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内容摘要:
达到 100%,获证企业产品的主要安全指标抽查合格率达到 96% 以上。 六、全面完成监督抽查和定期检验工作任务,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在 90%以上。 严格执行后处理制度,力争产品不合格企业参加整改率达到 85%。 23 七、深入开展农资、建材、食品、家电产品下乡等专项执法打假活动,规范市场秩序。 深入开展区域整治,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做好节日热销产品执法打假、无证查处、打假保名优以及节能减排、高耗能产品、特种设备、能效标识的执法检查。 全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不少于。 起,行政执法案件结案率在 95%以上。 八、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深化认证监管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 实施获证企业巡查制度和认证信息通报制度,加强认证动态监管,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获证率 100%。 加强对辖区质检机构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监督管理,技术机构检验报告准确率达到 99%以上,无违规现象发生。 九、 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申报 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 个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及时宣贯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开展好“ ”、“质量月”等大型宣传活动。 做好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查工作,并及时报送省局法制办备案。 对全市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案卷评查合格 率98%以上,行政诉讼无败诉,行政复议无撤销。 十、配合省局及时完成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新增取证和到期复审换证工作。 认真实施获证企业的动态监管,十类重点产品企业建档率达到 100%。 24 十一、 完成年度预算任务,业务收入有明显增长。 完成省局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检验机构技术装备 投入不少于收入的 5%,人均积累明显增长。 做好市级单位的经济活动分析 ,严格控制行政运行经费、公车使用经费和招待费等非业务支出,偿还本系统基本建设二次负债的 50%,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完成剩余县(区)局的基本建设收尾工作,对已完成的基本建设 项目进行决算、审计和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并转入固定资产。 十二、认真落实省局党组《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健全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队伍,支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开展学术活动,组织开展技术传、帮、带,技术带头人深入基层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全年每人不少于15 天,全系统当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 5篇。 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并全面落实,全系统当年集中培训干部人数达到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人员聘用工作,严格审批并执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严禁违规现象发生。 继续协调安 置未上划人员,当年安置人员在 80%以上。 十三、 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企业服务计划,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提高服务质量。 十四、 认真做好目标责任细化分解、责任落实、考核月报、年终考核等各项考核工作,促进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5 十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设节约型机关;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反腐倡廉“四结合”,防止违法违纪问题发生;抓好以党支部建设达标活动为重点的“固本 强基”工作,深入开展“共铸诚信、和谐质监”为主题的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文明单位、和谐机关。 延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研究制定全市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市局半年一次、各县(区)局每季度一次对本辖区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年内向当地政府报告一次本辖区的产品质量状况。 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兴市活动。 组织当地名牌企业开展质量比对活动 , 向省局推荐 2个省级名牌产品。 加快整合企业诚信信息资源,健全辖区内企业质量档案,配合省局完成质量工程师、企业质量信用等 级评价工作。 二、引导工业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完成采标 8 项。 抓好国家级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年度实施工作,协助省局完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年度考核。 三、继续宣贯《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26 国家标准,完成省局下达的测量管理体系 申请指标, 确保规模以上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检定合格率达到 95%以上。 深入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集贸市场使用的电子计价秤、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以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 完成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 方面在用计量器具的登记建档,实现强检计量器具信息化管理。 四、 以市政府名义与县区政府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与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 100%签定安全责任告知书和安全承诺书,落实分类监管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示范县(区)建设,推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经验。 建立救援队伍,完善救援设备,组织演练不少于 1 次。 