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内容摘要:
量图形就以图像的形式保存起来,文件名为“夏日荷花”。 DIY: 将绘制的图像以“GIF图像”类型导出,然后将导出的图像在“附件”中的“画图”程序中打开。 生:自己动手制作,并将制作好的文件保存。 板书设计: 导出图像(“文件”→“导出图像”) 课后 反思 : 第 5 课 水中涟漪 —— 制作形状渐变动画 教材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学习制作“补间”动画。 “补间”动画包括:形状渐变动画、运动渐变动画。 本课将研究“形状渐变动画”,这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18 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设置“补间”动画的方法,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通过“帧属性”面板设置“形状”渐变动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来处理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设置“补间”动画的方法,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通过“帧属性”面板设置“形状”渐变动画的方法 教学课时: 两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通过“帧属性”面板设置“形状”渐变动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利用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来处理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设置“补间”动画的方法,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通过“帧属性”面板设置“形状”渐变动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只小青蛙跃上罗裙般的荷叶,盘腿坐在上面,昂头望着那含笑伫立、娇羞欲语的荷花,“呱呱”地叫 着。 它一是在为圣洁的荷花而歌唱。 没过多久,它又双腿一蹬、身子一跃,十分机敏地潜入池水中,激起阵阵涟漪。 本课,我们制作青蛙入水后激起涟漪的形状渐变动画。 (二)教授新课 新建文件并导入图片 师: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前面所学的在文件中导入图片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 同时,老师说步骤,同学们进行操作。 步骤 1:新建动画文件。 19 步骤 2:导入“夏日荷花 .bmp”文件。 根据需要,调整导入的图像大小。 步骤 3:将当前图层重命名为“荷花”,然后锁定当前层。 生:边听步骤边操作。 在新图层中 画青蛙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会了在图层中画荷叶,这节课我们要在荷叶上绘制青蛙,请同学们先看老师演示,然后进行操作。 步骤 1:单击“时间轴”窗口上的“插入图层”按钮,在当前层的上面建立一个新图层并将其命名为“青蛙”。 步骤 2:选择第 1 帧,在荷叶位置上绘制青蛙。 生:打开课本,对照课本上的步骤看老师进行演示,然后掌握方法,进行操作。 绘制作水波纹 师:请同学们先看老师进行演示,然后再练习操作。 步骤 1:在第 1 帧上插入关键帧,使青蛙坐在荷叶上的时间延续。 步骤 2:在“时间轴” 的第 16 帧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插入空白关键帧”。 步骤 3:选择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设置“笔触颜色”为白色,填充色为无色。 步骤 4:在舞台上拖动鼠标,绘制一个小椭圆形。 生:看完教师演示操作,由小组长先进行练习,并讲解,然后由组员再练习。 板书设计: 新建文件并导入图片 在新图层中画青蛙 绘制作水波纹(“椭圆”工具)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制作“小中涟漪”的动画效果 并 改变对象的大小与形状。 过程与方 法:学习 设置形状渐变动画 ,来完成学习任务,并将作品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并掌握设置“补间”动画的方法, 欣赏动画作品,激发学生爱美情趣。 20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 设置形状渐变动画 ,来完成学习任务。 难点:并将作品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教学过程: 一 、制作“小中涟漪”的动画效果 师:按 Enter 键,我们就会看到青蛙在荷叶上坐一会儿,然后跃入水中,变为白色的水波纹,这就是形状渐变动画。 为真正产生“水中涟漪”的动画效果,我们需要继续制作动画。 二 、改变对象的大小与形状 师:首先我们来学习改变对象的大小与形状,同学们对照步骤进行操作。 步骤 1:选择“青蛙”图层,单击“时间轴”窗口的第 30 帧,按 F6 键,插入关键帧。 步骤 2:单击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改变水波纹的大小与形状。 步骤 3:单击选定对象的外面,结束缩放操作。 步骤 4:选择“荷花”图层,单击“时间轴”窗口的第 30 帧,按 F5 键,插入普通帧。 生:按照步骤练习,由小组长监督,每位组员都进行练习。 三 、对图形进行处理 步骤 1:选择工具箱中的“箭头”工具后,单击第 30 帧上的水波纹图形。 步骤 2:执行“编辑”→“拷贝”命令。 