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陆德明发展经济学讲义3(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态势,即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初始变化),引发另外的因素发生相应的变化,并强化先前的因素(次级强化),使经济沿原先因素发展的方向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分析 • 人均收入低 → 贫困 → 社会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卫生保健条件差、文化教育落后 → 人口质量下降、劳动力素质低 → 劳动生产率低 → 产出低 → 收入低 • 是一个多因素循环积累的过程 最重要的因素 • 产生低收入的原因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形成不足和收入分配不均 政策含义 • 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收入平等,增加亲人的消费,提高投资引诱并增加储蓄,促进资本形成,提高生产率和产出水平,提高人均收入 • 这样发展中国家将从低收入的循环积累过程中解脱,进入良性的循环积累的过程 * 结论 • 这些理论的积累是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而经济增长停滞、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的根源在于资本形成不足 • 因此,资本稀缺是经济发展的阻碍或约束条件,而摆脱贫困、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必须大量积累资本、大幅提高投资水平 三、资本形成的国内来源 • 资本来源于储蓄 • 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 • 私人储蓄 • 政府储蓄 资本来源于储蓄 • 一个国家能够获得的资本总量是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之和。 本章先介绍资本的国内来源 —国内储蓄,资本的国外来源在以后的章节中介绍 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状况 • 储蓄率总体上有所上升 * • 储蓄率与人均收入水平呈倒 U型关系 * • 储蓄率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差异很大 * 私人储蓄 • 国内储蓄分为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 • 私人储蓄又分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 家庭储蓄 • 什么是家庭储蓄 •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 什么是家庭储蓄 • 家庭可支配收入扣除现期消费支出后的余额 • 家庭储蓄可以通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汇集起来,贷给企业或政府,转化为投资 影响家庭储蓄的因素 • 收入水平 * • 社会分配状况 * • 消费习惯 * • 宗教信仰 * • 年龄结构 * • 经济环境 * 企业储蓄 • 企业储蓄来自企业缴税并支付股息后的利润。 除去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以新换旧),余下的净投资是资本形成的来源 • 发展中国家除少数几个(巴西等)以外,现代企业部门通常较小,因而企业储蓄也较少 政府储蓄 • 一般政府储蓄 • 政府强制储蓄 一般政府储蓄 • 什么是一般政府储蓄 • 1950s1960s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储蓄的实践 什么是一般政府储蓄 • 政府收入(主要是税收)减去政府的支出(经常性开支、转移支付等)后就是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 1950s1960s发展中国家通过增加税收扩大政府储蓄的实践 • 当时的理由 • 相反的结果和原因 当时的理由 • 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低,私人储蓄率低 • 政府部门的消费倾向小于私人部门,因此增加税收可以将更多的国民收入集中到政府手中,增加储蓄 相反的结果和原因 • 除日本是成功的以。复旦大学-陆德明发展经济学讲义3(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