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对外开放与发展外经贸(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工作时提出,希望中央下放一定的权力,允许广东有一定的自主权,在毗邻港澳的深圳、珠海、汕头举办出口加工业。 邓小平同志听后十分赞同,并向中央提议批准广东的这一要求。  经过各方面的充分讨论和准备,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广东和福建两省分别提出的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同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 根据半年多筹办特区的工作实践,中央进一步明确,在特区发展中不但要办出口加工业,也要办商业和旅游业,不但要拓展出口贸易,还要在全国经济生活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如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以及“ 开放的基地 ”。 这样 1980年 3月将 “ 出口特区 ” 改为内涵更为丰富的 “ 经济特区 ”。  (二)沿海开放城市(线的开放)  经济特区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巨大成就极大的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也进一步坚定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  1984年 4月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建议,党中央、国务院研究决定将对外开放的范围由特区扩大至沿海其他一些城市。 这次开放的城市共有 14个,它们分别是: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 当年 9月,国务院首先批准了东北重镇大连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三)沿海经济开放区(面的开放)  1985年 1月 ,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将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带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 我国沿海地区包括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南地区和山东半岛 ,辽东半岛等地区 ,有近两亿人口 .这些地区具有有利于实行对外开放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 1985年 1月,在逐渐审批沿海开放城市的实施方案中陆续批准了秦皇岛、烟台、青岛、宁波、湛江、天津、连云港、南通、福州、广州等 10个城市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它们和沿海经济特区类似的优惠政策。 1986年 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8年又批准了上海市举办以发展高新技术为主的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  1988年 4月 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议案,决定海南省成为我国的又一个经济特区。  1990年 4月 15日到 18日,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到上海市视察工作,并于 18日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  (四)内地开放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地扩大对外开放:一是,从 1990年起先后在上海浦东新区的外高桥和天津港等地设立了 15个保税区  它们分别是上海浦东新区的外高桥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深圳沙头保税区、深圳福田保税区、大连保税区、广州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海口保税区、厦门象屿保税区、福州保税区、宁波保税区、青岛保税区、汕头保税区、深圳盐田港保税区、珠海保税区等。  二是,开放长江的芜湖、九江等 6个城市和设立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 三是,开放珲春等 13个陆地边境城市。 四是,开放内陆所有的省会、自治区首府城市 ,给予这些地方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样的优惠政策。  这样,在我国就形成了沿海、沿江、沿边及东西南北中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局面 ,使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至此 ,我国对外开放形成 “ 经济特区 ————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再到内地 ” 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 据 《 经济参考报 》 报道,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经济特区和开放司司长金德本介绍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在经批准的开放城市的政策优势只是在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和出国审批权限两方面。  在吸引外商投资上,按现行的法律,开放城市对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减按 24%的税率征收,对能源、交通、港口、码头或者国家鼓励的其它项目可减按 15%的税率征收;未批为开放城市的则按33%的税率征收。  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1987年底中央制订的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一项全局性的重大决策 .实施此项战略 ,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具有战略意义 .  (一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形成  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在总结对外开放的经验和国际上出现有利机遇的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基础上形成的 .  (二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内涵  1987年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充分发展沿海地区广大劳动力的优势,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国际市场,进一部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 “两头在外 ,大进大出 ,大力发展“三资企业”。  (三 )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措施    三、 1992年以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1992年春天,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 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制定了 “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 的纲领。 以上述为标志,中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逐步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化阶段。  继沿海 ,沿边相继开放之后 ,1992年 8月 ,中央又决定 ,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 ,开发一批沿江城市 ,同时 ,开放一批内陆省会城市 ,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相同的政策 .决定进一步开放重庆 ,岳阳 ,武汉 ,九江 ,芜湖五个长江沿岸城市 ,哈尔滨 ,长春 ,呼和浩特 ,石家庄等四个边境 ,沿海地区省会 (首府 )城市 ,太原 ,合肥 ,南昌 ,郑州 ,长沙 ,成都 ,贵阳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等 11个内陆地区省会 (首府 )城市 .至此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 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辛努力,中国的对外开放,从一开始的 “ 点 ” ,到 1992年以后扩展为全国范围的开放;从对外贸易,到引进外资与技术,到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都取得辉煌成就。 中国已成为世界十大贸易国,终于在 20xx年 11月 11日加入 WTO,为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打开了大门。  我国于 20xx年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国将由以前有限范围和有限领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位的开放;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主导下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可预见的开放;由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相互开放。 – 由地域的全方位开放走向产业的全方位开放。  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1991年 ,中央决定开放满洲里 ,丹东 ,绥芬河 ,珲春四个北部口岸 .1992年又形成了沿周边国家的东北 ,西北 ,西南三个开放地带 .一种以边贸为先导 ,以内地为依托 ,以高层次经济技术合作为重点 ,以开拓周边国家市场为目标的沿边开放新势态已经形成。  东北开放地带以俄罗斯 ,独联体其他国家 ,蒙古 ,东欧诸国为对象 ,以满洲里 ,绥芬河 ,黑河 ,珲春四个沿边开放城市为龙头 ,在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等省区正在形成一个具有纵深背景的大开放区 .  西北开放地带以独联体诸国 ,东欧诸国 ,巴基斯坦 ,西亚诸国为对象 ,以新疆自治区为主体 ,在 54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开通了八个通商口岸 .东起连云港 ,西经新疆而至欧洲的大陆桥已经开通 ,为我国的西部开放提供了良好条件 .  西南开放地带以印度 ,尼泊尔 ,缅甸 ,老挝 ,越南 ,孟加拉诸国为对象 ,以云南 ,广西为主体 .到 1993年底 ,云南省已拥有 17个对外开放口岸 ,广西自治区同越南边境已开辟了20个贸易点 . 到 1993年底 ,我国沿周边国家对外开放地带已设立了 32个国家重点口岸和约 200个地方口岸 .由于沿边开放 ,使我国同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十分活跃 ,贸易规模迅速扩大 . 1992年以来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总结  开放陆地边境市、镇  开放沿江和内陆省会城市  进一步扩大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  为了使边境贸易及多种经济技术合作能够持续 ,健康地发展 ,充分发挥沿边地区的地理优势 ,进一步贯彻对外开放政策 ,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一 )加强边境贸易的统一协调和宏观管理  (二 )制订切实可行的沿边各省区的边贸合作发展战略  (三 )放宽政策 ,多渠道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地发展边境贸易  (四 )加强边境建设 ,试办经济开放区、边境贸易  四、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 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基本原理,总结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渐进式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是以经济开放为基础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向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开放。 第四节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 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总体取向出发,根据 WTO规则要求,加入WTO后,发展开放型经济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总体目标。 因此,经济政策的调整将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为主线来展开,把全面开放、促进竞争并适当保护国内重要产业作为政策调整的一条重要原则,在政策的设计、决策和实施上,与 WTO规则要求全面接轨,注重各项政策的统一性,协调性、透明度,保证统一实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