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咪替丁片生产工艺规程ok内容摘要:

可复试 2 次, 3次的平均减失重量不得过 %,并不得检出断裂、龟裂及粉碎的片。 取本品,以盐酸溶液( →1000 ) 900ml 为溶剂,控制水浴的温度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为 37177。 ℃。 调整转速为每分钟 100 转,经 15 分钟 ,在规定的取样点 (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 ,离烧杯壁 10mm 处 ),取溶液约 10ml,立即经 微孔滤膜滤过,置小烧杯中,自取样至滤过应在 30秒内完成。 精密量取续滤液 2ml,置 50ml 量瓶中,用盐酸溶液( →1000 )稀释至刻度, 摇匀,照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在 218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 C10H16N6S 的吸收系 (E1%1cm)为 774 计算出每片的溶出量。 限度为标示量的 80%,应符合规定。 A 1% 每片的溶出量 = ———————————— 100% 774 1/900 2/50 式中: A—— 供试品在 218nm 波长处的吸收度。 结果判断 6 片中每片的溶 出量,按标示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80%;如 6 片中仅有 1片低于 80%,但不低于 7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 80%,仍可判为符合规定。 如 6片中仅有 1片低于 70%,应另取 6片复试;初复试的 12 片中仅有 2 片低于 7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 80%时,亦可判为符合规定。 取药片 20 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各片的重量。 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药片不得多于 2 片,并不得有 1片超出限度 1倍,片重差异限度为177。 %。 LX/JB/01/001/00 第 10页 共 20 页 8 包装要求 用塑瓶装,每瓶 100片, 10 瓶装一盒,中盒内放十张说明书,说明书“品名”向外对折,放在中盒内, 30 盒为一箱,箱内放装箱单一张,上下各放垫板一块,箱外上下两面中缝贴胶带纸封条封箱,在箱子长度 1/4, 3/4 处打塑料打包带,如有合箱,箱外及装箱单上均应标明合箱的全部批号,箱外作明显的“ M”标记。 9 原辅材料的消耗定额、技术经济指标、物料平衡以及各项指标的计算方法 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公式 报告期入库合格品总量 (万片 ) (%) = 90% 报告期请验成品总量 (万片 ) 报告期入库成品总量 (万片 ) (%) = 100% 报告期入库成品耗用的原材料相应理论产量 (万片 ) 某原辅料消耗总量 (*) = 本期领用量 + 期初盘存量 期末盘存量 +期初在产品折料量 期末在产品折料量 其中 : 在产品折料量 = 在产品中该原辅料理论用量 上期止累计原辅料耗用系数 原辅料消耗总量相应的 原辅料消耗总量 理论产量 (万粒 ) = 单位产品中该原辅料理论用量 其中:原辅料消耗总量(折干)=原辅料消耗总量(湿) [1-水分( %) ] 原辅料消耗总量(折纯)=原辅料消 耗总量(湿)湿含量( %) =原辅料消耗总量(湿) [1-水分( %) ]干含量( %) LX/JB/01/001/00 第 11页 共 20 页 本期原辅料消耗总量 = 本期入库成品中该原辅料理论用量 报告期原辅料消耗总量 (*/万粒 ) = 报告期成品入库量 (万片 ) 预处理后重量 (kg) (%) = 100% 预处理前重量 (kg) (整粒后)料号实配料量 (kg) (料号)收率 (%) = 100% 料号总投料量 (kg) 其中:料号总投料量 = 本锅投料 + 前面锅回收料转入 批总混后重量 (kg) (%) = 100% 批总混投料量 (kg) 批压制片剂重量折理论产量 (万片 ) (%) = 100% 批总混后半成品重量折理论产量 (万片 ) 其中:批压制片剂重量折理论产量 = 批压制片剂重量 247。 平均片重(中控抽检) 批总混后重量折理论产量 = 批总混后重量 247。 标准装量(片剂生产指令) 批 包装半成品量 (万片 ) (包括铝塑 )收率 (%) = 批灌装胶囊重量折理论产量 (万片 ) LX/JB/01/001/00 第 12页 共 20 页 1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