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体工艺船体工艺内容摘要:
舱舷侧分段进船坞合拢后,需要用钢 丝绳向船舯斜拉固定,与 T 分段相接的S 段,可以使用葫芦在平台及甲板上将两者拉住,及采用加强码板固定,并且局部平台加强焊。 (详见《舷侧分段加强码板安装示意图》) 第 5 页 共 13 页 3. 轴系分段 轴系分段 SL41, SU41A 完工后在进船坞之前吊上外托架固定,再和外托架一起吊进船坞,其固定方式如下图示意,具体详见《外托架图》 . 4. 加强码板 舷侧分段和横壁分段船坞合拢定位后 ,需要安装足够的加强码板和进行局部的加强焊 ,方可松车 ,加强码板要求详见《横壁分段加强码板安装示意图》及《舷侧分段加强码板示意图》。 五 . 全船精度控制(详见《船坞大合拢公差》) 底部分段的中心线,四角水平,长度尺寸等直接影响后续分段的定位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定位精度,合拢口不轻易修割。 第 6 页 共 13 页 底部分段的上口余量在进船坞定位合拢之后,由划线组测量内底板平面度,并进行与舷侧分段的纸上合拢,检验无误后,划线组划出余量线,在舷侧分段定位之前切割。 要求 底部分段和相应横壁分段定位后,由激光划线组及时将地样中心线引到内底板及主甲板上。 2. 舷侧分段 舷侧分段定位时,要以内底板上所立的测量标杆为准,不能以相邻分段作定位基础。 每个舷侧分段在地面预制时 ,在主甲板靠近合拢口处打上肋位标志,在定位舷侧分段时,综合考虑舱长及 T 段定位情况,由工艺员和船体定位工现场确定是否以肋位为定位依据。 S 段在进坞之前 ,根据内底测量数据 ,进行地面预修整,具体见〈 1200B 船预修整表〉。 3. 横舱壁分段 横壁分段时 ,要以内底上所立测量标杆为准。 根 据划线组所划的肋位线压线安装。 严格保证 T 段的垂直度 ,定位时由划线组使用激光或用吊线锤方式 ,测量 T 段上平台 (或甲板 )左中右三处位置的垂直度 . T 段在进坞之前 ,根据内底测量数据 ,进行地面预修整,具体见〈 1200B 船预修整表〉。 4. 舱口半宽及舱口围 舱口半宽控制在 +( 5~ 10) mm 正公差范围。 舱口围在船坞吊装前,应先在甲板上划好安装线,定位时严格保证舱口围尺寸精度,并详细记录舱口围的舱长、对角线长以及焊前焊后的平面度,并要求及时将数据反馈到工艺组。 5. 支柱、垫板及座架下 加强 支柱安装需要根据舱口围焊后平面度测量值来确定纵向、横向和高度的定位,在横向和纵向要保证对准舷侧分段的下加强,并考虑集装箱位的尺寸;定位高度则使支柱顶板比舱口围面板高 650+( 5~ 10) mm,或使支柱顶板与舱盖面板在同一水平面上。 要求定位支柱前,拉尺划出舷侧分段甲板下加强的位置,并作好标记,要求划 第 7 页 共 13 页 线超出支柱下脚的尺寸,以便检查之用。 用激光仪在每个货舱区域的内底板(或平台)上,测出每个基座点的平面度,及平台之间的高度,然后根据所测得的数值确定配置垫板的厚度。 6. 主尺度精度要 求 总长: 172522177。 172mm 型宽: 177。 25mm 型深: 177。 14mm 龙骨不平度:177。 25mm 首尾上翘 :首177。 20mm;尾177。 18mm 船坞中心线与船体中心线的偏差:177。 5mm 6. 分段定位精度 分段四角水平误差标准具体参照船坞合拢测量表,纵向水平根据基线反。船体工艺船体工艺
相关推荐
.... 47 基本功能管理 ............................................................................................................................ 47 医疗数据维护 .................................................
数提出了 相应 的改进方法:首先,基于降落伞形搜索域的变步长航迹点搜索,可以提高搜索效率且使搜索方向更加明确;第二,带有威胁信息并归一化后的代价函数,将环境的威胁考虑了进去并且与距离信息进行了归一化处理,使得航迹更趋近于最优航迹并且满足可飞行性。 通过 Matlab 仿真进行试验,其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后的 A*算法可以得到一条满意的安全航迹。 应用改进 A*算法可以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
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工读轮换的模式,将三年 级的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学校上课,另一部分去专业院团实地锻炼,半学期轮换一次,确保本专业所有在校生都有接触工作岗位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训练。 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建设,强化实习实训考核标准。 4 以参加国内各类大型赛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知名度,切实发挥舞蹈表演专业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全院所有表演类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一、指导思想 始 终坚持“以人为本、安 全第 一、预防为 主”的方针,建立学校 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 速、及时、积极的开展 各项处置工作,有效保 障师生及学校生命财产 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 定和社会安定。 二、具体措施 (一)大力加强安全 法制教育,进一步增强 广大师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充分发挥校长及教 师的作用,广泛开展安 全法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