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管及设备安装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录。 、设备基础表面和地脚螺栓预留孔中的油污、碎石、泥土、积 水等均应清楚干净;预留的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应保护完好。 、需要预压的基础,应预压合格并应有预压沉降记录。 基础放线 设备就位前,应按施工图和有关建筑物的轴线或边缘线及标高线,划定安装的基准线。 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旗能项目部 专项安装方案 16 互相有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 必要时,应按照设备的具体要求,应埋 设一般的或永久的中心标板或基准点。 平面位置安装基准线与基础实际轴线或与厂房墙(柱)的实际轴线、边缘线的距离,其允许偏差为177。 20 ㎜。 设备定位基准的面、点或线对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要求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平面位置 标高 1 与其他设备无机械联系的 177。 10 + 20,- 10 2 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联系的 177。 2 177。 1 所有基础的测量放线必须作好记录,并妥善保存。 基础处理与垫铁安放 在设备前 ,应对设备的基础进行处理,主要是对放置垫铁部位的表面进行凿平与接触面的精处理; 利用小扁铲、小手锤和钎子等工具,对找正调平设备用的垫铁安放部位进行打凿处理,以保证垫铁的水平度以及其与基础接触面达到 90%以上。 垫铁的安放应符合各类机械设备安装规范、设计或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设备常用的垫铁类型有平垫铁和斜垫铁。 当设备的符合由垫铁承受时,垫铁组的位置和数量应按下列要求施工: a、每个地脚螺栓旁边至少应有一组垫铁; b、垫铁组在能放稳和不影响灌浆的情况下 ,应尽量放置在靠近地脚螺栓和设备底座受力部位的下方; c、相临两垫铁组间的距离宜控制在 500~ 1000 ㎜; d、设备底座有接缝的,应在接缝处的两侧各放置一组垫铁。 5 . 每一组垫铁的块数不宜超过 5 块,且不宜使用薄垫铁;放置垫铁时,厚的应放在下面,薄的放在中间,并应将各垫铁相互定位焊固成一体。 5 . 每一组垫铁应放置整齐平稳,接触良好。 设备调平后每一组垫铁均应压紧,并用 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旗能项目部 专项安装方案 17 手锤逐组轻击听音检查。 设备安装后,应用 ㎜塞尺检查垫铁与设备底座之间的间隙 ,在垫铁同一断面处以两侧塞入的长度总和不得超过垫铁长度或宽度的 1/3。 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座外缘,且外露部分控制在 10~ 30 ㎜。 设备( 高压引风机) 就位安 装 基础放线完毕后,根据施工图要求和设备的从属关系以及大小与重量的情况,进行就位安装;安装时,一般按照“先主机、后辅机”,“先大件、后小件”,“先重件,后轻件”的原则施工。 设备的就位安装时,根据设备的大小和形状,要采取相应的吊装方法:平面滑动拖拉法、平面滚动就位法、汽车起重吊吊安法、利 用厂房内天车吊安法以及金属抱杆法等。 设备在吊运就位时,必须保持设备的平衡性,防止震动、歪倒、倾覆;要根据设备的形状计算出设备的重心,按照重心合理安排与布置捆绑吊装点(或者按照设备的技术文件确定的重心点或吊装点)进行吊运。 吊运过程中,一定按照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而且必须由专人指挥。 设备吊运安放在事先划定的基础位置上,必须控制其纵横中心误差在 10 ㎜以内,并应保护好基础不受损坏。 设备 ( 高压引风机) 找正调平 设备就位安放后,应立即进行 设备的找正与调平。 设备找正、调平的定位基准面、线或点确定后,设备的找正、调平均应在给定的测量位置上进行检验;复检时亦不得改变原来的位置。 设备的找正、调平的测量位置,当设备技术文件无规定时,宜在下列部位中选择: a、设备的主要工作面; b、支撑滑动部件的导向面; c、保持转动部件的导向面或轴线; d、部件上加工精度较高的表面; e、设备上应为水平或铅垂的主要轮廓面; f、连续运输设备和金属结构上,宜选在可调的部位,两测点间距离不宜大于 6m 设备安装精度的偏差,宜符合下列要求: a、能补偿受力或温度变化后所引起的偏差; b、能补偿使用过程中磨损所引起的偏差; 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旗能项目部 专项安装方案 18 c、不增加功率消耗; d、使转动平稳; e、使机件在负荷作用下受力较小; f、能有利于有关机件的连接、配合; g、有利于提高被加工件的精度。 当测量直线度、平行度和同轴度采用重锤水平拉钢丝测量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宜选用直径为 ~ ㎜的整根钢丝; b、两端应用滑轮支撑在同一标高面上; c、重锤 质量的选择,应根据重锤产生的水平拉力和钢丝直径确定,重锤产生的水平拉力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选配; d、测点处钢丝下垂度按本规范附录表规定取值 设备 ( 高压引风机) 的地脚螺栓安装与灌浆 埋设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垂直,无倾斜; b、地脚螺栓任一部分离孔壁的距离应大于 15 ㎜,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c、地脚螺栓上的油污和氧化皮等应清除干净,螺纹部分应涂少量油脂; d、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应紧密; e、拧紧 螺母后,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的长度宜为螺栓直径的 1/3~ 2/3。 f、应在预留孔中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5%以上时拧紧地脚螺栓,各螺栓的拧紧力应均匀。 