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林业工程师培训资料上海市内容摘要:
,进行补植造林。 9标准地记录是造林技术档案的内容之一。 15 9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包括生态公益林区划、建设项目规划、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设计。 9生态公益林建 设工程的前期工作应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进行。 9林业生态工程项目前期基本情况调查包括对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等的重点调查。 9林带调查还应调查林带结构、宽度和完整度等。 9生态公益林区划的任务明确保护等级 9生态公益林区划对象包括郁闭度。 9生态公益林区划原则为主导功能、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适度规模和依法行事。 100、生态公益林区划采用生态重要性等级和生态脆弱性等级两个指标。 10生态重要性等级分为极端重要等四个个等级。 10生态公益林按主导功能划分 为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10上海郊区生态公益林其中一个主要的防护林类型是水源涵养林 10生态公益林按保护程度区划有 3个等级。 10生态公益林区划成果包括区划小班卡、区划技术报告及生态公益林地区划图。 10生态公益林规划的任务有明确建设目标、范围、内容、规模与重点。 10生态公益林规划按内容分为总体与专项。 10生态公益林规划准备包括综合调查和其他准备。 10生态公益林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建设条件分析与评价、规划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建设总体布局等等。 1生态公益林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分区或分项规划、建设进度安排、环境影响评价等等。 11生态公益林规划成果必须包括规划说明书。 11生态工益林规划说明书不包括设计图纸。 11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在投资决策前,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不包括综合情况调查、初步设计、总体设计 11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成果文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图、附表和附件四个主要部分。 11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设计分为总体设计或初步设计。 11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设计分为作业设计或施工图设计。 11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是对项目单项工程如防火阻隔网工程等进行的专题设计。 16 11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设计的主要内容不包括对项目周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对造林地点详细勘察。 11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布局包括功能区划、建设类型结构优化与调整、建设类型配置等。 170、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设计应提供设计说明书、设计图、主要设备材料清单、投资概算明细和有关附件。 17人工造林的主要设计内容不包括地形、换土、理水、概算、预决算。 17抚育工程的主要设计内容不包括抚育原则、抚育程序 17划入一般公益 林的果园,允许按各自的经营要求进行正常管护和销售活动,但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 17水土保持林混交比在 30%以上,立地条件差的地方,混交应大些,并以灌木为主。 二、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通常为林权,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所有权和使用权有三种形式: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 个人所有。 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 .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 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未成林造林地。 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审核同意或者批准占用、征用林地申请后,按照规定预收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向用地单位发放《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划分林种:按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二个类别。 生态公益林(地)根据管理事权的不同分为国家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 五大林种: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 面积,不得少于本行政区域森林总面积的30% 森林法第八条规定,国家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 依照森林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提取的资金,必须专门用于 营造坑木、造纸等用材林, 不得挪作他用。 17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每 5年核定一次。 限额采伐是指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 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 采伐林木必须 申请采伐许可证,并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造林的面积和株数必须大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 1木材运输许可证制度,木材运输凭证制度,木材运输证分为省内运输证和出省运输证 1森林资源调查,就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一地区内的各类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森林质量等因子进行调查和核查 1 森林资源调查可分为三类: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 (即一类调查 ),一般每五年进行一次;规划设计调查 (即二类调查 ),作业设计调查 (即三类调查 )。 1森林资源调查技术 (方法)主要分为抽样和小班详查两种 复 习 数字林业是以数字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对林业信息及其空间分布的统一数字化表述。 它主要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全球定位系统( GPS)、遥感技术( RS)和森林资源调查技术及其宽带网络、多媒体与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 (√) 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权属,通常简称为林权。 (√) 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通常简称为林权证。 (√) 《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森林覆盖率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 ) 森林面积包括郁闭度 、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面积、农田林网的覆盖面积。 (√) 四旁树是指种植于村旁、宅旁、河旁、路旁的树木。 (√) 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 它是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以十分数表示,完全覆盖地面为 1。 (√) 限额采伐是指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 (√) 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个人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县为 单位,制定年采伐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 18 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不得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并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造林的面积和株数必须大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 (√) 1 年森林采伐限额是指国家根据合理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对森林和林木进行限制采伐的最大控制指标,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对所有森林的林木分别林种测算并经国家批准的合 理年采伐量。 (√) 1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每 5年核定一次。 (√) 1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无林地、苗圃地和其它。 (√) 1有林地包括乔木林、竹林。 (√) 1乔木林指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 (含 ),连续面积大于 的林地。 (√) 1乔木林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 1 林分 是指内部特征基本一致而与邻近地段又有明显区别的乔木林,林分总面积一般为除经济林以外的乔木林。 (√) 1针叶林是指针叶树蓄积或针叶树株数占 65%以上的有林地。 (√) 1针阔混交林是指针叶树或阔叶树的蓄积或株数均达不到 65%以上的有林地。 (√) 阔叶林:阔叶树蓄积或株数占 65%以上的有林地。 (√) 2疏林地是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 -。 (√) 2灌木林地由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 2cm的小杂竹丛组成,以经营灌木林为目的或起防护作用,覆盖度在 30%(含 30%)以上的林地和灌木红树林。 (√) 2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在上海地区是指以果品、种子(条、根)、药材、饮料、调料、 饲料、燃料、油料和其它工业原料、养殖等经济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种为 经济林 的灌木林地。 (√) 2 森林(林地)按照主导功能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生态公益林(地)和商品林(地)二个类别。 (√) 2生态公益林(地)根据管理事权的不同分为国家公益林(地)和地方公益林(地)。 (√) 2国家公益林(地)由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划定,并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核查认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 2地方公益林由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进行划定,并经同 19 级林业主管部 门核查认定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森林、林木、林地。 (√) 2商品林(地)是以生产木材、竹材、薪材、干鲜果品和其它工业原料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 (√) 2防护林指以发挥国土保安、防风固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 特种用途林指以保存物种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用于国防、森林旅游和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 3用材林指以生产木材(含竹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 3薪 炭林指以生产热能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 3经济林指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工业原料、药材及其他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 3立地是林业上用来表示林地的森林生长条件,指能影响森林生长发育的一切环境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地质等)的总称。 立地不同,森林生产率就有差异,提高森林生产率的营林技术也有所不同。 (√) 3立地条件是指立木生长地段环境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地质等)的综合。 (√) 3立地类型是有相同立地条件的各个地段的综合。 在造 林和育林工作中,用来作为林地分类的重要依据。 (√) 3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时的状态。 (√) 3森林抽样调查是指在调查范围内按统计原理抽取部分单元,测定后估计全林的森林调查方法。 (√) 3林班是为便于森林资源的调查统计和经营管理,将土地划分为若干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 (√) 活立木指林地上活着的树木。 森林资源调查所指的活立木,包括林地和非林地上活着的树木。 (√) 4立木材积表是根据树干材积与其三要素(胸径、树高、干形)的相关关系而编制的测树数表。 (√ ) 4林分调查是将大面积森林划分为林分,并对其进行数量和质量鉴定的工作。 (√) 4林分起源是林分生成的方式,分为天然和人工起源。 (√) 4林龄是林分或有林小班林木的 、 平均年龄。 (√) 4林相是林分的外貌。 通常指林分中乔木树冠的层相,又称林层。 (√) 4林相图是反映不同地类、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组,分别小班着绘不同颜色的 20 森林类型图。 (√) 4森林经营方案是为合理组织林业生产,科学经营森林,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所编制的林业规划设计。 (√) 4木材运输证分为省内运输证和出省运输证。 (√) 4森林资源档案是用图表形式记述和反映森林资源现状及其消长变化的一种历史记录。 (√) 50、森林资源管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为使森林资源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并逐步达到最优结构,所采取的管理工作。 (√) 三、森林防火管理 1.《森林防火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积极消灭 . 《森林防火条例》由国务院于 1988年 1月 16日发布。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防火工作负有重要责任 ,林区各单位都要在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下 ,实行部门和单位领导负责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工作 ,但不包括下列哪项具体工作审判森林火灾肇事者。 6.《森林防火条例》规定 ,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 ,保护森林资源 ,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7.《森林防火条例》规定 ,未设森林防火指挥部的地方,由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履行森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责。 9月 6日召开的全国森林防火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森林防火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提升能力 ,实现火灾防控现代化。 健全机构 ,实现管理工作规范化。 强化素质 ,实现队伍建设专业化。 减少损失 ,实现扑救指挥科学化 ,严防特大火灾、重大伤亡和火烧连营 ,确保森林火灾受害率低于 1‰。 ,武装森林警察部队执行国家赋予的最主要任务是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 ,是防止发生森林火灾最有效的办法。 《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的时间是 2020年 4月14日 12. 1987年 5月 6日大兴安岭林区发生特大森林火灾。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毁林面积最大、伤亡人数最多、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森林火灾。 21 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 ,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绿化林业工程师培训资料上海市
相关推荐
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生活热水系统 ,包括利用余热提供蒸汽系统的说明 . 实际提交材料 : 改 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 ,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 达标自评 达标。 不达标。 不参评 评估要点 简要说明独立分项计量系统设计原则、监测设置 .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和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图纸、配电系统图 .GB
设 备 管 理 制 度 ZXAJ00420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设备是企业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因素,为进一步加强本公司的设备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对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调试、保管、使用、维修、维护保养、封存、报废进行规范和要求。 第二章 管理机构 第三条 实罐车间、空罐车间分别负责本车间设备的控制和管理;品管部负责检验试验仪器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第三章 工作程序 第四条
况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情况: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包括种植土、种植穴等根据园林绿化工程检 验及评定标准,符合要求,确认为合格。 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 本工程验收认真贯彻落实和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定,能按设计图纸施工和监理。 (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评定检查和确认情况: 种植土评定为合格。 种植植物的定点,放线及地形的整理与改造评定合格。 种植苗木品种、规格及位置密度评定合格。 园林小品工程评定合格。
要求。 ( 5)测量放线 ① 检查测量专职人员的技术证书和测量仪器的校验制度; ② 检查施工单位的定位和标高的测量记录; ③ 检查高程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点; ④ 检查定位轴线及标高。 ( 6)花岗石贴面工程 ① 花岗 岩层所用板块的品种、质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 检查花岗岩面层与基层应结合牢固,无空鼓现象; ③ 检查施工单位铺贴花岗岩面层的表面平整度,缝线平直,接缝高低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