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顶管施工方案[1]内容摘要:

于仪器架上,对中 D 点,后视 A 点,依设计轴线打好角度,既可定出轴线。 ②不通视条件下的测量:引出 A、 B 两点后可根据导线法以及平移法定出 C、 D、 A,其余步骤同通视条件下测量定位。 后靠背导轨及千斤顶的安装 轴线确定后先安放后靠背,后靠背后部距离井壁 100~ 200mm,调整后靠背前后 以及左右方向,应尽量保证后靠背的中心与轴线相重合。 在轴线定好后即可安装导轨以及千斤顶,先根据导轨本身的尺寸计 算出导轨顶面至轴线的高差 h,至水平仪于井下,在井四周作出 4~6 个临水点,保证轴线标高 临水点高程 = h,安放导轨时可用线绳在相对的两个临水点拉出一条直线,使导轨顶轻触于线绳既可,然后根据轴线调整导轨轴线在竖直方向上于已知轴线的竖直投影线重合,导轨轴线方向调整好后再精调导轨的高程,最后支撑导轨至井壁上。 引轴线至井底前后两侧 A、 B两点,分中后靠背,在后靠背上作一分中点 C,开始放置后靠背时尽量使 C 点在 AB 的延长线上,此值可肉眼鉴定,误差不应大于 10cm,在后靠背边缘定出任意等高两点 D、 D39。 ,测量 AD 和 AD39。 的距 离,只需保证 AD 的距离约等于 AD39。 的距离即可,误差不应大于 3cm,后靠背左右方向确定后即固定下面两侧各一点,后使用线坠调整前后方向即可,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填塞 C15C30 的混凝土至井壁到后靠背的间隙。 千斤顶的安装在后靠背的安装完毕后进行,抄平千斤顶后只要保证所用千斤顶后平面贴实后靠背既可固定。 斤顶合力中心应在钢管中心偏下直径的 1/4~ 1/5 处,主推千斤顶安装于后座型钢支架上。 千斤顶安装要求: 砂井泵站至污水处理厂压力管道修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1 对称布置,保持受力均匀。 ② 安装位置允许偏差177。 3mm,头部偏差小于177。 3mm,水平偏差小于177。 2mm,确保顶进时处于受 力良好状态。 导轨安装完毕后需在预留洞口内安装副导轨,副导轨的轴 线以及高程均要与主导轨保持一至,此副导轨用于防止机头进洞后磕头。 增高装置可根据顶管机的重量以及增高量选择钢支架或砼垫层。 出泥系统的安装 泥浆池或泥罐车应尽量靠近工作井边,可采用串联法, 可以减少排泥管路过长而且产生的管路摩阻力。 注浆系统应尽量使用螺杆泵以减少脉动现象,浆液应保证搅拌均匀,系统应配置减压系统,在泵出口处 1米外以及顶管机头部注浆处各安装一只隔膜式压力表。 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出洞前所有顶进设备及顶管机头必须全部安装就位,设备需试运行。 从工作井中出洞开始顶进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为确保顶管机顺利出洞,防止土体塌涌入工作井。 在出洞施工初期,由于顶管机正面主动土压力远大于顶管机及顶进管节的周边摩阻力与导轨间摩阻力的总和,因此当主顶油缸回缩时极易产生管节后退,引起顶管机前方土体不规则坍塌,使顶管机再次推进时方向失控和洞口止水装置受损危险。 为此,采取在管节后部的发射架上增加一个限位设置,控制后退,直至钢管外壁摩阻力大于机头正面水土压力后取消限位。 砂井泵站至污水处理厂压力管道修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2 顶管机出洞时由于工作井施工时周围土体被破坏或在出洞时洞外泥水流失过多,造成出洞时顶管机因自重太重而下磕,为防止这一现场产生,采取以下措施: 顶管机就位后,将机头垫高5 mm,保持出洞时顶管机有一向上的趋势。 调整后座主推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出洞时观察顶管机的状态,一旦发现下磕趋势,立即用后座千斤顶进行纠偏。 由于距离较短。 这一方法效果会非常明显。 由于洞中外侧进行了加固措施,也进一步防止了磕头现象的产生。 施工参数控制措施 ( 1)初始顶进 a、顶进速度 初始顶进速度不 宜过快,一般控制在 10mm/min左右。 b、出土量 加固区一般控制在 105%左右,非加固区一般控制在 95%左右。 ( 2)正常顶进 a、土压力设定 结合实际施工经验,设定值应介于土压力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间。 b、顶进速度 一般情况下,顶进速度控制在 20~ 30mm/min,如遇正面障碍物,应控制在 10mm/min以内。 c、出土量 严格控制出土量,防止超挖及欠挖,正常情况下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出土量的 98%~ 100%。 砂井泵站至污水处理厂压力管道修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3 顶进过程中由于周围土质的变化、设备安装、纠偏的影响及管内设备的不 均匀性等会造成推进时管道发生不同程度的扭转,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 因此主要采用以下措施: ①在管内设备及管道安装时,根据重量平衡原理,在安装设备及管材的另一侧配以相同重量的配重,使管道顶进时左右重量保持平衡。 消除人为造成管道扭转的因素。 ②顶进时在机头及每个中继环处设有管道扭转指示针。 一旦发现微小的扭转即用单侧加压配重的方法进行纠扭。 因此配备了 30t 压铁。 单块重量为 25kg。 ③严格控制顶管轴线偏差,执行勤测量、勤纠偏、小量纠的操作要求。 ④工具管设置测力装置,以便测定平衡力的大小指导纠偏。 ⑤刀盘不能单方向 旋转,视顶管机旋转趋势,要经常变换方向。 ⑥顶进前应逐台调试千斤顶,应采用同种规格,并使液压泵到千斤顶之间的距离相等、管径一致。 ⑦管内设备布置重量要对称,主油缸安装要平稳,并且与管轴线平行。 由于本工程顶管施工穿越的土层土性很不均匀,顶进施工中极易产生向轴线偏差,因此,在顶进施工中应采取必要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施工控制:在施工前应掌握施工区域较详细地质情况,施工中应及时观测前舱土压力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出土量与顶进速度的关系。 并及时调整顶管机头部姿态及后座纠偏油缸推力的 大小来及时纠偏。 在顶管同时穿越不同土层时,可采取工具头向下保持一定倾角顶进。 施工中应利用中继环进行辅助纠偏。 砂井泵站至污水处理厂压力管道修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14 顶管要按设计要求的轴线进行,主要是顶管机头部测量与纠偏的相互配合。 纠偏是完成管道线型的主要手段。 纠偏原则如下: 勤测勤纠:即每顶进一段距离,测量一次顶管机头部轴线及标高偏差情况。 用电话通知顶管机头部纠偏人员,纠偏人员再将顶管机头部现在纠偏角度、各方向上千斤顶的油压值、轴线的偏差等报给中控室,输入微机。 微机将显示出纠偏方法、数据,再按此进行纠偏。 小角度纠偏:每次纠偏角度要小,微机每次指出的纠偏 角度变化值一般的都不大于 ,当累计纠偏角度过大时应与值班工程师联系,决定如何纠偏,此时应特别慎重。 纠偏操作中不能大起大落,如果在某处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偏差,这时也要保持管道轴线以适当的曲率半径逐步地返回到轴线上来,避免相邻两段间形成的夹角过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