当采用和装设 T 形头地脚螺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T 形头地脚螺栓与基础板应按配套使用,其规格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T 形头地脚螺栓》与《 T 形头地脚螺栓基础板》的规定; b、埋设 T 形头地脚螺栓基础板应牢固、平正;螺栓安装前,应加设临时盖板保护,并应防止油、水、杂物掉入孔内; c、地脚螺栓光杆部分和基础板应刷放锈 漆; d、预留孔或管状模板内的密封填充物,应符合设计规定。 装设胀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a、胀锚螺栓的中心线应按施工图放线。 胀锚螺栓的中心至基础或构件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胀锚螺栓公称直径的 7 倍,底端至基础底面的距离不得小于 3 d,且不得小于 30 ㎜;相 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旗能项目部 专项安装方案 19 邻两根胀锚螺栓的中心距离不得小于 10 d。 b、装设胀锚螺栓的钻空应防止与基础或构件中的钢筋、预埋管和电缆的埋设物相碰;不得采用预留孔。 c、安设胀锚螺栓的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 10Mpa。 d、基础混凝土 或钢筋混凝土有裂缝的部位不得使用胀锚螺栓; e、胀锚螺栓钻空的直径和深度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三的规定,钻空深度可超过规定的 3~5 ㎜,成孔后应对钻孔的孔径和深度及时检查。 设备基础浇灌预埋的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地脚螺栓的坐标及相互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的要求,设备基础尺寸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附录一的规定; b、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部分应垂直,设备底座套入地脚螺栓应有调整余量,每个地脚螺栓均不得有卡住现象。 装设环氧树脂砂浆锚固地脚螺栓,应符合下列要求: a、螺栓中心线至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 4 d,且不应小于 100 ㎜,当小于 100 ㎜时,应在基础边缘增设钢筋网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螺栓底端至基础底面距离不应小于 100 ㎜; b、螺栓孔与基础受力钢筋和水电、通风管线等埋设物不应相碰。 c、当钻地脚螺栓孔时,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小于 1010Mpa;螺栓孔应垂直,孔壁应完整,周围无裂缝和损伤,其平面位置偏差不得大于 2 ㎜。 d、成孔后,应立即清除孔内的粉尘、积水,并用螺栓插入孔中检查深度,深度适宜后,将孔口临时封闭,在浇注环氧树脂沙浆前,应 使孔壁保持干燥,孔壁不得沾染油污。 e、地脚螺栓的表面的油污和铁锈、氧化皮应清除干净,且应露出金属光泽,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设备安放好和地脚螺栓安放好后,应立即进行(如设计有要求)灌浆处理。 a、预留地脚螺栓孔或设备底座与基础之间的灌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b、预留孔灌浆前,灌浆处应清洗洁净;灌浆宜采用细碎石混凝土,其强度应比基础或地坪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灌浆时应捣实,并不应使地脚螺栓倾斜和影响设备的安装精度。 c、当灌浆 层与设备底座面接触要求较高时,宜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水泥砂浆。 d、灌浆层厚度不应小于 25mm。 仅用于固定垫铁或防止油、水进入的灌浆层,且灌浆无困难时,其厚度可小于 25mm。 重庆工业设备安装集团有限公司旗能项目部 专项安装方案 20 e、灌浆前应敷设处模板。 外模板至设备底座面外缘的距离。 (图 )不宜小于 60 mm。 模板拆除后,表面应进行抹面处理。 f、当设备底座下不需全部灌浆,且灌浆层需承受设备负荷时,应敷设内模板。 g、当设备重新找正找平且灌浆层的强度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后,立即拧紧螺栓。 设备 ( 高压引风机) 的试运转 设备安装完毕后,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试运转。 a、 先点动,检查风机 叶轮旋转方向 是否 正确、运转 是否 平稳、 有 无异常振动与声响, 当风机 叶轮旋转方向正确 、 运转平稳、无异常振动与声响 , 其电机运行功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b、 在进行连续运转, 在额定转速下连续运转 2h 后, 检查 滑动轴承外壳 、 滚动轴承 升温情况; 滑动轴承外壳最高温度不得超过 70℃ ;滚动轴承不得超过 80℃。 安装时的精度控制 采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经纬仪、水准仪、 匡式水平仪、 百分表 、 塞尺 、风机设备的安装 风机设备的 安装是通风系统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分部工程,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使用效果。 风机的 安装前 检查 风机开箱检查时,首先应根据设计图纸按通风机的完全称呼,核对名称、型号、机号、传动方式、旋转方向和风口的位置等六部分。 通风机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对通风机再进行下列检查: a、据根设备装箱单,核对叶轮、叶壳和其他部位(如地脚螺栓孔中心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