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 EvS —— 竖向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EhkS —— 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EvkS —— 竖向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GkS ——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wkS ——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7 jdV —— 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jdEV ——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muaV —— 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 uV —— 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uEV ——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Eh —— 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Ev —— 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G —— 永 久荷载分项系数; w —— 风荷载分项系数。 几何参数 B —— 建筑平面宽度; L —— 建筑平面长度。 计算系数及其他 max —— 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最大值; RE ——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 0 —— 结构重要性系数; j —— 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 w —— 风荷载组合系数。 8 3 基本规定 装配整体式建筑在方案设计阶段, 应协调建设、设计、制作、施工各方之间的关系, 并应 加强建筑、结构、设备 、装修 等各专业 之间 密切配合。 【说明】 装配整体式建筑 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设计施工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存在很大区别。 由于大量构件及部件都是由工厂预制,因此 建设、设计、施工、制作各单位在方案阶段 就应 进行 协同工作, 提出最 优 方案 ; 建筑、结构、设备、装修等 各专业 也 应密切配合,对预制构件的 尺寸和形状 、节点构造等 提出 具体技术要求 ,并对制作、 运输 、 安装 和施工全 过程 的可行性 及 经济性能 等 作出预测。 装配整体式建筑 设计应 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GB 50002 的 规定。 在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安全要求的前提下, 应遵 循 “模数协调一致、 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原则。 【说明】 装配整体式建筑应 实现基本单元的标准化定型, 尽量减少规格, 以 提高 生产制作及施工 效率 ,降低造价。 装配 整体 式结构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 的基本要求,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 装配 整体 式结构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 3 装配 整体 式结构的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 4 应根据连接节点和接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确定结构的整体计算模型。 【说明】 装配 整体 式结构应重视概念设计和构件连接设计。 对于可能遭受偶然作用,且倒塌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的重要混凝土结构,宜进行防连续倒塌设计。 抗震设防的装配 整体 式结构,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 确定抗震设防类 别及抗震设防标准。 装配整体式结构应根据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及抗震等级选择适当的节点连接方式和构造措施。 装配 整体 式结构的拆分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 1 预制构件应符合模数协调原则,优化预制构件的尺寸、减少预制构件的 9 种类; 2 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宜设置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 连接接缝构造应简单; 3 预制构件 应与 施工吊装能力相适应,并便于施工安装,便于进行质量控制和验收。 【说明】 预制构件的拆分应同时满足模数协调、承载力及施工简便的要求。 预制构件的连接部位应满足建筑物理性能的功能要求。 预制 外墙 及其连接部位的 保温、 隔声 和防潮性能应符合 现行国家 及山东省 相关设计标准的规定。 预制构件深化设计 应由相关单位完成, 并由设计单位确认, 应满足建筑、结构 、 机电 、 设备等各专业 和 构件制作、运输、安装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 【说明】。 在 预制构件 加工制作阶段,应将各专业、各工种所需的预留孔洞、预埋件等一并完成,避免在施工现场进行剔凿、切割,伤及 预制构件 ,影响质量或观感。 因此,在 一般情况下,装配式结构的施工图 完成后,还需要进行 预制构件 的深化设计 , 以便于 预制构件 的加工制 作。 目前 此项工作尚未形成成熟的制度和工作程序,一般由有 相应设计资质 的 设计、咨询、研究单位或预制构件加工制作单位承担,也可 委托 具有丰富的全过程经验的设计单位 单独完成深化设计详图。 10 4 材料 混凝土 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和有关结构耐久性的要求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的规定。 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30,预制 预应力 构件 混凝土 的 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40,且不应低于 C30; 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5。 【说明】 对 预制构件 及 现 浇 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 作出了规定。 钢筋 及钢材 装配 整体 式结构中受力钢筋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 的规定,其中采用套筒灌浆 连接 和浆锚搭接连接的钢筋应采用热轧 带肋钢筋,其屈服强度标准值不应大于 500MPa,极限强度标准值不应大于630MPa。 【说明】 钢筋套筒灌浆 连接 和浆锚搭接连接 时, 钢筋应力 都是靠钢筋与周围灌浆料之间的粘结力 来传递的 ,而 热轧带肋钢筋的肋,可以使钢筋与灌浆料之间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有效地传递应力。 为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对 连接 钢筋 强度的最大限值作 出了 要求。 钢材宜采用 Q235 等级 B、 C、 D 的碳素结构钢及 Q345 等级 B、 C、 D、 E的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钢筋的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钢材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的规定。 预制 构件中采用 的 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 行业 标准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14 的规定。 【说明】 为 提高建筑的工业化生产水平 ,应鼓励在预制 构件 中采用钢筋焊接网。 受力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 HRB400 或 HPB300,不应采用冷 加工钢筋。 预制构件的吊环 应采用 未经冷加工的 HPB300 钢筋制作。 