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监管工作,严禁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与使用。 积极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活动,加强特种设备监管,对生产单位、使用单位、重点监控单位的现场监督检查分别不低于 25%、 35%和 100%,工业气瓶和民用液化气瓶注册登记率分别达到 100%和 50%,车用气瓶“ IC”监管系统使用率达到 100%,电梯维保单位与公安 110报警中心实现联网,在用注册特种设备全部进入动态监管数据库,杜绝一次死亡 5 人(不含 5人)以上事故,力争避免一次死亡 3— 5 人事故。 五、 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全力抓好食品生产 27 加工企业“四查、四建、四落实”。 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加大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力度。 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产品的监管力度,全市无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食品市场准入监管力度,保证食品生 产加工企业市场准入率达到 100%,获证企业产品的主要安全指标抽查合格率达到 96%以上。 六、全面完成监督抽查和定期检验工作任务,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在 90%以上。 严格执行后处理制度,力争产品不合格企业参加整改率达到 85%。 七、深入开展农资、建材、食品、家电产品下乡等专项执法打假活动,规范市场秩序。 深入开展区域整治,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做好节日热销产品执法打假、无证查处、打假保名优以及节能减排、高耗能产品、特种设备、能效标识的执法检查。 全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不少于。 起,行政执法案件结案率在 95%以上。 八、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深化认证监管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获证企业巡查制度和认证信息通报制度,加强认证动态监管,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获证率 100%。 加强对辖区质检机构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监督管理,技术机构检验报告准确率达到 99%以上,无违规现象发生。 九、 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申报 1个地理标 28 志保护产品, 2 个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及时宣贯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开展好“ ”、“质量月”等大型宣传活动。 做好规范性文件法制审 查工作,并及时报送省局法制办备案。 对全市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案卷评查合格率98%以上,行政诉讼无败诉,行政复议无撤销。 十、配合省局及时完成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新增取证和到期复审换证工作。 认真实施获证企业的动态监管,十类重点产品企业建档率达到 100%。 十一、 完成年度预算任务,业务收入有明显增长。 完成省局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检验机构技术装备 投入不少于收入的 5%,人均积累明显增长。 做好市级单位的经济活动分析 ,严格控制行政运行经费、公车使用经费和招待费等非业务支出,偿还本系统基本建设二次负债的 50%,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 完成剩余县(区)局的基本建设收尾工作,对已完成的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决算、审计和办理房产证、土地使用证并转入固定资产。 十二、认真落实省局党组《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健全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队伍,支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开展学术活动,组织开展技术传、帮、带,技术带头人深入基层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全年每人不少于15 天,全系统当年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 4篇。 制 29 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并全面落实,全系统当年集中培训干部人数达到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 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岗 位管理人员聘用工作,严格审批并执行绩效工资分配方案,严禁违规现象发生。 十三、 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企业服务计划,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提高服务质量。 十四、 认真做好目标责任细化分解、责任落实、考核月报、年终考核等各项考核工作,促进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十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团结协作,开拓进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设节约型机关;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反腐倡廉“四结合”,防止违法违纪问题发生;抓好以党 支部建设达标活动为重点的“固本强基”工作,深入开展“共铸诚信、和谐质监”为主题的创佳评差竞赛活动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文明单位、和谐机关。 榆林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研究制定全市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阶段性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市局半年一次、各县(区)局每季度一次对本辖区的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年内向当地政府报告一次本辖区的产品质量状况。 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质 30 量兴市活动。 组织当地名牌企业开展质量比对活动 , 向省局推荐 3个省级名牌产品。 加快整合企业诚信信息资源,健全辖区内企业质量档案,配合省局 完成质量工程师、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二、引导工业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完成采标 15项。 抓好国家级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年度实施工作,协助省局完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年度考核。 