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厂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线及标高符合施工要求。 12 模板的安装应满足下表的质量要求: 序号 检查项目 质量标准 单位 1 轴线位移 ≤ 5 mm 2 平面外形尺寸偏差 177。 10 mm 3 标高偏差 杯形基础的杯底 10~ 20 mm 4 垂直偏差 ≤ 10 mm 5 相邻两板面高低差 ≤ 2 mm 6 截面尺寸 棱台基础 177。 10 mm 杯形基础 +4 5 mm ⑷模板拆除 ① 拆除模板时由专人指挥 ,有 可靠的安全措施, 拆除的模板要及时清运整理。 ② 基础模板 拆除 时,先检查基坑土壁、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有滑坡、塌方危险时,必须采取有效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 ③ 模板拆除时严禁使用大 撬 杠或重锤敲击。 拆除后的模板及时清理砼渣块 、打磨、涂刷水质隔离剂,堆放整齐。 ④ 杯芯模板拆除,注意拆模时间,视气温 情 况,在砼初凝后终凝前,将模板用撬棍撬动杯芯模用倒链拔出 ,然后再轻轻放进去 ,以免破坏杯口 混凝土,待 杯口混凝土强度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进行模板拆除, 及时进行砼养护。 D、混凝土工程: 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基础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 坍落度 控制在160180㎜之间。 ⑴混凝土的运输:混凝土供应商采用混凝土运输车,将工程所需的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再用混凝土汽车输送泵输送至作业部位。 ⑵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 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对模板内的杂物、油污等清理干净。 在本工程中,需二次完成浇筑。 棱台基础混凝土,基础浇筑一次,杯口基础混凝土浇筑一次,施工缝留置在棱台基础顶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拉毛处理,清刷干净,待棱台混凝土有一定强度时,采用涂刷界面剂进行接槎处理,在进行 13 杯口基础浇筑混凝土,充分振捣密实。 混凝土施工 ⑴砼的选取 商品砼供应商的试验室 先按设计图纸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规定做好砼及水泥的试件,经实验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才能正式在工程施工中使用。 ⑵施工现场准备 ①钢筋的隐检工作已经完成。 准备好混凝土养护材料,如塑料布、被褥、草帘等。 ②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要可靠,模板拼缝要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③商品混凝土运输进入施工现场后,将混凝土用汽车泵送到浇筑作业面上,连续浇筑。 在施工过程中,加强通信联络和调度,确保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 ④为满足混凝土连续施工的需要 ,浇筑之前,应提前选择好行车路线和确定运输车数量,以防出现混凝土因交通和运输车辆不足而出现混凝土不能连续施工问题。 ⑤混凝土浇筑前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方案的学习,由技术部门讲述施工方案,对重点部位单独交底,设专人负责,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⑥浇筑混凝土所使用的走道板及工作平台,安全稳固,能够满足浇筑要求。 ⑦签订商品混凝土供货合同,签订时由技术部门提供具体供应时间、标号、所需混凝土数量及其间隔时间。 (3)浇筑前的准备 ①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要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和孔洞要堵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 和管线等必须经过检查,做好预检、隐检记录,符合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经监理、建设单位验收后方可进行浇筑。 ②泵送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较大,模板支设要牢固。 布料设备不得碰撞或直接搁置在模板上,要对模板和支架应进行加固。 ③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保护好钢筋,钢筋骨架发生变形或位移,应及时纠正。 ④混凝土泵送前应每车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 14 ( 4)混凝土的浇筑 ①浇筑混凝土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支架、钢筋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②使用 50 ㎜插入式振捣,振捣点呈梅花形布置,按 顺序进行,不得遗漏。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 倍。 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 5 ㎝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棱台基础浇筑从中心浇筑,在振动棒作用下使砼向四周延伸,保持棱台基础中心部位砼高出四周,在砼初凝前施工棱台棱线和边线;杯口基础浇筑在高出芯模底标高 100200 处暂停 2h 后再浇筑上部砼,拆除杯口芯模后杯口内立面应及做时凿毛处理。 ③采用商品混凝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㈠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汽车泵的支腿完全伸出,并插好安全销。 ㈡混凝土泵启动后,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 ㈢混凝土的供应,必 须保证输送混凝土的泵能连续工作。 ㈣泵送混凝土前,先泵送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㈤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处于慢速,逐步加速。 