步骤 3:执行“编辑”→“粘贴到当前位置”命令。 步骤 4:单击工具箱中的“任意变形”工具,将粘贴到舞台上的水波纹图形放大。 用相同的方法,在第 30 帧上制作几个大小不一的水波纹。 生:先看演示,记录重点步骤,然后练习操作。 四 、设置形状渐变动画 师:按步骤操作,选中第 16 帧,在“属性”面板中,设置动画类型为“形状”渐变动画。 此时,按 Enter 键,可以看到“水中涟漪”的效果。 生:按步骤操作,享受成功的喜悦。 五 、保 存动画文件 师:请同学们将制作好的动画文件以“水中涟漪”为名保存起来。 21 生:动手保存自己的文件。 创作天地: 制作“圆月”变“残月”的形状渐变动画。 要求:舞台尺寸为高 200 像素、宽 250 像素,舞台背景色为蓝色。 生:小组自主学习,共同分析制作方法步骤。 看哪个小制作的最快,进行表扬。 板书设计: 制作“小中涟漪”的动画效果 对图形进行处理(“编辑”→“拷贝”、 “粘贴到当前位置”) 设置形状渐变动画(属性”面板、动画类型为“形状”渐变动画) 保存动画文件 课后 反思 : 第 6 课 蜻蜓点水 —— 制作动作渐变动画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制作 “ 蜻蜓点水 ” 的动作渐变动画。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明确了 “ 做什么 ” 以及 “ 怎样做 ” 的基础上,学生就要动手制作动画 “ 蜻蜓点水 ”。 从而进入本课的主题研究阶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元件”的概念;学会将打散后的图形转换为“元件”。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制作“补间”的“动作”渐变动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明确了 “ 做什么 ” 以及 “ 怎样做 ” 的基础上,学生就要动手制作动画 “ 蜻蜓点水 ”。 从而进入本课的主题研究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补间”的“动作”渐变动画。 难点:学会将打散后的图形转换为“元件”。 22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元件”的概念;学会将打散后的图形转换为“元件”。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制作“补间”的“动作”渐变动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明确了 “ 做什么 ” 以及 “ 怎样做 ” 的基础上,学生就要动手制作动画 “ 蜻 蜓点水 ”。 从而进入本课的主题研究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补间”的“动作”渐变动画。 难点:学会将打散后的图形转换为“元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一朵朵色彩鲜艳的荷花竞相开放,引来了勤劳的蜜蜂、嬉水的蜻蜓。 看。 一只可爱的蜻蜓在荷花中飞来飞去,久久不愿离去。 这是多么动人的场景呀。 本课,我们制作蜻蜓飞舞的动作渐变动画。 (二)教授新课 新建文件并导入位图 步骤 1:新建动画文件。 步骤 2:导入位图“夏日荷花”并将该图层命名为“荷花”。 步骤 3:利用工具栏中的“任意变形“工具,缩放位图直到满意为止。 师:同学们按照书中所讲的三个步骤导进行操作,可以小组讨论进行。 生:按照要求操作,小组讨论研究。 处理新图层中导入的位图 步骤 1:建立一个新图层并将图层命名为“蜻蜓“。 步骤 2:导入一张“蜻蜓”位图并调整位图大小。 步骤 3:执行“修改” →“分离”命令,将位图打散。 步骤 4:单击工真箱中的“套索”工具,然后在工具箱下面选项区中,单击“魔术棒”按钮,使其凹陷下去。 23 步骤 5:将鼠标指针移到“蜻蜓”图片上单击,此时鼠标 指针变成了魔术校友会样式。 选择其中的白色区域,执行“编辑”→“剪切”命令,即可删除图片中的白色。 师:告诉大家一个方法,为方便图形的修改,可以利用类似于“放大镜”的“缩放”工具来放大或缩小图形。 生:试着用“缩放”工具放大或缩小图形。 智多星: 利用“橡皮擦”工具,也可擦除图像中不需要的部分。 板书设计: 新建文件并导入位图 处理新图层中导入的位图 (“修改”→“分离”,将位图打散 )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元件”的概念;学会将打散 后的图形转换为“元件”。 过程与方法: 学会制作“补间”的“动作”渐变动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明确了 “ 做什么 ” 以及 “ 怎样做 ” 的基础上,学生就要动手制作动画 “ 蜻蜓点水 ”。 从而进入本课的主题研究阶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补间”的“动作”渐变动画。 难点:学会将打散后的图形转换为“元件”。 教学过程: 将打散后的图形转换为元件 步骤 1:用“箭头”工具选中蜻蜓,执行“插入”→“转换为元件”。 步骤 2:在弹出的“转换为元件”对话框中,进行设置。 步骤 3: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被转化为图形元件的蜻蜓被一个蓝色的矩形框了起来。 生:先看教师进行演示操作,记录重点操作步骤。 设置动画类型 24 步骤 1:在“荷花”图层的第 24 帧,按 F5 键插入普通帧。 步骤 2:在“蜻蜓”图层的第 1 帧,将蜻蜓移到一片荷叶上。 步骤 3:在“蜻蜓”图层的第 15 帧插入关键帧,将蜻蜓移到水面上。 步骤 4:选中“蜻蜓”图层的第 1 帧,然后在“属性”面板中的“补间”下拉列表中选择“动作”选项。 此时“时间轴”窗口的第 1 帧至第 15 帧出现紫色箭头,说明动作渐变效果已 经设置完成。 步骤 5:选中“蜻蜓”图层的第 24 帧,按 F5 键插入普通帧,使动画延续到第 24帧处。 师:按 Ctrl + Enter 键,测试影片,可以看到蜻蜓从一片荷叶上飞到水面上,然后休息一下的效果。 