预制构件脱模、翻转、吊装用 内埋式螺母或内埋式吊杆及配套的吊具,应 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11 【说明】 、 条要求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的第 节。 连接材料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 的规定 ;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 的规定;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 接头 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 中Ⅰ级接头的性能要求。 【说明】 钢筋套筒 灌浆 连接是 本规程中预制构件连接的关键技术。 根据连接套筒的不同,钢筋套筒 灌浆 连接又包括两种形式:全灌浆套筒连接,即套筒两端均采用灌浆方式与钢筋连接; 半灌浆套筒连接是指,套筒 一端采用灌浆方式与钢筋连接,而另一端采用非灌浆方式与钢筋连接(通常采用螺纹连接)。 与全灌浆套筒相比,半灌浆套筒连接研发及应用时间较短,但套筒连接长度大大缩短。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工作机理,是由于灌浆套筒内灌浆料 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同时 自身 还 具有微膨胀特性, 当它 受到灌浆套筒的 约束作用 时 ,在灌浆料与灌浆套筒内侧 筒壁 间产生较大的正向应力,钢筋藉此正向应力在其带肋的粗糙表面产生摩擦力, 藉 以传递钢筋轴向应力。 因此要求 灌浆套筒 应具有 较大的刚度和较小的变形能力 , 灌浆料 要 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目前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完成的建筑工业产品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 JG/T 398 及 由北京榆构有限公司主编完成的建筑工业 产品 标准《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 JG/T 4082020已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准。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是一个组合体,除了对连接套筒、灌浆料、钢筋作出要求外,对于三者的匹配性, 或者组合体应有明确的规定 ;另外, 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预制构件(如 框架柱 )之间的连接 均处于箍筋加密区,且接头百分率 为 100%,必须 确保连接可靠, 因此 要求钢筋套筒 灌浆 连接接头 须 满足 现行行业标准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 JGJ107 对钢筋连接的Ⅰ级接头的 性能要求。 工程施工前, 应 对 所选用的 钢筋套筒 灌浆连接 接头 进行性能试验。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的性能应满足表 的要求。 表 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用灌浆料性能要求 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标准 12 沁水率( %) 0 《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 流动度( mm) 初始值 ≥ 200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448 30min保留值 ≥ 150 竖向膨胀率( %) 3h ≥ 《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448 24h与 3h的膨胀率之差 ~ 抗压强度( MPa) 1d ≥ 3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448 3d ≥ 55 28d ≥ 80 最大氯离子含量( %)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 方法》 GB/T 8077 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对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的试验验证。 【说明】 ~ 浆锚搭接连接是一种将需搭接的钢筋拉开一定距离的搭接方式。 这种搭接技术 的关键在于孔洞的成型技术、灌浆料的质量以及对被搭接 钢筋 形成 约束的方法等各个方面。 目前我国的孔洞成型技术种类较多,尚无统一的论证,因此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 根据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宇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 的 试验研究 成果和 工程实践 经验 ,建议采用预制 构件中有螺旋箍筋约束孔道的搭接技术,即钢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 钢筋锚固板的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 JGJ 256 的要求。 预制构件连接用预埋件、钢材、螺栓 、锚栓、铆钉 以及焊接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钢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7及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 8《钢结构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 18 的规定。 【说明】 ~ 当建筑物层数较低时, 通过 钢筋锚固板、 预埋件 等 进行连接 的方式, 13 也是 预制构件之间可行的 连接方式。 其中 , 钢筋锚固板、 预埋件 和连接件 , 连接用 焊接 材料,螺栓、锚栓和铆钉等紧固件 ,应分别符合国家 或 行业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其它材料 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密封胶应与混凝土具有相容性,以及规定的抗剪切和伸缩变形能力;密封胶尚应具有防霉、防水、防火、耐候等性能; 2 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 GB/T 1468《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JC/T 48《聚硫建筑密封胶》 JC/T 483的规定。 【说明】 分, 仅对密封胶提出最基本的、定性的要求。 夹心外墙板中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不宜大于 W/(m178。 K),燃烧性能不应低于 现行 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 8624 中 B2 级的要求。 【说明】 , 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规程借鉴国外资料,仅 提出 了 基本要求。 装配式建筑采用的室内装修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 50325 和《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 的有关规定。 14 5 建筑设计 一般规定 装配 整 体 式 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 宜采用 主体结构、装修和设备管线 等 装配化集成 设计。 【说明】 ,宜 采用主体结构构件、装修部品和管线设备的三部分装配化集成技术系统,实现装修、管道设备与主体结构的分离, 便于装修、管道设备的检修及更换, 从而使 建筑 具备结构耐久性,室内空间灵活性以及可更新性等特点。 装配 整体 式 建筑设计应 符合相关 模数协调 标准 的 规定,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设计方法实现建筑构配件与建筑平立面的模数协调。 装配整体式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楼梯、阳台、隔墙、空调板、管道井等配套构件宜 采用工业化、标准化产品。 【说明】 ~ 模数协调的目的是 减少建筑部件的规格, 实现建筑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使规格化、通用化的部件适用于各类常规建筑,满足各种要求。 同时,大批量的规格化、定型化部件的生产可稳定质量,降低成本。 建筑模数协调工作涉及到的行业与部件的种类很多,需各方面共同遵守各项协调原则,制定各种部件或组合件的协调尺寸和约束条件。 装配 整体 式建筑防火设计应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