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区人社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发展思路--可编辑内容摘要:

料 12020 余册,采取街头宣传,深入企业、社区宣讲案例,组织企业人事管理人员培训等方式,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普遍增强,达 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普遍所遵循的目的。 劳动保障网络化管理、网格化监察的体系初步建立。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各类劳动纠纷随之出现,为了有效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充分发挥劳动监察大队的拳头作用,重拳出击,严厉打击侵权行为。 同时,为了快速消除矛盾,及时处理突发性事件,积极探索劳动监察组织‚两网化‛,成立了劳动监 9 察应急小分队,保证事件发生后十五分钟内现场有劳动监察人员的身影,确保了不稳定苗头的及早发现和处理。 集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 秩序、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和清理农民工‚欠薪‛等专项活动,构建和谐劳务市场,有效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强化劳动信访的调处能力,重点解决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十一五‛期间,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 5412 户,办理企业用工年检 1828 户,立案 586 户,劳动合同签订 万人,劳动合同签订率 98%。 接待群众来访 人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件,答复率为 100%,处理农民工维权突发事件 65 起,涉及 万人,受理农民工投诉案件 875 起,立案 94875 件,结案率 100%,涉及 9126 人,清讨农民工工资和追回押金共计 万元。 劳动争议仲裁体制趋于完善。 劳动争议仲裁坚持‚调节为主、裁决为辅‛的原则,对仲裁实体化进行积极探索,逐步建立起企业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类型的调解制度,并依托劳动保障三级平台,对劳动仲裁业务进行下延,积极探索基层调解,‚家门口‛服务的工作模式。 ‚十一五‛期间,共接收劳动争议案件 1210 件,其中,已裁决 348件,调解 118 件,决定 186 件,因超实效等原因不予受理 342 件,历年结案率、结案合格率均达到 100%。 信访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我局始终坚持树立信 访工作本质上是党在执政条件下群众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结合区情实际,不断创新信访工作理念,积极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路子,使信访工作与群众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是建立健全信访督查督办制度。 对信访案件,实行‚四定四包‛,即定包案领导、定任务、定具体承办人、定办结时限;包调查、包处理、包疏导教育、包息诉罢访。 二是建立信访综合协调机制。 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信访、仲裁、监察联合办案的劳动保障信访工作机制,根据受理范围的不同,归口办理查处,引导上访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属于企业 违法行为的,由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依法查处;属于信访人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的,由劳动仲裁依法解决;不属于监察、仲裁受理范围的,通过本局业务职能部门或协调企业主管部门处理,促使上访问题得到解决。 ‚十一五‛期间,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87(人 )次,答复 131 件次。 其中,区级领导信访接待日批转的信访案件 32 件(含市长、区长信箱),省厅、市局批转信访案件 11 件,区信访局转办、交办的信访案件 64 件,个人直接信访 24 件。 ( 六 )工资 制度改革 顺利实施 10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省、市 关于 工资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的出台, 我 局集中 精力、组织人力对全区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 实施了第四次改革 , 工资 管理、审批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2020 年元月,根据国发 (2020)22 号、国人部发 [2020]56 号、 国人部发 [2020]58 号、国人部发 [2020]59 号、国人部发 [2020]60 号文件,以及《 **区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 **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精神,在我区实施了第四次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完成了全区 11628 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工资的套改工作。 通过此次改革在我区建立起了机关公务员实行职务与级别相结 合的工资制度、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薪级制度 ,调整 了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 同年四月,根据中共 市纪委《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市纪发 [2020]9 号)和中共 **区纪委《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问题的通知》(碑纪发[2020]16 号)文件规定,按照‚取消一块,归并一块,保留一块‛的办法清理归并公务员津贴补贴,归并后设立为‚工作性津贴‛和‚生活性补贴‛, 进一步规范了 机关单位的津贴补贴制度。 2020 年元月,根据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印发 〈 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暂行意见 〉 的通 知》 (市人发 [2020]158 号 )和《 市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补充意见的通知》(市人发 [2020]9 号)的规定, 完成了 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审批绩效工资和津贴归并,按照所聘任的岗位审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调整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共审批在职人员 3461 人, 500 万元,退休人员 4308 人, 429 万元。 