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陆德明发展经济学讲义8(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场,由于垄断、各种进入障碍等,市场参与者很少,竞争不足,价格也不能有效反映市场需求,也会导致资源利用过度 * 政府失灵 • 环境政策失灵 • 环境管理失灵 环境政策失灵 • 主要指那些扭曲了环境资源利用私人成本的规章制度和政策等 * • 集中体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没有给予生态和环境足够的重视 • 例如对伐木、垦荒、围湖造田等的补贴 * 环境管理失灵 • 管理部门缺乏足够的信息、手段、权力,或部门之间协调不足等 * • 环境管理中的寻租行为 * 发展中国家特有的原因 • 贫困 • 工业化 • 世界经济一体化 • 市场发育不足 • 制度安排不足 贫困 • 发展中国家大量的贫困人口的生活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 * • 贫困也导致环境保护的资金和技术不足 * • 贫困引发的人口增长将进一步加重环境恶化 * 工业化 •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虽然一方面提高了人均收入,但另一方面不可避免的降低了环境质量 •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倒U型曲线的拐点出现在工业化以后,即产业结构优化以后 • 工业化进程中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仍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世界经济一体化 •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相对多的污染密度较高的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为吸引外资,不提或提出很低的环境标准 * •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由于产权、价格、成本等原因,一些资源稀缺的发展中国家反而向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出口资源产品 * 市场发育不足 • 虽然存在市场失灵,但市场机制还是可以在相对多的情况下解决资源和环境的有效利用问题。 但在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育程度是很低的,价格的扭曲加剧了资源的滥用甚至浪费,造成了环境保护的激励不足 * 制度安排不足 • 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常常是不完整或落后的,寻租行为盛行 • 麦克赛尔( R. F. Mikesell)提出在非洲许多国家,如加纳,完全没有与环境有关的法律、监管机构和机制;在土耳其等国家,虽然有“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律,但无人执行和管理;在巴基斯坦等国家,有法律也有执行机构,但无法有效执法 三、可持续发展思想 • 历史沿革 • 定义和原则 • 政策含义 • 测度 历史沿革 • 罗马俱乐部的“零增长”理论 * • 1980年“可持续发展”概念的首次提出 * • 1987年“布伦特兰报告”中首次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详细阐述 * • 1992年“可持续发展”概念进入“全球21世纪议程” * 定义和原则 • 定义 • 原则 定义 • 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 从环境、经济、生态、社会、科技等角度,都有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 • 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是“布伦特兰报告”提出的“满足当前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原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