同时,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顺利后,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 混凝土养护 ( 1)混凝土浇筑 完成后用木抹子 抹面压实后应立即覆盖保温,先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上面覆 一 层草 帘和被褥。 ( 2)新浇筑的混凝土水化速度比较快,盖上塑料薄膜后可进行保温保养,防止混凝土表面因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 ( 3)加强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砼浇筑后应 尽快拆除模板并及时回填土。 混凝土试块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当一次连续浇筑不超过 1000m3的,每 100m3取样一次;不超过 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日浇筑不超过 100m3的,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⑵每次取样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和一组同条件试件。 做好混凝土浇筑记录。 每次开盘前必须做好开盘鉴定,经项目技术人员签认后方可开盘,并且随机抽查混凝土配合比 坍落度和温度 情况。 15 五、主要管理措施 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现场对商品混凝土要逐车进行检查, 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检查混凝土量是否相符。 同时严禁混凝土在施工现场临时加水。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不得超过 3h。 养护时间不少于 7d。 七、冬季施工措施 砼搅拌站的准备 ( 1) 混凝土供应商, 认真验收进料质量,严格复检,禁止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场。 ( 2)提前备料,按品种规格分类储存堆放,使其含水率降低保持均匀一致。 上料时,去除外面一层冻层,以保证砼的质量。 ( 3)冬期施工应于砼组成材料中掺加复合型减水防冻剂 、早强剂 ,以保证砼在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之前不受冻害。 ( 4)试验室应经常检测砂、 石含水率,调整砼配合比。 并应经常检查砼各组成材料,尤其是外加剂的用量准确性,不定时测定砼拌合物出机温度、入模温度,确保砼入模温度不得低于 5℃。 而且按规定作好取样和砼的坍落度控制工作。 ( 5)严格控制水胶比,尽量减小水胶比,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坍落度值,以降低砼发生冻害的程度。 ( 6)采用锅炉加热混凝土拌和用水,使用热水搅拌,水温控制不得低于 40℃ ,但也不得高于 80℃ ,以防止水泥出现 “ 假凝 ” 现象。 ( 7)在搅拌过程中,注意原材料的投料顺序:先加骨料和水先行搅拌,然后再加入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特 别注意,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适当延长。 现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 1)严密施工组织、加强联络,施工方生产前详细准确地提供砼浇筑部位、 16 强度等级、砼用量、施工方法及有无特殊要求等。 ( 2)施工现场须准备好砼覆盖用保温材料,如塑料膜、麻袋和 棉被 等。 ( 3)在浇筑砼之前必须清除干净模板、钢筋和铁件上的冰、雪和污垢,但不可用水冲洗,以免再度结冰。 ( 4)冬期施工不得在冻土层上进行砼浇筑,浇筑前必须设法升温使冻土消融。 ( 5)砼接搓时,应预热归搓,浇筑后加强保温。钢结构厂房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低合金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 15176。 C 时,不得剪切、冲孔;普通碳素结构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 16176。 C,低合金钢工作地点温度低于 12176。 C 时,不得进行冷矫正和冷弯曲。 构件的组装必须按工艺规定的顺序进行,由里向外扩展组拼。 焊接结构如 在负温下组拼时,预留焊缝收缩值宜有试验确定,点焊缝的数量和长度由计算确定。 零件组装必须把接缝两侧各 50mm
他相关的费税价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甲方有 权调整乙方承担的施工范围和内容,并按照合同价格,调整相应的价款,乙方应无条件服从,并不得以此作为向甲方索赔的理由。 已确认应增、减的工程变更价款作为 补充 合同价款。 为了乙方全面履行合同,本合同签订 后 5 个工作 日 内 向甲方提交本合同履约 保函 (无息) 贰 拾万元,履约保证金根据乙方的履约情况按本合同中规定扣除相应款项后(如有)
遇不必要的干扰:①公众的便利;②对公用道路、便道的使用和他人财产的占用。 已完工程成品保护的特殊要求及费用承担: 承包人负责对已完工程成品进行保护并承担一切费用。 施工场地周围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含文物保护古 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要求及费用承担: 承包人负责做好施工场地周围地下管线和邻近建筑物、构筑物(含文物保护建筑),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并承担费用。 承包人应考虑在工程施工期间
( 13) 严格奖罚制度 我公司进场后,将在工程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奖罚制度,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确保工程顺利施工。 四、钢结构安装施工 方法 化学锚栓植栓 本工程化学植栓部位:钢柱与框架柱、钢梁与框架柱、框架梁底部加固。 放线、定位 为了保证植栓的埋设精度,在框架柱轴线测放出每个埋件、每个孔眼十字交叉中心线,与定位板孔眼相吻合。 将定位板紧贴在框架柱上
的招标文件后,立即对投入本工程的项目施工班子和主要施工班组进行了总体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目前,计划投入本工程项目的施工班子和主要工种已全部部署完成,处在待命阶段,可随时组织充足的结构施工劳动力随 项目部投入本工程的施工。 该项目班子施工经验丰富,且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能胜任本工程的施工,其次,公司劳务部门可随时在公司内组织好经过培训、有经验、技术力量强的各工种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