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课程设计--给水管网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摘要:

共 页 管段或节点编号 管段流量 (L/s) 管内流速 (m/s) 管段压降 (m) 节点水头 (m) 地面标高 (m) 自由水压 (m) 1 / 2 3 4 管段或 节点编号 管段流量 (L/s) 管内流速 (m/s) 管段压降 (m) 节点水头 (m) 地面标高 (m) 自由水压 (m) 5 6 7 8 /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根据水力分析 结果 知, H1=, 水泵扬程为 38m; =  38m 因此,满足消防工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在最高用水时,由泵站和水塔同时向管网供水,但 在一天内泵站供水量大于用水量的一段时间里,多余的水经管网送入水塔内贮存,这种情况成为水塔转输工况。 转输校核工况各节点流量按最大转输时 用 水量求出,一般假定各节点流量随管网总用水量的变化成比例地增减,所以最大转输工况各节点流量可以按下式计算: 最高时工况各节点流量量最高时工况管网总用水 水量最大转输工况管网总用量最大转输工况各节点流  本设计中: 最高时工况各节点流量量最大转输工况各节点流 6. 20 %3. 63 %  计算结果见下表: 最大转输工况各节点流量计算表 表 节点编号 节点流 量( L/s) 最大转输工况各节点流量 (L/s) 1 2 3 4 5 6 7 8 9 1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11 12 13 14 15 16 节点编号 节点流量( L/s) 最大转输工况各节点流量 (L/s) 17 18 19 20 21 Σ 本设计采用水头校核法进行最大转输流量工况校核,平差过程见附 表 , 水利分析结果见下表: 最大转输工况水利分析计算结果 表 管段或节点编号 管段流量( L/s) 管内流速(m/s) 管段压降(m) 节点水头(m) 地面标高(m) 自由水压(m) 1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15 16 17 18 19 20 管段或节点编号 管段流量( L/s) 管内流速(m/s) 管段压降(m) 节点水头(m) 地面标高(m) 自由水压(m) 21 22 23 24 25 26 27 根据水力分析结果 知: H1=,水泵扬程为 38m; =  38m 因此,满足转输工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管网主要管线损坏时必须及时检修,在检修期间和恢复供水前,该管段停止输水,整个管网的输水特性必然改变,供水能力降低。 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给水管网在事故工况下, 必须保证 70%以上用水量。 一般按最不利事故工况进行校核,即考虑靠近供水泵站的主干管在最高时损坏的情况。 节点压力仍按设计时的服务水头要求(即满足用户最低自由水压要求),当事故抢修时间短,且断水造成损失小时,接点压力要求可适当降低。 节点流量按下式计算: 事故工况各节点流量 =事故工况供水比例 最高时 工况各节点流量 事故工况校核一般采用水头校核法,先从管网删除事故管段,调低节点流量,通过水力分析,得到各节点水头,将他们与节点服务水头比较,全部高于服务水头为满足要求。 本 设计中删除管段 [13],事故工况各节点流量见下表: 事故工况个节点流量计算表 表 节点编号 节点流量( L/s) 事故工况各节点流量 (L/s) 1 2 3 4 5 6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7 8 9 10 11 12 节点编号 节点流量( L/s) 事故工况各节点流量 (L/s)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Σ 水力平差过程 见附 表 ,事故工况水利分析结果见下表: 事故工况水利分析计算结果 表 管段或节点编号 管段流量( L/s) 管内流速(m/s) 管段压降(m) 节点水头(m) 地面标高(m) 自由水压(m) 1 / 2 3 4 5 6 7 8 / / 9 10 11 12 13 / /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14 15 16 17 18 19 管段或节点编号 管段流量( L/s) 管内流速(m/s) 管段压降(m) 节点水头(m) 地面标高(m) 自由水压(m)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根据水力分析结果知,事故工况时可以满足各节点的服务水头,H1=,水泵扬程为 38m; =  38m 因此,满足事故工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七、节点详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五、 管材选用 本设计管网系统过河管材选用钢铁管,其余棺材选用铸铁管,在适当位置设置铸铁阀门,管道转弯处设置 90 弯 头,管线交叉处设置三通或四通。 六、 其它问题 设计过程中 采用 EXCEL 软件进行各个工况的水利平差及水力分析计算,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对 EXCEL的使用不当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在工况校核时,对于工况校核的目的及方法了解不够透彻,造成了校核的错误, 导致对其进行多 次改正,增加了设计量,在转输校核时,本设计未采用流量校核法,而是用 水头校核法进行事故工况校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mmm(L/s)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mmm(L/s)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L/s)mmm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L/s)mmm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附表 设计工况水力平 差 表(一) 初分配流量下的管段数据计算 管段编号 管段长度li 管段直径Di 管段阻力系数 si 初分配管段流量 qi 管段压降 hi 管段阻尼系数 zi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Δ h1= h13 + h12 + h11 h14 h3 = Δ h2= h14 + h10 h9 h15 h4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 第 页 共 页 Δ h3= h15 h8 + h7 + h6 h5 = Δ h4= h17 h19 h16 h10 h11 = Δ h5= h20 + h21 + h22 h27 = Δ h6= h19 + h27 h23 h26 = Δ h7= h26 h24 h25 h18 = 设计工况水力平差 表(一) 第一次施加环流量后的管段数据计算 管段编号 管段阻力系数si 原管段流量qi 新的管段流量qi 管段压降hi 管段阻尼系数zi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