三、继续宣贯《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完成省局下达的测量管理体系 申请指标, 确保规模以上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检定合格率达到 95%以上。 深入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对集贸市场使用的电子计价秤、医疗卫生领域在用计量器具以及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检查。 完成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在用计量器具的登记建档,实现强检计量器具信息化管理。 四、 以市政府名义与县区政府签定安全目标责任书,与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 100%签定安全责任告知书和安全承诺书,落实分类监管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示范县(区)建设,推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先进经验。 建立救援队伍,完善救援设备,组织演练不少于 1 次。 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监管工作,严禁高耗能特种设备的生产与使用。 积极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活动,加强 31 特种设备监管,对生产单位、使用单位、重点监控单位的现场监督检 查分别不低于 25%、 35%和 100%,工业气瓶和民用液化气瓶注册登记率分别达到 100%和 50%,车用气瓶“ IC”监管系统使用率达到 100%,电梯维保单位与公安 110报警中心实现联网,在用注册特种设备全部进入动态监管数据库,杜绝一次死亡 5 人(不含 5人)以上事故,力争避免一次死亡 3— 5 人事故。 五、 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检查,全力抓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四查、四建、四落实”。 组织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集中整治,加大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力度。 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和重点产品的监管力度,全市无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 食品市场准入监管力度,保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准入率达到 100%,获证企业产品的主要安全指标抽查合格率达到 96%以上。 六、全面完成监督抽查和定期检验工作任务,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在 90%以上。 严格执行后处理制度,力争产品不合格企业参加整改率达到 85%。 七、深入开展农资、建材、食品、家电产品下乡等专项执法打假活动,规范市场秩序。 深入开展区域整治,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做好节日热销产品执法打假、无证查处、打假保名优以及节能减排、高耗能产品、特种设备、能效标识的执法检查。 全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不 少于。 起,行 32 政执法案件结案率在 95%以上。 八、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改进和深化认证监管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获证企业巡查制度和认证信息通报制度,加强认证动态监管,强制性认证产品生产企业获证率 100%。 加强对辖区质检机构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的监督管理,技术机构检验报告准确率达到 99%以上,无违规现象发生。 九、 积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申报 1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 个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及时宣贯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陕西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他法律法规,开展好“ ”、“质量月”等大 型宣传活动。 做好规范性文件法制审查工作,并及时报送省局法制办备案。 对全市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案卷评查合格率98%以上,行政诉讼无败诉,行政复议无撤销。 十、配合省局及时完成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新增取证和到期复审换证工作。 认真实施获证企业的动态监管,十类重点产品企业建档率达到 100%。 十一、 完成年度预算任务,业务收入有明显增长。 完成省局下。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
相关推荐
开展消灭越冬蚊蝇活动,用科学有效的方式统一杀灭。 广泛发动教职工,开展爱国卫生教育,对于死角集中清理,杜绝孳生地及成蚊杀灭工作。 (三)灭蟑螂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以治本为主”的原则,合理使用环境、物理、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全面规划,重点突破,提高防治效果。 治理环境,清除室内外蟑螂栖息场所和堵洞抹缝工作,从而扼制其孳生和扩散。 (四)灭蝇工作 实行垃圾袋装化的环境治理工作
发发 问问 与与 指指 导导 一一 我曾经参与一家美国大型跨国企业所举行的计划检讨会议,在其中观察到以 下的例子。 陕西维特笑石酒店管理管理公司 酒店执行力 培训教材 136367027 联系人: 13947776944 该公司最大事业部之一的负 责 人提出一项策 略,可将欧洲市场的占有率从第三名提升到第一名。 这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其中关键在于是否能大幅提升在德的市占率。
(四) 决定协会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五) 决定协会终止事宜或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须有 2/3 以上的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方可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会员(或会员代表) 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十六条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每届四年。 因特殊情况需提前或延期换届的,须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陕西省邮政管理局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并经民政部批准同意。
筑之家 ★★ 13 劳动力 进场 计划表 序号 工种 等级 人数 计划进场时间 计划退场时间 备注 1 钢筋工 技工 35 基础开始 结构完成 2 木工 技工 20 基础开始 结构完成 3 混凝土工 技工 45 基础开始 室外工程完成 4 架子工 技工 15 基础开始 外装修完成 5 砌墙泥工 技工 30 砌墙开始 砌墙结束 6 普 工 技工 25 工程开工 工程结束 合计 170 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