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报告内容摘要:

年降雨量(mm) 地 点 年降雨量 (mm) 地 点 年降雨量 (mm) 严塘 潭溪 陈家坊 新田铺 坪上 小塘 酿溪 大新 龙溪铺 18 XXX 县不同海拔地区的无霜期和常年有效积温情况 海拔高度( m) 常年无霜期(天) 常年有效积温(℃) 300m 以下 285 400m 279 500m 273 600m 268 700m 262 800m 256 2. 2. 3生产条件 ( 1)农田基础设施: 一般填配套、不配套或不完全配套、无设施。 设施主要指田间排灌沟渠、土地平整、田园化、机耕路、行树等均为农田设施。 ( 2)排水、灌溉能力: 一般填写能排、可排(将来可发展)、保排、渍涝(不具备条件或不具备排涝)和不需排。 可灌(将来可发展)、能灌、保灌、无灌(不具备条件或不计划发展)和不需灌。 ( 3)水源条件: 填写井水、库水、河水、塘坝水、无。 ( 4)输水、灌水方式: 输水 分为提水和自流,一般填提水土渠、提水衬渠、提水 U型槽或者自流土渠、自流 U形槽等,灌溉方式主要是沟灌。 ( 5)熟制和典型种植制度: 主要是一年二熟或一年一熟或一年三熟,典型种植制度一般是稻稻、烟稻、稻油、瓜稻、药稻等。 ( 6)常年产量水平: 单位为公斤 /亩,一般是估计值,种植其它作物折算成全年粮食产量。 2. 2. 4土壤情况 ( 1)土壤类型: 根据采样点(土壤图上的土种),查阅 XXX省最新的土壤分类系统填写土类、亚类、土属和土种编号,有地 19 方俗名的填写俗名,无俗名的填无。 ( 2)成土母质: 我县土壤的成土母岩有石灰岩、板 页岩、砂岩、 花岗岩 、 紫色砂页岩、第四纪红土、现代河流冲积物 七 种母岩,经风化和搬运等方式又形成残积物、坡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沉积物等形成多种成土母质。 根据土壤图上的土样采集点的土种名称查阅 XXX 省最新土壤分类系统中对应土种的成土母质或者按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中对应的土种填写该土种成土母质。 ( 3) 剖面构型、土壤结构、障碍层出现位置、障碍层厚度等 :在土壤类型未发生变化时,都按第二次土壤普查剖面表中对应的项目进行填写,障碍因素一般填写无明显障碍或灌溉改良型,渍潜稻田型,坡地梯改型,渍涝排水型,障碍层次 型和瘠薄培肥型。 ( 4)土壤质地: 一般采用手测方法,确定好沙土、沙壤、壤土、粘壤、粘土 5 类。 ( 5)耕层厚度和采样深度。 在采集土样的丘块内,在不同的5 个地方挖 30 厘米深左右的小剖面用钢卷尺量取耕层厚度,取平均值,单位为 cm。 采样深度、耕层深度 20cm 的取 020, 20cm的取 0犁底层。 ( 6)田块面积和代表面积: 田块面积是指采样地块的实际面积,以亩为单位。 代表面积是指该采样地块代表该村的该土种面积,如果该村该土种面积有 200 亩,又只设 1 个点,那么该地块的代表面积应填写 200 亩。 如果该土种在该村设有 2个 点,那么这 2个点的代表面积之和应等于 200 亩。 ( 7)侵蚀程度: 一般指旱耕地的水土流失程度,分 无 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和强度侵蚀。 2. 2. 5来年种植意向 20 指某一采样点来年种植第一季、第二季或第三季作物的作物名称、品种名称和计划产量。 2. 2. 6采样调查单位 单位为 XXX 县农业局,联系人为 XXX 县农业局主管外业的技术负责人姓名, 2020 年完成调查表 2020 份,共完成 7507 份。 2. 2. 7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 ( 1)施肥相关情况 A、生长季节:分为第一季作物、第二季作物、第三季作物等。 B、作物名称:分 为一季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春玉米、夏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烤烟、甘蔗和蔬菜等。 