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与应急预案内容摘要: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 2) 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报告单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 3) 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 ABO、 RH( 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献血者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 ABO、 RH( 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4) 留取输血反应后 第一次尿送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属血管内溶血,尿中有血红蛋白); 5)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 5~ 7 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 2) 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临床医师为主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 1) 迅速补充血容量; 2) 应用速效利尿剂; 3) 应用多巴胺; 4) 碱化尿液; 5)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6)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7)DIC 的防治。 (3)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应按以下程序处理: 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 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阴性不能排除细菌污染); 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 4℃、 22℃、 37℃条件下作需氧菌和厌氧 菌细菌培养; 4)外 周血白细胞计数,如中性粒细胞与输血前相比明显增多,对诊断有帮助; (4)一旦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治疗原则如下: 1) 尽早联合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