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强夯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22 强夯施工竣工资料 ..........................................................................................................................................................22 1强夯施工平面布置图及夯点分布图如下附件。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 主干道 DX17 道路 强夯 地基处理 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DX17 道路位于大 XX 山 南 侧,道路东西走向,部分路段为显露的鱼塘,其余路段地势比较平缓。 本工程起点桩号为 K5+310,东至环岛东路南段与NB25 交叉口,终点桩号为 K6+。 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四车道,四幅路,道路红 线宽度为 40m。 工程 地质状况 (1)素填土层:灰黄色~黄色,主要由花岗岩中风化、微风化岩块组成,混杂花岗岩残积土。 岩块粒径大小不一 (粒径 ~ ),含量约 50%~ 80%,岩块之间有空洞现象。 呈松散~稍密状态。 该层密实度不均,分布无规律性。 (2)淤泥层:灰色~深灰色,土质均匀、细腻,含少量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为 %,局部富集贝壳碎屑,呈饱和、流塑状态。 (3)淤泥混砂:灰色,土质松软,含有机质,夹中砂、细砂,含砂量在30%~ 70%之间不等,局部富集贝壳碎片,呈饱和、流塑状态。 (4)粘土 :青灰色~褐黄色~棕红色,含少量高岭土,局部含 20%左右砂粒,粘感较强,土质较均匀,呈饱和、可塑状态,局部为硬塑状态;浅灰色、灰黑色,含少量腐植物,偶夹钙质结核,呈饱和,软塑状态,局部为流塑状态。 (5)砂层:中粗砂,褐黄色、灰色,主要由石英组成,夹薄层粘性土及细砂。 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粉细砂,褐黄色、灰色,主要由石英组成,夹薄层粘性土及中砂。 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 5 方案编制依据 ( 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 2020); (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2020); ( 3)《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 2020); ( 4)《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 2020); ( 5)《强夯地基技术规程》( YSJ209- 92); ( 6)《岩土工程验收和质量评定标准》( YB9010- 98); ( 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 2020); ( 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 1999); ( 9)《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范》( JGJ33- 86) 强夯设计技术要求 强夯 采用圆形带有气孔的夯锤,锤底面积不小于 4m2,强夯处理范围应为坡脚外不小 于 5m。 强夯采用 2 遍点夯和 2 遍满夯。 点夯夯击能为,夯点间距为 4m *4m 正方型布置,每一遍每一夯点夯击次数为六次,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 50mm,且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应不小于 7 天。 点夯第一遍夯完后,用新土将将夯坑填平,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满夯可采用轻锤或低落锤多次夯击,夯锤搭接不得小于 1/4 夯锤直径,且夯击能不得小于 1200。 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 强夯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应具备资料 6 ⑪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⑫强夯设计图 纸及设计要求 施工技术准备 ⑪施工方案的批准,并配备满足施工要求的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工作要点,明确质量责任制。 ⑫计量器具准备及检查 包括:全站仪、水准仪检查。 ⑬安全培训和交底 ⑭技术交底 ⑮质量要求交底 ⑯上岗人员上岗证件检查和工作经验摸底,分配每个人员适宜岗位 ⑰复核测量基准线、水准点和定位桩,将施工测量控制点引至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固地点。 ⑱确定起夯面高程 施工机具设备和人力的准备 ⑪根据强夯设计图纸及工期,安排施工机具设备进场。 ⑫根据总图及强夯设计图纸和工期,合理安排强夯机具设备的施 工任务。 ⑬根据施工方案组织管理人员和各作业人员及时进入施工现场。 施工场地准备工作(包括施工现场安全环保卫生设施) 7 ⑪查清场地及附近的环境因素,如地下管线、空架高压线、场地周围的建(构)筑物,当强夯影响上述设施安全时,业主应采取措施如挖防震沟或拆迁现有设施。 ⑫在施工场地外围设置彩旗将施工场地封闭,施工现场设立安全警示牌。 强夯试验段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强夯 进行的方式 先满夯 一 遍 再点夯两遍最后满夯 两遍 ,每遍间隔时间不应小于 7 天,满夯能量为 1200KNm,点夯能量为 2020KNm,点夯间距为 4m*4m 的正方形布置,夯锤锤面积不小于,先进行满夯一遍,满夯完 成 后,再进行点夯,每个夯点夯 6 次。 一遍完成后 (满足设计要求) 用新土将夯坑填平, 间隔 7 天后, 再进行下一遍夯击。 两遍点夯完成后,再进行两遍满夯,满夯夯击能为1200KNm,夯锤搭接不得小于 1/4 夯锤直径,满夯完成后测量场地高程。 施工流程: 在 K6+200K6+500 右幅 取两个 20*20m 区域作为强夯 试夯 区域, 具体做 ⑪ 清除表土 上 — 1m松散的素填土 ,铺 填成 厚 的小碎石。 ⑫ 在试夯区横向和纵向挖盲沟排强夯区饱和水。 两个措施完成后,先采取一遍满夯,能量为 1200KNm 再点夯 , 能量为2020KNm,点夯合格后(满足设计要求)再进行满夯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过程中对每一夯击点的夯击能量,夯击次数和每次夯沉量等进 8 否 是 不满足 满足 场 地 平 整、测 量 放 线 标 出 一 遍 夯 点 位 置 测 夯 前 场 地 高 程 起重机 就 位,安 全 检 查 夯 前 锤 顶 高 程 测 量 夯点夯击、测量锤顶高程 质量检查、安全检查 满 夯 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测 量 场 地 高 程 下一夯点施工 完成一遍夯击 推土机整平场地 行详细记录,根据试夯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强夯施工的各项参数,以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