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雨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础上,若地面软弱,要用方木、钢板等铺垫进行加固,下管时要有专人指挥。 ⑵ 管道敷设 管道敷设在沟槽和管基验收合格后开始进行施工。 为防止将不合格的管材下入沟槽,下管前对管材进行检验和修 补,检查管体的承口和插口工作面的平整度。 全格后,在沟槽上排管,核对无误后方可下管。 使用吊车或液压反铲下管并派专人进行指挥,注意管道承口朝向上游,进入井室的承口需割除。 安管采用拉边线和高程桩线控制管道中心与高程。 在槽底给定的中心桩一侧钉边线铁钎,上挂边线,边线高度应与管中心高度一致。 边线距管中的距离等于管外径的1/2 加上 20mm。 在槽帮两侧适当的位置打入高程桩,间距 10m 一对,并设高程钉。 连接两帮高程钉,在连线上挂纵向高程线,用肉眼串线看有无折点,线必须拉紧查看,如有折点,及时更正。 最后根据给定的高程确定 管数,在高程尺杆上量好尺寸,刻写上标记,经核对无误后,开始进行管道敷设。 安管时,用尺量取管外皮距边线的距离,并将高程线绷紧,把高程尺杆下端放至管内底上并立直,当尺杆上标记与高程线距离不超过 5mm 时即满足要求。 承插管安装采用橡胶圈密封的柔性接口。 在铺设前,将承口内部及插口外部洗刷干净,管子安装采用经纬仪或者全站仪控制管道的安装轴线,用水准仪控制管道的安 雨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9 装标高,使管中心线和管内底高程均符合图纸要求。 管道敷设遵循从低处向高处的原则,稳管时管轴线和坡度用仪器检测,管底与管基紧密接触,管道安装和铺设中断时,应用 塞子将敞口封闭。 安装时,将管子稍吊离槽底,使插口胶圈准确地对入承口内,利用边线调整管身位置,使中线符合设计要求。 需认真检查胶圈与承口是否均匀紧密,不均匀时进行调整。 安装接口采用吊链做为顶拉设备。 接口时,顶拉速度应缓慢,并设专人检查胶圈就位状况。 发现就位不均,需停止顶拉,调整胶圈位置均匀后再继续顶拉。 胶圈到达承、插口工作面预定的位置后,停止顶拉,并用机具将接口锁定。 (在已安装稳定的管子上拴住钢丝绳,在待拉入管子承口处架上后背横梁,用钢丝强和吊链连好对正,两侧同步拉吊链,将已套好胶圈的插口经撞口拉入承口中, 并注意随时校正胶圈位置和状况。 为防止前几节管子移动,可用钢丝绳和吊链锁在后面的管子上。 ) 检查井施工 首先由测量人员放出检查井中心,然后由施工员根据不同井型指导作业人员施工检查井。 本标段所有检查井均为混凝土检查井。 施工要求: ⑴ 井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同时浇筑。 ⑵ 在井室浇筑时,应同时安装爬梯,位置应准确,爬梯安装后,在混凝土未达到规定抗压强度前不得踩踏。 混凝土井壁的爬梯在预制或现浇时安装。 ⑶ 在浇筑检查井时,应同时安装预留支管,支管的管径、方向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管与井壁衔接处应严密,预留支 管管口宜采用低强度等到级砂浆砌筑封口抹平。 a 检查井接入圆管的管口应与井内壁平齐。 b 检查井采用预制装配式构件施工时,企口座浆与竖缝灌浆应饱满,装配后的接缝砂浆凝结硬化期间应加强养护,并不得受外力碰撞或震动。 c 检查井砌筑或安装至规定高程后,应及时做好防护措施。 d 雨季浇筑检查井,井身应一次浇筑。 为防止漂管,可在检查井的井室侧墙底部预留进水孔,回填土前应封堵。 e 详见《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雨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0 沟槽回填 雨水管道经 验收 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其中设计支撑角 120176。 或 150176。 范围 内采用中粗砂回填;管底基础面至管顶以上 米范围内的沟槽回填材料采用符合要求的原土或中、粗砂、碎石屑,最大粒径小于 40mm 的砂砾分层回填压实后每层厚度 200mm;管顶〉 500mm~路面采用原土分层回填。 沟槽回填设计及要求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 沟槽回填示意图 沟槽回填应注意的事项: ⑴ 管道回填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材料进行; ⑵ 沟槽回填前应把沟槽中的积水抽干,回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殖土、杂草等杂物; ⑶ 沟槽两侧需同时回填,且两侧高差不得超过 30cm,以防管道位移。 井室等附属构筑物回填土应四周同时进行; ⑷ 沟槽回填应分层铺土进行夯实,铺土厚度为 20cm,用气夯夯实; ⑸ 沟槽回填顺序应按沟槽排水方向由高向低分层进行; ⑹ 回填土时要及时检测调整含水量,使之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 ⑺ 与本管线交叉的其它管线,回填土时要做妥善处理。 ⑻ 沟槽回填土压实度要求: ① 沟槽基础 150176。 ~ 120176。 范围内≥ 95%; ② 管底~管顶≥ 95%; ③ 管顶~管顶以上 米,两侧≥ 90%,中间≥ 85%; ④ 管顶以上 ~地面,压实度按地面或路面要求≥ 90%。 雨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1 ⑼ 其他 另外,当雨水管道 结构顶面至路床以下 80cm 范围内时,必须采取管道加固措施。 加固措施如下: 橡胶圈接口管道先用中粗砂将管底腋角部位填充密实后,再用中粗砂分层回填至管(接口)外皮以上 100mm,其上采取现浇 150mm 厚 C25 钢筋砼带进行加固,砼下底布Φ 8 钢筋网,钢筋砼带宽为管道宽度每侧加 30cm,钢筋网间距为 @120,净保护层厚度为 40mm。 钢筋砼加固层进入路面结构层时,加固层两侧上边缘各加铺玻纤格栅,宽度为 1m。 雨水口施工 雨水口采用砖砌偏沟式双箅、四箅雨水口,雨水口连接管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排水管,管径 d300,雨水口井深按照小于 1 米控制,坡度不小于 1%坡向雨水管道。 ⑴ 测量放线 按设计图纸要求放出雨水口轴线,定好井位桩及雨水口高程。 ⑵ 开槽 开槽尺寸根据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径及埋深进行确定。 开槽时,先画出开挖边线,然后采用人工 +小型液压反铲进行开挖,直至雨水口槽底标高。 开槽后的槽底必须清平,用小型夯机夯实,并不得超挖。 如若超挖,不得用素土回填,可用二灰碎石混合料或 C15 混凝土回填。 ⑶ 基础 基础为 10cm 厚 C15 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时应振捣密实,并保证外轮廓线尺寸要求,基础混凝土养护到一定强度后方可砌筑井 体,井体砌筑完成后,在井底浇筑一层3~ 5cm 厚 C15 细石混凝土,使井底在管口位置形成一个凹槽,使雨水方便汇集、排出。 ⑷ 井墙砌筑 在基础底板上铺设砂浆,以进行井墙砌筑。 砌筑时注意井墙四角应在同一水平面上。 砌砖应做到井壁平直,边角整齐,符合图纸尺寸要求,上下错缝内外搭接。 砌砖砂浆要饱满,砌墙用砖必须洒水浸湿。 井身墙体砌筑到一定高度时,随砌随采用 1:2 水泥砂浆对墙内侧抹面,外墙用 1: 4 水泥砂浆搓缝,随砌随搓使外墙密实。 ⑸ 回填 雨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2 填槽根据墙身砌筑高度逐步进行,并根据监理工程师指定材料(混凝土等)进行回填作业, 要确保回填密实,以防止路面产生局部沉陷。 井墙顶口以下 30cm 范围用混凝土或石灰改良土加固,宽度为 30cm。 ⑹ 井圈施工 雨水口砌筑完成后,清除井内杂物。 在井墙上铺设 2cm 厚 1: 3 水泥砂浆安装铸铁井圈。 井圈表面高程应比该处道路面低 3cm,并与附近路面接顺。 ⑺ 防护措施 对已砌筑好的雨水口在未加装雨水箅子前,井口要覆盖木板,在木板上压沙袋,并在雨水口四周围上警戒线,以未警戒,保障行人安全。 检查井井盖及雨水箅子安装 ⑴ 雨水箅子安装 ① 按照设计图集的雨水口尺寸进行水箅的砌筑,选用 750 450mm 球墨铸铁雨水口箅子。 ② 根据雨水箅子的厚度及顶面要比设计雨水口周边路面低 3cm 的原则,确定雨水口砌砖顶面高程。 ③ 雨水口砌筑完成后,先铺筑第一层沥青混凝土,再安装雨水箅子。 铺筑沥青混凝土时,用木板覆盖雨水口,待铺筑的沥青混凝土冷却后,拆除木板,对雨水口周围沥青混凝土切边,留出雨水箅子及其加固。道路工程雨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相关推荐
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忠于职守,经常督促作业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 参加本单位的安全检查和工伤事故、未遂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和改进安全技术措施,总结安全技术上的经验教训。 五、质量员职责根据上级部门的布置,及项目经理的安排,积极做好项目质量目标的制订。 贯彻落实质量方针,并提出贯彻的意见。 经常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材料,督促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对不符合规范、规定要求的
误差 方位角闭合差 ( ″) 相对闭合差 2级 8 15 ≤1/14000 16 n ≤ 1/10000 3级 12 15 ≤1/7000 24 n ≤ 1/5000 注: n 为导线测站数。 表 2 二级三角形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 边长( Km) 测角 中误差( ″ ) 测边 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 ″ ) 2″ 级仪器 6″ 级仪器 2级
求 ,控制好加热温度和出厂温度 ,拌合料必须均匀一致 ,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现象; 沥青砼不得在雨天、路表积水及平均温度较低时摊铺,摊铺好后应立即碾压成型,以确保压实温度,初压温度:沥青砼不应低于 1200,复压温度:不应低于 1100,终压温度:不应低于 650800 碾压工作应按试验路确定的试验结果进行; 压实时车辆不得在上面转向、调头、左右移动、刹车等。 沥青砼的摊铺应使纵
包 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 ~ 10 ~ 的下额带,以防止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帽飞人落。 同时,施工人员所戴的安全帽必须是符合现行规范《安全帽及其试验方法》的要求。 2)、所有在 2 米以上无防护措施且有坠落危险的施工作业必须带好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 施工人员所使用的安全带必须符合规范《安全带检验方法》的要求。 3)、在水平构件上预留 20cm— 150cm 的洞口
...........................................................................................................................................22 强夯施工竣工资料 ................................................
调查组 ) 李刚 ( 后勤组 ) 苗宝青 ( 保卫组 ) 张军 ( 救护组 ) 应急救援组织职能分工 组长 负责事故、事件发生后总体部署、协调, 随时掌握各组最新动态并做出最新决策。 副 组长 谢兴国 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向各职能组下达抢救指令任务,协调各组之 间的 疏散及 抢救工作 ; 负责带领小组成员对机械设备进行抢救;负责对事故、事件现场有危险人员的营救; 刘睿 负责事故、事件发生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