C、品种名称:是什么品种填什么品种。 D、播种日期:指播、种、栽日期,水稻播种日期填移栽日期,玉米等未经移栽的作物填实际播种日期,经移栽的作物填移栽日期,如水稻、西瓜、红茹、油菜。 记录年、月、日, 10 位数表示,如 20200714。 E、收获日期:指完成收获的日期, 10 位数表示 F、产量水平:指该作物在该地同等肥力水平条件下,前 3年的平均产量,实际上是一个估计值。 G、生长期内降水次数,降水总量,灌水次数,灌水总量,根据 调查农民的情况和气象资料结合填写。 H、灾害情况:分风、雪、冻、霜、雹、旱、涝、病、虫、畜、人为等,有多种灾害的用“ +”连接。 ( 2)推荐施肥情况 A、在调查农户施肥的时候,实事求是地填写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有推荐测土配方施肥的就填有,没有推荐施肥的填无,推荐单位是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推荐单位名称填 XXX 县土肥站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B、实施推荐施肥时的目标产量,是把前三年同作物平均产量提高 5%10%做为目标产量,单位为公斤 /亩。 在亩施有机肥1000 公斤左右的基础上,然后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磷、钾肥用 21 丰缺指标法确定好磷( P2O5)、钾( K2O)肥用量,氮肥根据目标产量确定纯( N)用量。 具体 施用肥料 如下 建议卡 : XXX 县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 作物名称 产 量 水 平 基肥(任选一种) 第一次 追肥 第二次 追肥 备 注 单质施肥方案 配方肥施肥方案 尿素 钾肥 尿素 钾肥 有机肥 碳 铵 钙镁磷肥 钾肥 有机肥 配方肥(任选一种) 45% 含量 3040%含量 25%含量 早稻 ≤ 375 1000 2530 3540 45 1000 25 3035 3540 68 23 2 1 缺 锌 田 每 亩 基 施 锌 肥 1 公 斤 375450 3035 4045 56 2530 3540 4045 79 35 2 1 ≥ 450 3540 4550 67 3035 4045 4550 810 46 2 2 中稻 ≤ 450 1500 3040 40 45 1500 2535 3540 4045 68 23 3 2 450550 3545 45 56 3040 4050 4550 79 34 4 23 ≥ 550 4050 50 68 3545 4555 5055 810 45 5 34 晚稻 ≤ 400 折干稻草300 3040 025 45 折干稻草300 2530 3040 3545 57 23 2 1 400450 3545 025 56 3035 3545 4050 68 35 2 1 ≥ 450 4050 025 68 3540 4050 4555 79 46 2 2 玉米 ≤ 350 1000 20 2530 23 1000 20 2530 3035 89 4 4 2 350450 25 3035 34 2025 3035 3540 910 45 45 23 ≥ 450 2530 3540 45 2530 3540 4045 10 56 45 23 油菜 ≤ 100 1500 2025 3040 45 1500 2530 3540 4045 3 2 67 4 每亩基施硼肥1公斤 100150 2530 4045 56 3035 4045 4550 34 2 78 5 ≥ 150 3035 4550 67 3540 4550 5055 45 2 810 6 红薯 ≤ 2020 1500 / 3035 4 1500 20 2530 35 67 5 4 2 20202500 / 3540 5 2025 3035 40 78 6 45 23 ≥ 2500 / 4045 6 2530 3540 45 89 7 45 23 说明: 其它作物施肥请按当地农技员指导施用,超级杂交稻适当增加肥料用量。 