以人工敷设为主,根据各施工段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电缆敷设方法。 将电缆盘吊装到小车上,到现场后,逐盘装到电缆盘支架上进行展放。 现场设指挥员一名,与敷设人员约定好敷设信号,根据电缆敷设情况指挥敷设速度。 支盘点另安排 2~ 3人控制电缆盘的转速、启动和停止,保持电缆在展放时不受过大拉力或弯曲。 其余人员负责把电缆放到管槽内。 敷设过程中要防止电缆扭伤和过分弯曲( 要求不小于外径的 15倍)、背扣现象;电缆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预留。 电缆将根据相关的原理图作清晰的编号标记,用以接序和回路的检查。 电缆接续、端头制作 电缆终端头与中间头的制作,由经过培训的熟练工操作,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规程。 电缆头制作。隧道机电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采用彩条布覆盖。 (5) 喷涂、贴面作业首先作试验段,确定工艺参数后,再正式施作。 施作前清洗砼面。 (6) 严格按设计要求及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强调技术措施和质量要求。 大面积施工前应先做样板,经驻地监理鉴定合格后,方可组织班组施工。 (7) 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检查和许可,方可进行喷涂、贴面作业。 第三节 人防工程装饰施工 防滑地面砖施工 施工准备 (1) 按设计尺寸对防滑地砖进行挑选,
置 10min,再搅拌 5min 后方可喷涂施工。 拌制好的材料应色泽均匀,无结块、粉团。 在喷涂施工过程中,应不时地 搅拌涂料。 不得向已拌制好的涂料中另外加水。 ( 4)拌制好的隧道防火 涂料宜在产品规定的时间( ~2h)内用完。 当气温高、湿度小或风速大时,宜在 30~ 60min 内用完。 切忌存放时间过长,造成涂层的黏结力下降而影响施工质量。 喷涂过程中散落回弹的涂料不得回收利用
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15 管费 三、产品费率对照表 该表由各分行在系统投产后业务投产前维护,在该表中设定了银商转账产品各服务项目对应的费率代码。 地区号 产品编号 服务项目代码 收费分类代码 收费分类名称 费用种类 0 900303093 001 1 机构同城转帐自付费用 167 0 900303093 001 2 机构同城转帐代付费用 168 0
12020) 、 《 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 、 《 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 》 、 《橡胶支座 第三部分:建筑隔震橡胶支座 》 逐级进行技术交底,精心组织施工。 ③ 认真执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级质量责任人、制定完善的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坚持 “ 谁施工,谁负责质量 ” ,在施工部位打上操作者的编号,以便明确质量责任。 ④ 认真做好技术 交底工作。 开工前应逐级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第四系全新统填筑层( Q4me),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 Q4el+dl),第四系中更新统昔格达组( QfglⅠ Ⅱ),元古界康定群大田组混合岩( Pt1d178。 )。 地质构造 隧址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中段西侧与滇、藏“歹”字型构造复合部位,区内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以南北向及北东向构造为主 ,东西向及北西向构造次之。 第三章 主要施工方法 工艺概述 隧道工程通信信号电缆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