通过此次改革, 在我区建立起了 规范、科学的 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2020 年 8 月,根据《关于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和退休人员生活补贴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市人社发 [2020]100 号),完成 了 我区义务教育学校在职和退休人员提高绩效工资标准审批工作,共涉及在职 3451 人,退休 3311 人。 完善了我区教育系统绩效工资制度, 大大 提高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 七 )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我局始终坚持以实现‚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为目标,积极开展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政策规定, 以 建立健全退管工作机制、拓展退管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创新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扎实推进退管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11 老干部两项待遇落实到位。 我们始终坚持以服务退休干部为中心,以积极落实‚两项待遇‛为目标,树立‚老干部工作无小事‛的工作理念,扎实工作,让退休干部享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爱护。 一是 认着落实政策,提高老干部待遇。 2020 年,根据 **区人事局、**区财政局、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关于调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部分退休人员退休金比例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对符合条件的 240 名退休人员办理了提高退休 金 比例手续。 二是组织文体活动,丰富退休干部晚年生活。 每年 4 月中旬和 10 月中旬 我局 都 精心 组织退休干部外出一日游,给退休干 部搭建起了一座互相交流沟通的桥梁,让他们欣赏到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是深入基层,积极做好退休干部春节慰问。 为了加强党和政府与退休干部的联系,树立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尚。 每年春节前夕,我 局 都对退休干部进行‚春节‛慰问,发放慰问 券 ,切实使每名离退休干部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真正做到对他们‚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 四是建立帮扶机制,开展关爱退休党员活动。 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 员‛的要求,把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落到实处,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从 2020 年开始,在‚七一‛前夕,我 局积极 开展‚百名离退休党员免费体检‛活动,组织离退休老党员到 ﹟﹟ 省人民医院进行了体检。 对行走困难和家住较远的老党员安排了专人和车辆进行接送,并免费赠送早餐,让老党员切实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 活动多次被报社和电视台报道,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企退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 退管服务组织管理网络基本形成,管理服务形式不断规范。 2020 年,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挂帅,区委组织部、宣传部 、人事、劳动保障、财政、民政、文化局等23 个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退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原区劳动保障局,各街道社区也相应成立了企退工作专门机构及工作服务机构。 目前,全区共有 8 个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 115 个社区工作站,近 300多名企退工作人员,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面展开。 退管服务机构覆盖率达 100%,管理企业退休人员 6139 名,其中市属企业退休人员 4060 名,区属企业退休人员 1322,部、省属 1000 人以下的企业退休人员 600 名,其他退休人员 157 名。 二是 各项退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基础管理工作不断 完善。 几年来,我局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职责明确、工作有序、管理规范、资料完整、活动经常、 12 服务实效‛为目标,着力加强退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 根据市办发[2020]31 号文件制订了《 市 **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实施细则》,并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程序、档案移交程序,与此同时,我们还先后出台了《退管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行为规范》、《退休人员档案管理制度》、《统计报告制度》、《管理服务工作考核制度》、《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情况通报制度》、《档案查、借阅制度》等 6 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做到了工作制度、工作标准、办事程序、行为规范‚四统一、四明确‛。 几年来,区企退中心围绕四项基础工作要求(建立企退人员信息库、发放社会化管理服务联系卡、建立自管小组和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加强对各社区的业务指导。 目前各社区已全面建立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信息库;发放了退休人员联系卡,多数社区对新增的退休人员做到了‚三个一‛,即见一次面、登一次门、发一张联系卡;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及各类文体兴趣小组广泛建立,在引导和动员企业退休人员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养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