建议普及施用作物专用配方肥。 其他化肥品种可以根据当地农户习惯酌情选择(折纯总量相同)。 肥料含量:尿素含 N 46%、碳铵含 N 17%、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含 P2O5 12%、氯化钾含 K2O 60%、硫酸钾含K2O 50%、配方肥、复混肥按标识含量计算。 有机肥以传统腐熟厩肥为标准,含 %、 %、 %。 要求各乡镇农 技 站在填写测土配方施肥通知单时, 用以上配 22 方做参考,结合考虑当地的具体条件,如土壤类型、作物品种、有机肥施用数量,地形地貌以及对不同肥料品种的使用习惯等情况作适当调整。 ( 3)实际施肥情况 调查农户每季作物的实际亩施肥量,调查内容有基肥肥料种类,肥料名称,亩用量,肥料的单质养分含量,追肥次数,每次追肥的肥料种类,肥料名称,亩追施量,所追施肥料的单质养分含量,施用微肥的种类、名称、亩用量、养分含量等,然后把该季作物所施化肥的单质元素养分含量汇总,填入调查表中,单位公斤 /亩。 按实际购买肥料价计算肥料成本,单位元 /亩和该季作物的实收产量公斤 /亩, 填入调查表中。 其它元素栏中,如有多种元素用“ +”连接,如“ B+zn”,没有填无。 各类化肥、有机肥的三要素含量查阅“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一书中的 83页 90 页。 2. 2. 8新旧土种对照表和面积变化情况 第二次土壤普查,我县耕地土壤土种有 84 个,按照 XXX 省统一分类,对一些土种进行归纳,我县耕地目前共分为 7个土类、14 个亚类、 44 个土属, 74 个土种。 其中旱地 6个土类, 10 个亚类 ,18 个土属, 21 个土种;水田 1 个土类,4个亚类, 26 个土属, 53个土种。 土壤分类和土种对照见 下 表。 23 XXX 土壤分类系统表 第二 次土壤普查数据 2020 年 — 2020 年取样数据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面积〈亩〉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面积〈亩〉 水 稻 土 总计 330757 水稻土 总计 377697 淹 育 性 水 稻 土 合计 14653 淹 育 性 水 稻 土 合计 浅黄泥 浅黄泥 883 浅黄泥 浅黄泥 1905 浅黄沙泥 浅黄沙泥 6297 浅黄沙泥 浅黄沙泥 8831 粗麻沙泥 268 浅紫沙泥 浅紫沙泥 275 中性浅紫泥 中性浅紫泥 199 浅酸性紫沙泥 浅酸性紫沙泥 117 浅酸紫泥 浅酸紫沙泥 87 浅岩渣子田 浅岩渣子田 297 浅岩渣子田 浅岩渣子田 570 浅灰泥 浅灰泥田 3653 浅灰泥 浅灰泥田 6760 浅灰黄泥 浅灰黄泥 2100 浅灰黄泥 浅灰黄泥 4913 浅中性灰黄泥 763 潴 育 性 水 稻 土 合计 254088 潴 育 性 水 稻 土 合计 河沙泥 沙泥田 44930 河沙泥 河砂泥 52849 青隔沙泥田 1393 青隔河沙泥 2977 钙质沙泥田 7146 石灰性河沙泥 5620 钙质青隔沙泥田 1031 河沙田 169 石底河沙泥田 1722 石底河沙泥 1533 红黄泥 红黄泥 726 红黄泥 红黄泥 794 青隔红黄泥 80 青隔红黄泥 322 黄沙泥 黄沙泥 41061 黄沙泥 黄沙泥 55759 24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面积〈亩〉 土类 亚类 土属 土种 水稻土 潴 育 性 水 稻 土 黄沙泥 钙质黄沙泥 3014 水稻土 潴 育 性 水 稻 土 黄沙泥 石灰性黄沙泥 1780 青隔黄沙泥 1039 青隔黄沙泥 3087 钙质青隔黄沙泥 530 灰底黄沙泥 3606 黄泥田 黄泥田 9266 黄泥田 黄泥田 18097 青隔黄泥田 1485 青隔黄泥田 1693 钙质青隔黄泥土田 1026 石灰性黄泥田 272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