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含教学计划内容摘要:

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 ⑴ 用长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 6 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 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 铺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呢。 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想像延伸。 提问: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在小组里交流。 揭示概念。 讲述: 1 1 24„„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3 的倍数,它们是 2 和 3的公倍数。 说明: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用 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 能正好铺满边长 8 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 为什么。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自主探索。 ☆ 教学调整 ☆ 16 提问: 6 和 9 的公倍数有哪些。 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 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 可能的方法有: ① 依次分别写出 6 和 9 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你是怎样找到 6和 9的公倍数的。 又是怎样确定 6和 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 先找出 6 的倍数,再从 6 的倍数中找出 9 的倍数。 ③ 先找出 9 的倍数,再从 9 的倍数中找出 6 的倍数。 引导: ② 和 ③ 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明 确 6和 9 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 18,指出: 18 就是 6和 9 的最小公倍数。 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 12 是 6 和 9 的公倍数吗。 为什么。 27 呢。 哪几个数是 6 和 9 的公倍数。 完成 “ 练一练 ” 完成后交流: 2 和 5 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练习四第 1 题。 提问: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 为什么。 如果没有 “ 50 以内 ” 这个前提呢。 练习四第 2 题。 引导: 4 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 4 的什么数。 6 与一个数的乘积呢。 怎样找到4 和 5 的公倍数。 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练习四第 3 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游戏活动 练习四第 4 题。 让学生在小组里玩一玩,再想一想。 提问:涂色的方格里写的数与 3 和 4 有什么关系。 教学反思: 17 课 题:第二课时: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十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 2020227 7:57:23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第二课时: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四的第 5~ 8 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 和 6 3 和 7 5 和 9 10 和 6 二、完成第 25 页的 5~ 8 题。 第 5 题 ⑴ ①让学生观察左边 4 题 ,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 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③ 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 ⑵独立完成右边 4 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第 6 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第 7 题 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 际上就是求 7 和 8 的最小公倍数。 第 8 题 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 立解答。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思考题 提示:先用列举法找 4 和 6 的最小公倍数。 ☆ 教学调整 ☆ 教学反思: 18 课 题:第三课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十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 2020227 7:59:18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第三课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627 页的例 例 4 和 “ 练一练 ” ,练习五的第 15 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 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 100 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准备: 长 18 厘米、宽 1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 6 厘米、 4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操作活动。 ⑴ 先让学生用边长 6 厘米、 4 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 18 厘米、宽 12 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⑵ 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⑶ 6 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⑷ 4 为什么不是 12 和 18 的公因数。 揭示: 6 既是 12 的因数,又是 18 的因数,它们是 12和 18 的公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自主探索。 提问: 8 和 12 的公因数有哪些。 最大的公因数是几。 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 可能的方法有: ① 先找出 8 的因数,再从 8 的因数中找出 12 的因数。 ② 先找出 12 的因数,再从 12 的因数中找出 8 的因数。 明确 8 和 12 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 4,指出:就是 8和 12 的最大公因数。 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 8 和 12 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完成 “ 练一练 ” ☆ 教学调整 ☆ 19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练习五第 1 题。 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 15 和 20 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练习五第 2 题。 练习五第 3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练习五第 4 题。 先出示第 1 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练习五第 5 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20 课 题:第四课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练习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十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 2020227 8:00:43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第四课时: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练习(一) 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五的第 6~ 11 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4 和 16 30 和 10 15 和 9 21 和 28 二、完成第 29 页的第 6~ 11 题。 第 6 题 ⑴①让学生观察左边 4 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③比较和交流:有什么发现。 (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它们中较小的那个数。 ) ⑵独立完成右边 4 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有些情况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 1。 ) 第 7 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第 8 题 如果有困难,可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具体地找一找。 第 9 题 先让学生填表,并说说其中的规律;然后小组合作找 出 5 分别与 5„„ 20 等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其中的规律。 第 10 题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知道裁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应该是 12和 20的最大公因数,再让学生在图中画一画,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第 11 题 三、小结: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 教学调整 ☆ 教学反思: 21 课 题:第六课时:数字与信息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十册 主备教师:王凤琴 备课时间: 2020227 8:02:02 浏览人数: 1 教案内容: 第六课时:数字与信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2~ 35 页。 教学要求: 让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和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对有关数字信息进行调查,主要有: 常用的一些特殊电话号码及其作用。 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及其含义,以及为什么寄信时要填写邮政编码。 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 自己学籍卡上的学籍号的编排规律。 教学过程: 一、完成 “ 说一说 ” 下面各是什么电话号码。 在小组里 说一说。 110„„报警 112„„故障申告 114„„本地电话号码查询 117„„报时 119„„火警 120„„救护 121„„天气预报 122„„交通事故报警 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 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 这些用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 你能说说自己和同学在班级里的编号吗。 指出: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 到一些用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 你知道有些编号的开头为什么是 0 吗。 二、 “ 看一看 ” 分析邮政编码 “ 214206”中所蕴含的信息,引导学生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和每一部分数字所代表的信息。 交流学校和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以及为什么寄邮件时要填写邮政编码。 三、 “ 比一比 ” 小组里交流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 讨论: ⑴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 ☆ 教学调整 ☆ 22 ⑵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 你知道这一部分所包含的信息吗。 ⑶你还有什么发现。 ⑷你知道身份证上的数字编码有哪些用处吗。 你还见过哪些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的例子。 用数字编码表达信息有什么好处。 四、 “ 做一做 ” 活动一:(第 1 题) ⑴说一说房间的编号中必须包含哪些信息,分别需要用几个数字来表达。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准备怎样为房间编号,并按自己的思考试着编一编。 ⑶组织交流。 活动二:(第 2 题) ⑴说一说自己的学籍号。 ⑵比较,明确学籍号所包含的信息及其编码规则。 ⑶按所发现的编码规则为一年级的 200 名新生编号。 活动三:(第 3 题) ⑴读题,并根据右边的图说一说每个字母表示的意思。 ⑵让学生以学校为中心,用编码表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⑶组织交流。 教学反思: 23 课 题:第四单元 分数的认识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 第十册 主备教师:仇智 备课时间: 2020227 12:55:26 浏览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