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导则内容摘要:

间; ( 2) 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 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改善室内的自然光分布; ( 3) 办公和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的视野; ( 4) 室内照明尽量利用自然光,如不具备自然采光条件,可利用光导纤维引导照明,以充分利用阳光,减少白天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 5) 照明系统采用分区控制、场景设置等技术措施,有效避免过度使用和浪费; ( 6) 分级设计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满足低标准的一般照明与符合工作面照度要求的局部照明相结合; ( 7) 局部照明可调节,以有利使用者的健康和照明节能; ( 8) 采用高效、节能的光源、灯具 和电器附件。 热环境 ( 1) 优化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过高过低、透过玻 目录 建筑场地 ( 1) 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 ( 2) 场地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的抵御能力; ( 3)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有场地上的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 ( 4) 避免建筑行为造成水土流失或其他灾害。 节地 ( 1) 建筑用地适度密集,适当提高公共建筑的建筑密度,住宅 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确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 ( 2) 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 ( 3) 高效利用土地,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 降低环境负荷 ( 1) 建筑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控制在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允许范围内; ( 2) 减少建筑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 ( 3) 利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 ( 4) 减少建筑外立面和室外照明引起的光污染; ( 5) 采 用雨水回渗措施, 维持土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绿化 ( 1) 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的植物,减少日常维护的费用; ( 2) 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应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并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 ( 3) 绿地配置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低污染和隔绝噪音的目的。 交通 ( 1) 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 ( 2) 合理组织交通,减 少人车干扰; ( 3) 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并结合绿化为车辆遮荫。 节能与能源利用 降低能耗 ( 1) 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 ( 2) 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温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采用有效的遮阳措施; ( 3) 采用用能调控和计量系统。 提高用能效率 ( 1) 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 1) 合理选择用能设备,使设备在高效区工作; 2) 根据建筑物用能负荷动态变化,采用合理的调控措施。 ( 2) 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 1) 考虑部分空间、部分负荷下运营时的节能措施; 2) 有条件时宜采用热、电、冷联供形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如采用热回收技术; 4) 针对不同能源结构,实现能源梯级利用。 使用可再生能源 充分利用场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 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的能量。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应造成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的污染。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参考表 3. 确定节能指标 ( 1) 各分项节能指标; ( 2) 综合节能指标。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节水规划 根据当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规划方案,如中水、雨水回用等,保证方案的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提高用水效率 ( 1) 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 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要求分别提供、梯级处理回用; ( 2) 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如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空调冷却水和游泳池用水采用循环水处理系统,卫生间采用低水量冲洗便器、感应出水龙头或缓闭冲洗阀等,提倡使用免冲厕技术等; ( 3) 采用节水的景观和绿化浇灌设计,如景观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尽量利用河湖水、收集的雨水或再生水,绿化浇灌采用微灌、滴灌等节水措施。 雨污水综合利用 ( 1) 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利于污水处理和雨水的回收再利用; ( 2) 在水资源短缺地 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 ( 3)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程度降低地表径流,采用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的渗透量。 确定节水指标 ( 1) 各分项节水指标; ( 2) 综合节水指标。 节材与材料资源 节材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