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砌体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内容摘要:

测量仪器检查 > 10m 20 180 一般项目 ( 1) 砌筑方法。 砌 体应对孔错缝 ,搭接长度≥ 90mm,个别部位不能满足要求 时 ,在灰缝中设置拉结钢筋或钢筋网片,但竖向通缝仍不得超过两皮小砌块。 ( 2)墙体的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宜为 10mm,但不应大于 12mm,也不应小于 8mm。 ( 3)小砌块墙体的一般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的规定。 小砌块砌体一般尺寸允许偏差 表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抽检数量 1 基础顶面和楼面标高 177。 15 用水平仪和尺检查 不应少于 5 处 2 表面平 整度 清水墙、柱 5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有 代 表 性 自 然 间10%,但不应少于 3间,每间不应少于 2处 混水墙、柱 8 3 门窗洞口高、宽 (后塞口 ) 177。 5 用尺检查 检 验 批洞口的 10%,且不应少于 5 处 4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 20 以底层窗口为准 ,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检 验 批的 10%,且不应少于 5 处 5 水平灰缝 平直度 清水墙 7 拉 10m 线和尺检查 有代表性自然间10%,但不应少于 3间,每间不应少于 2处 混水墙 10 6 上下窗口左右偏移 20 以底层窗口为准 ,用经纬仪或吊线检查 . 检 验 批的 10%,且不应少于 5 处 五、 施工注意事项 承重墙体严禁使用断裂小砌块。 小砌块砌筑前不得浇水。 在天气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可提前喷水湿润小砌块,对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可提前浇水湿润。 小砌块表面有浮水时,不得施工。 砌筑砂浆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分层度不得大于 30mm。 砌筑普通小砌块砌体的砂浆稠 度宜为 50~70mm;轻骨料混凝土小砌块的砂浆稠度宜为60~90mm。 水、电管线的敷设安装应按小砌块排块图的要求与土建施工进度密切配 181 合,不得事后凿槽打洞。 严禁在外墙和纵、横承重墙沿水平方向凿长度大于 390mm的沟槽。 小砌块墙体砌筑应用双排外脚手架或里脚手架进行施工,严禁在砌筑的墙体上设脚手 孔洞。 每一楼层砌完后,必须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和标高。 对允许范围内的偏差,应在本层楼面上校正。 芯柱混凝土宜采用坍落度为 70~80mm 的细石混凝土。 当采用泵送时,坍落度宜为 140~160mm。 芯柱混凝土必须按连续浇灌、分层( 300~500mm 高度)捣实的原则进行操作,直浇至离该芯柱最上一皮小砌块顶面 50mm 止,不得留施工缝。 振捣时宜选用微型插入式振动棒振捣。 雨期施工,堆放室外的小砌块应有覆盖设施。 1小砌块墙体的防裂、防渗漏措施如表 和表 所示。 小型空心砌体防裂措施 表 裂缝部位 裂缝产生的原因 裂缝预防的措施 墙柱交 接处纵向裂缝 墙柱间隙过大。 砌块与柱间灰缝不饱满。 砌块收缩(含水率大、未达到 28 天龄期)。 砌筑砂浆干缩,抹灰层干缩。 不同材料的变形率不同。 砌块紧靠柱壁,减少灰缝厚度。 改善砂浆和易性,砌筑时灰缝饱满密实,原浆随手压缝。 控制砌块含水率及 28 天龄期。 