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克服高层及高耸钢结构变形过大的缺点。 都江堰 4月 3日我们去参观了中国历史上最早也最有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 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 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 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等工程。 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 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 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 20公尺,高 40公尺,长 80公尺的山口。 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 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鱼嘴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 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 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 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 ,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飞沙堰的修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长安大学土木工程毕业实习报告
相关推荐
安全或质量问题,被发现有此问题的工位应增加评审及更新的频率。 本部分应作为评审、更新及维持 QPS 表的工厂程序及指导方针的一部份。 本程序应让所有操作员、小组长及主管了解,便于小组成员对作业指导书的更新。 评估内容 L4 在操作员不遵循所记录的程序时,员工如何进行 QPS 表更新及维持的程序是否已制定 L5
20 度。 耐湿度、温度循环变化试验 电线束经 QC/T 4132020 中 规定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 QC/T 291062020 中 的规定。 振动试验 电线束经受 QC/T 4132020 中 规定的耐振动性能试验后,应无任何损伤,扎带、卡子、连接器等无松脱现象,并能满足本标准中 、 、 、 、 、 的规定。 试验样品可为长安线束工程师认可的电线束试样或单体,也可线束总成
及其检测方法 GB 71072020 6 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 71082020 7 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 GB/T 182502020 第二章 工程概况 第 一 节 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述 工程名称: **商业广场 建设单位:长沙市 **商业广场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 **有限公司 /长沙 **研究院 工程地址:长沙市 **号 二、本工程幕墙类型说明
基本知识,熟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持社会稳定工作的主要内容、工作特点和工作方法,实现综治干部“爱岗位、明职责、会工作、有成效”的目标。 三、培训内容及主讲人 学习 上级领导 关于做好综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 主讲人: 政法书记 学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知识; 主讲人: 综治办主任 学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有关制度 、有关法规 主讲人: 司
视化的管理和监控分拨中心场地的利用 情况。 同时,整个分拨中心的停放场地需要进行划区管理,并将划区信息记录到系统中 , 并定义相应的内部车辆行驶路线。 主要分为 :泊 位序列号管理 , 泊 位管理,平面位置定义, 停泊 区域定义, 内部路线定义。 整车 类别 型号维护 整车作为一种物料,需要建立相应的的物料信息,可以从长安厂已有的信息系统中导入各类车型、种类、规格、特性等信息。
处理工艺与生产工艺密切结合,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该厂废水特点的处理工艺; 贯彻经济性与可靠性并重的设计原则,合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提高工程效益,同时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与客观条件,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采用先进技术和优化、简洁的工艺,使工程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都能达到预期目标; 尽 量采用节能技术及设备,节约能源,降低处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