生:分组练习。 由小组长先进行练习,边练习边进行讲解。 不清楚的地方由老师进行辅导。 最后将制作好的文件保存起来。 创作天地: 制作跳动并旋转的彩球,并将动画以“跳动的彩球”为文件名保存起来。 板书设计: 将打散后的图形转换为元件(“插入”→“转换为元件”) 设置动画类型(“补间” 下拉列表中选择“动作”选项) 课后 反思 : 第 7 课 鱼戏莲间 —— 制作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 教材分析: 沿 “ 引导线 ” 运动的动画是一种特殊的动作渐变动画。 在现实生活中,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曲线运动。 在 Flash 动画作品中, “ 元件 ” 的运动可以是直线运动(改变起始点或终止点的位置),也可以是曲线运动(沿 “ 引导线 ” 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制作“引导线”运动的动画。 25 过程与方法: 能对图片进行一些处理。 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将位图“鱼”转换为“图形”元件。 难点:设置沿“引导线”运动的动画。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制作“引导线”运动的动画。 过程与方法: 能对图片进行一些处理。清华版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相关推荐
出坚硬的混凝土; (2) 把四周修整成四方形,凿除的深度大致一样; (3) 把需要修补的部分洒水使其充分湿润; (4) 将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压入 ; (5) 洒水养护。 露筋修补 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用 1: 2 水泥砂浆将露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 对露筋较深: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 3 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 破碎边角的修整
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审批单位负责人: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说明:由塔机业主单位或塔机装拆单位填表。 塔吊起重机装拆任务书 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施工地点 工地负责人电话 塔工起重机 型号 安装塔高 (米) 安装臂长 (米) 安装日期 任务下达者 安装现场:(提供建筑平面示意图或塔机安装位置说明) ( 1)、塔机回转半径内,有影响安全的架空高压输电线路时,必须采取 专门措施予以遮挡并示警。
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经审小组成员由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任职期与工会委员会相同,一般由工会主 席、财务委员、生活委员等人组成。 经审小组接受上级工会经审委员会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经审小组每年向会员大会和工会委员会报告和督促检查。 经审小组成员应密切联系群众,热心经审工作,懂得财经政策,坚持原则,求实公正,廉洁奉公。 经审小组要督促行政按时专额拨交工会经费,教育会员自觉交纳会费。 收好
100mm,每边比 承台出 100mm。 承台采用 C25 现场搅拌混凝土,承台尺寸为:长 600mm宽 600mm高 400mm。 承台纵、横向钢筋各为 6Ф 12。 地板部分为 C25 现场搅拌混凝土,上下排 钢筋双向Ф 8@200。 三 . 搅拌站基础 验算 计算方法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及验收规范》( GB502042020)及《建筑施工计算手册》。 (一)、
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 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动器振动不到,形成松 散孔洞。 ( 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 2. 防治措施: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高一 级标号的细石 混凝土浇灌,在模板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或配人工捣固;预留孔洞,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口,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黏土块
检记录 ; (5) 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对大模板的安装情况及安全措施进行检查 , 并办理检查记录 ; (6) 浇筑混凝土时应设专人对大模板的使用情况进行观察 ,发生意外情况及时处理。 材料和质量要点 材料的关键要求 (1) 大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 大模板所配的对拉螺栓及其配件应能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并控制墙体厚度。 (2) 全钢大模板的面板宜选用原平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