控制灰缝厚度、配比、操作工艺。 砌墙时按规定锚入拉结筋。 沿墙柱交界处挂钢丝网或纤维布防裂。 墙梁交 界处水平裂缝 最上皮砌块未 顶 贴梁底。 砌体沉缩过大。 墙梁交界处灰缝不饱满。 墙梁交界处灰缝过厚。 砌块收缩(含水率大、未达到 28 天龄期)。 砌筑砂浆干缩,抹灰层干缩。 不同材料的变形率不同。 改善砂浆和易性, 砌筑时灰缝饱满密实,原浆随手压缝。 控制砌块含水率及 28 天龄期。 控制灰缝厚度、配比、操作工 艺。 用实心辅助砌块斜砌,砌块 顶 满铺砂浆顶紧梁底。 控制最上一皮砌筑高度。 控制日砌筑高度。 沿墙梁交界处挂钢丝网或纤维布 防 裂。 墙体静置 24 小时以上,待墙体 沉 降稳定,再斜砌顶砌块。 182 墙中部 砌块周边裂缝 、 台阶形裂缝 、 纵向裂缝 砌体收缩不均匀(砌块、灰缝、抹灰层干缩变形不一)。 采用不同材料砌筑。 砌体沉降不均匀。 改善砂浆和易性,砌筑时灰缝饱满密实,原浆随手压缝。 控制砌块含水率及 28 天龄期。 控制灰缝厚度、配比、操作工艺。 控制日砌筑高度。 控制墙体长度,或加构造柱。 加钢丝网或纤维布防裂。 用相同材料砌筑、填塞。 日砌 筑 高度基本一致,不留高槎(或预留拉结筋)。 表面不 规整裂缝 抹灰层过厚 、 抹灰过早,未分遍操作。 灰浆配比不当 , 用灰量 过 大。 控制灰缝厚度、配比、操作工艺。 抹灰层 之间或与基 层之间剥离空鼓 抹灰层与基层材质相差大,温度、干湿变形不一致。 基层与抹灰层粘结力低或未粘牢。 控制 抹 灰 层 厚度、配比、操作工艺。 清理基层表面浮灰和污物,打底处理,控制含水率适量洒水或干燥后再抹灰。 分遍压实赶平超厚抹灰层。 选用强度较高的砌块,抹灰层与基层材质相适应。 墙与地 面交界处水 平裂缝 第一皮砌块未铺砂浆或砂浆不饱满 地面未清理干净,过于干燥 采用细石混凝土找平,控制坐浆饱满度、厚度。 地面清理干净并洒水湿润。 埋设暗管、暗线处裂缝 砌筑砂浆干缩,抹灰层干缩。 抹灰层过厚抹灰过早,未分遍操作。 灰浆配比不当 , 用灰量过大。 砂浆填塞不饱满密实。 填塞 砂浆固 化再抹灰,沿管线位 置加设 防裂网。 女儿墙 与屋面交界 处裂缝 构造不合理、施工不当。 墙体与屋面不同材料的干湿、温差引起的变形不同。 砌体沉降不均匀。 做好屋面隔热层和女儿墙交接处的留缝和防水处理,严格按构造做好交接处的砌筑,减少温度应力。 门窗洞 边角的裂缝 砌块收缩(含水率大、未达到 28 天龄期)。 砌筑砂浆干缩,抹灰层干缩。 不同材料的 变形率不同。 砂浆填塞不饱满密实。 构造不合理、施工不当。 改善砂浆和易性,砌筑时灰缝饱满密实,原浆随手压缝。 控制砌块含水率及 28 天龄期。 控制灰缝厚度、配比、操作工艺。 窗台板或过梁应坐浆饱满、垫平。 门窗边加拉结筋、加配筋水泥砂浆或混凝土边框。 续表 183 小型空心砌体防渗漏措施 表 渗漏部位 渗漏产生的原因 渗漏预防的措施 外墙砌体与梁、板、柱 表 所列墙体裂缝所形成的渗水通道。 按表 的预防措施防止渗漏。 用防水砂浆堵塞交接处的缝隙、孔洞,用防水涂料涂刷或用密封胶嵌缝。 封口采用压力喷浆法施工。 外墙与门窗框边连接处 门窗框与墙体有缝隙、砂浆不严实。 窗台有裂纹或与 窗框之间有缝隙。 构造不合理出现倒泛水。 铝合金门窗与外墙接缝处未填密封胶。 门窗框周边与墙体间, 应留有适当缝隙,采用 1:2 水泥砂浆或防水砂浆填密实。 设窗台板或铺设钢筋水泥砂浆窗台。 门窗顶、窗楣、雨篷、窗台下部抹滴水线,窗台上部抹灰坡度合理。 铝框四周与墙体之间用密封胶填塞,铝框安装必须符合有关规定。 外墙面 砌体有裂缝、孔隙。 抹灰层有裂缝、空鼓。 装饰贴面层内灰浆不饱满,内部有孔隙。 砌筑灰缝不饱满。 按表 的预防措施防止渗漏。 采用防水砂浆抹灰 、进行基层刮浆处理等。 外墙粘贴面层,灰浆必须饱满,缝间另加浆勾缝并用压缝工具压实。 外阳台处 构造不合理,排水不畅,水 倒灌。 施工处理不当,密封不严 无挡水措施。 阳台地面应比室内地面低,铝门框内外注密封胶,设挡水条。 室内铺木地板,应在阳台门口设石质挡 水条。 阳台排水坡度明显,排水通畅。 阳台底做好滴水线。 女儿墙与屋面结合处 构造不合理。 施工处理不当。 女儿墙与屋面交接处做好圆角泛水。 女儿墙做好钢筋混凝土压顶的滴水线和抹灰坡度(向内坡)。 