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内容摘要:

计算机病毒( 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算机系统,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等 12 特点,所以人们用“计算机病毒”一词来称呼这类破坏性程序。 ○ 2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请个别学生谈谈遭遇计算机病毒的过程,再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 同学们虽然也或多或少 经历过一些计算机病毒,但是对病毒真正了解的并不多,除了提到的“熊猫烧香”病毒以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计算机病毒。 还了解哪些与计算机病毒有关的知识。 老师发送课前准备的计算机病毒相关资料给学生。 学生阅读资料,并尝试概括、总结。 学生分组活动,并 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通过同学们合作学习、介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病毒,那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学生分组活动:通过阅读病毒的资料及教材的相关知识,并联系生活中碰到的生物病毒的特征,总结、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由小组代表进行 总结 (老师提示学生总结时可与具体事例相结合), 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讨论学习: 你知道一些计算机病毒的激发条件吗。 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记入下表,思考如何防止病毒发作。 病毒 激发条件 黑色星期五 CIH 学生分组活动:上网查找相关信息,并完成表格。 老师适当指导并给予评价、鼓励。 老师播放配套光盘,师生共同回顾教学内容。 ○ 3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想办法防治它,可是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并总结发言。 老师给予 适当的评价、鼓励。 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措施一般包括(具体内容参见教材 46 页):。 b.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13 第七课时: 文本加工工具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常见的应用文档。 ( 2) 体验不同的文字处理软件。 (3)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 ,学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软件。 2.过程与方法 (1)鉴赏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档,体验其创作思想,明了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2)在 教师引导下, 让 学生自主 体验和探究不同文字处理软件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通过生活实例, 激发学生学习与应用文字处理软件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选择合适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 2)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积极、合作、进取的品质。 教学方法:任务探究、体验学习 、 实验学习。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生活即是教育,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也要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常用的应用文档。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档,比如信函、广告、电影海报、贺卡、宣传册、通知、报纸等。 师生共同探讨,应用文档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教材第 49 页的讨论学习,体验 计算机加工文本信息的特点。 2.布置实践活动 课堂小调研,完成教材第 50页的讨论学习,了解学生对常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情况。 14 你曾用过的文本处理软件: □ Word □ WPS □写字板 □记事本 □其他 你曾用它来处理的作品: □信函 □贺卡 □调查报告 □通知 □卡片 □海报 □文章 □其他 你对它掌握的程度: □熟练 □一般 □不熟练 □较差 通过调研,了解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水平,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师生共同探讨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特征。 3.实践 学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不同的应用文档格式。 尝试用“记事本”、“写字板”、 Word、 WPS 等软件分别打开素材库中的文件“天安门 .txt”、“天安门 .doc”、“天安门 .wps”文件,观察实践结果,在下表中选择各种软件所能打开的文件格式。 (√:打开,:不能打开,○:能打开但显示乱码) 软件 txt 文件 doc文件 wps 文件 记事本 √ ○ ○ 写字板 √ √ ○ Word √ √ WPS √ √ √ 学生讨论: 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特点, 如何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字处理软件。 4.总结 老师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5.课外延伸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利用 Word 写一个通知或一篇作文等。 15 第八课时: 《设计封面》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 1)了解杂志封面的组成和布局。 ( 2)掌握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 ( 3)学会更改图片、艺术字大小和位置。 ( 4)框架的合理布局。 : ( 1)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迁移能力; ( 2)培养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 ( 3) 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相互协作的能力。 通过对封面的布局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的欲望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 坚持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学生探讨实践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探讨,进行实践操作,并结合教材,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加以帮助,并对某些难点操作进行强化,加深学生记忆。 本节课应是一节充满探究、充满体验的实践活动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使用的 计算机从外观上来看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学生回答:机箱 —— 显示器 —— 音箱 —— 键盘 —— 鼠标……; 教师: 如果配了一台白色的主机箱,银色的显示器,红色的音箱,蓝色的键盘,大家认为好不好看。 (学生回答)为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从使用的计算机谈起,由计算机的构件组成以及外观设计,引出封面设计的要素, 导入课题。 , 知识铺垫 16 讨论学习 : 学生欣赏一组图书封面,并展开讨论。 为什么一本书需要设计封面呢。 分析一幅漂亮的封面到底好在哪里。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点评封面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学习 ),对老师提供的封面相互讨论,总结封面的要素及封面制作时要注意事项。 通过 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明晰知识点,明确重点和难点。 ,自主学习 ( 1)自学探究 分组探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学生分成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开始讨论作文选封面背景的制作方法。 任务二:插入图片或自选图形,改变图片的大小、位置、叠放次序以及图形的组合。 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材自学,开始对封面制作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2) 解决质疑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及时解决制作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 由学生示范操作并讲解自己制作封面背景的操作方法。 由 学生讲解,采取“兵教兵”的战略,既解决问题又提高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老师要及时地协助指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 3) 突破难点 任务三: 利用艺术字来添加封面文字,并完成整体美化。 这一部分是难点,让 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合理布局、色调统一、风格独特的封面有一定难度, 老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 间开展互助,完成封面设计和整体修饰。 小组内通过 学生自评或互评作品 ,选出最佳的封面。 每个小组上传最佳作品供其他同学欣赏 、评论。 并由组长简要介绍该封面的优点。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 17 第 九 课时 设计应用文档 (一) 一、教学要求 ,学会灵活运用 Word 知识技能创作图书的封面、 封底、卷首语、目录、正文,并能设置页眉、页脚和页码等。 、段落的技巧。 、艺术字、文本框的方法。 4. 掌握页面设置和打印的方法。 、编辑和修饰图形的方法。 二 、 教学过程: 实践 31制作卷首语 过 程与方法(答案): 1.新建“卷首语 .doc”文档。 2.设置纸张和页边距的大小。 ( 1)执行“ 文件 → 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 ( 2)设置纸张大小为 32 开, 上、下、右 页边距设为 ,左页边距设为.。 3.学生撰写并输入卷首语文字。 4.对文本进行简单的编辑排版。 对文字设置合适的字体、字号、字形、颜色等,文本的编辑遵循 “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 5.从素材库中选取合适的图片插入文档中。 ( 1) 执行“ 插入 → 图片 → 来自文件”命令,插入所需的图片。 ( 2) 设置图片环绕方 式 ,图片的环绕方式有嵌入型、四周型、紧密型、衬于文字下方、浮于文字上方,每一种环绕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分别进行体验,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 3)对图片的大小和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6.利用绘图工具,绘制自选图形,美化页面。 18 7.设置彩色背景。 执行“格式 → 背景 → 填充效果”命令,打开“填充效果”对话框,选择一种填充效果作为背景,或者设置一种颜色作为背景。 8.对制作的卷首语进行整体编排和美化。 9.将文件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 利用填充效果把图片裁剪成异形。 图 异形 图片 操作过程: ○1 利用自选图形,绘制“前凸带形”图形,如图 所示。 ○ 2双击该图形,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 图 前凸带形 ○3 选择填充 → 填充效果 → 图片 → 选择图片 → 花 19 第 十 课时 设计应用文档 (二) 过程与方法 1.新建“正文 .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