做 好女儿墙防水砂浆抹灰。 墙体对穿螺栓孔处 孔洞构造不合理,堵孔不严密。 凿除穿墙螺栓套管,并填实补好打凿的孔洞。 卫生间、厨厕墙体、竖井、管道 给排水管道、水池渗漏、管道穿楼面处渗漏。 地面积水、排水不畅。 卫生间、厨厕地面低于楼面,排水坡度明显无积水。 穿楼面管道预留孔要堵塞密实。 地面墙面抹防水砂浆。 给排水管先试水消除漏水源后,再封管井。 184 第三章 石砌体工程 施工工艺 一、 概述 石砌体系采用各种大小和形状不规则的乱毛石或形状规则的料石与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砌 筑而成。 具有坚固耐用,砌筑方便、可就地取材,造价低廉等优点。 适用于建造二层以下民用建筑及围护墙、挡土墙等工程。 二、 施工准备 材料要求 ( 1)石材 常用的石材有:乱毛石 —— 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平毛石 —— 形状不规则但有两个大致平行平面的石块,天然卵石以及经不同程度加工的料石(毛料石、粗料石、细料石)。 石材应质地坚实,强度不低于 MU30,岩种应符合设计要求,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污垢、水锈等杂质砌筑前应用水冲洗干净。 用于清水墙、柱表面的石材尚应色泽均匀。 毛石中部厚度不小于 200mm;料石厚度一般不小于 200mm,加 工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 2)水泥 采用 普通硅酸盐水泥或 级 矿渣硅酸盐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 ( 3)砂 用中砂,含泥量不应超过 5%。 ( 4)水 宜采用饮用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 5)外加剂 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要求,凡在砂浆中掺入有机塑 化 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应经检验和试配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有机塑化剂应有砌体强度型式检 验 报告。 ( 6)掺和料 石灰膏熟化时间不得少于 7 天 ,磨细生石灰粉的熟化时间不得少 于 2 天 ,沉淀池中的石灰膏应防止干燥、冻结和污染。 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185 三、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抄平放线 → 立皮数杆 → 排列 砌 块 → 拉线 → 砌筑 → 勾缝 抄平放线 根据图纸要求,设置水准基点桩,并弹好轴线、边线、门窗洞口和其他尺寸线,如标高误差过大(第一层灰缝厚度大于 20mm),应用细石混凝土垫平。 立皮数杆 根据图纸要求,石块厚度和灰缝厚度限值,计算适宜的灰缝厚度,制作皮数杆,并准确安装固定好皮数杆或坡度门架。 挂线 在两根皮数杆之间或坡度门架之间双面挂线分皮卧砌,每皮高约 300mm。 砌筑 ( 1) 毛石 墙砌筑方法采用坐浆法。 即在开始砌筑第一皮前 先铺砂浆30~50mm,然后用较大 转 整齐的平毛石,放稳放平,先砌转角处、交接处和洞口处,再向中间砌筑,砌筑前应先试摆,合适后再铺灰砌筑,使石料大小搭配,大面平放朝下,外露表面要平齐,斜口朝内,逐块卧砌坐浆,砂浆饱满度应大于 80%。 石块间大于 35mm 的空隙应先填塞砂浆,后用碎石嵌实,严禁先摆石块后塞砂浆或干填碎石块的做法。 ( 2)砌筑时,石块上下皮互相错缝搭砌,避免出现重缝、干缝、空缝和孔洞,同时应注意合理摆放石块, 不应出现图 所示类型砌石,以免砌体承重后发生错位 、劈裂、外鼓等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