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规划、计划的制订及总结的撰写-东昌区教育督导室内容摘要:

用处,失去制订意义。 我们开展任何工作必须以计划为先导,而制订计划却又是在工作尚未进行之前,故而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为了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写计划前对该项计划在质量、数量、时间、步骤、措施、内部与外部的工作条件等诸方面都要做出成功与不成功因素的分析。 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对将会出现的形势和问题 做 出充分估计,并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才可能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 计划作为学校阶段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经法定会议批准或以 12 公文正式印发,在其认定的范围内就具有相应约束力,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二)计划的写作格式 学校计划的结构通常为标题、正文、结尾和签署四个部分构成: 1.标题。 计划的标题应包括制发单位、时间限断语、事由和文种类别(计划)四部分,一般四者要齐全,概括了文体类型、中心内容、时间区限。 例如:《ⅩⅩ市ⅩⅩ中学 2020—— 2020 学年度上学期工作计划》。 2.正文。 计划的种类很多,但不论哪种计划,一般都是应包括“做什么”、 “怎么做”及“什么时间完成”等事项,具体地说,要有基本情况、目的与要求、步骤与方法、结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计划的具体内容部分,一般由前言和主体两部分组成。 ( 1) 前言部分 前言是用简练的文字说明制订计划的背景和依据。 背景是指形成计划的时间、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为确定计划的目标和任务而介绍的历史与现实状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校现状分析;依据是指与制订计划有关的学校基本情况、规划目标、方针政策、上级要求,以及上阶段的工作状况等方面 内容,直接阐述制订计划的原因和理由。 这是确立下一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普遍流行的学校计划模式开头就是 13 “指导思想”,虽然阐明了制订计划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目标等方面的理论依据,但是缺少制订计划的学校现实背景与依据。 由于缺少学校现状分析,使学校计划的现实目标和任务不切合实际,解决问题的重点不突出。 因此,我们提倡学校计划的前言部分必须要有对学校当前现状的简要分析,尤其是对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有准确“诊断”,问题要找准,产生根源分析要清晰,为新阶段工作目标和任务的确定阐明现实依据。 ( 2) 主体部分 主体是 学校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一定期限内要完成的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以及实施的步骤与采取的措施(也称之为主体四大要素)。 工作任务是指要做什么具体事情,做到什么程度;工作目标是指达到什么指标、预设的效果标志、完成时限等,是制订计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没有目标或设计的目标不明晰,计划也就成了无方向的计划。 步骤和措施是指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和过程。 步骤是指达到目标、完成任务分几步走,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何时完成等;措施是指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包括使用什么手段(载体),动员哪些力量,创造什么条件,克服哪些困难,如何分工协 作等。 这部分是计划是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写这一部分应细致、周详、实际。 为方便工作,理清思路,根据中小学工作性质、内容和要求,学校计划的主体结构一般可分为领导班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14 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含教育科研)、基本建设及后勤保障等部分,每个部分可根据工作重点再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 如:教师队伍建设包括 —— 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技能训练、学历提 高、青年教师培养)等内容;学校德育工作包括 ——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社会公民意识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劳动技能教育、心理与健康、生存安全教育等等;学校教学工作包括 ——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常规管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学效果检测)、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等;基本建设与后勤保障包括 ——校舍建设与维修、教学设施与设备建设、教学仪器与图书配备、财务与物品管理等,具体分解要与学校实际情况和工作需求来确定子项目。 学校计划的主体部分内容,既要明确,又要具体,但并非要求凡是工作都要写,任务的确定要以重点工作为 主,相关制度已明确了的常规工作在计划中可省略不写,按规章执行就是。 对重点工作要详述,每项工作的目标与内容、步骤与措施要全面而简明。 学校计划一般在正文之后有一个结尾,或将重点工作强调一遍,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展望前景明确执行要求等,也可以在正文后就结束,不写专门的结尾部分。 同时,附上《工作计划时间安排表》,便于平时操作。 15。 要署明单位名称和制订计划的具体时间,如果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还要加盖公章。 (三)写作计划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校对未来工作的预先安排、打算, 多数情况下都使用“计划”这一文种表达出来。 但它还有其他几种类别名称,如“规划”、“方案”、“要点”、“打算”、“安排”等,它们各自有一定的特殊功能,使用时不可混淆。 如,规划是学校常用的计划性公文之一。 规划是比较大的、带有战略性的发展计划,是一种宏观的长远计划。 与规划比较,计划显得单纯、具体,完成的时限性较强;方案是某一单项工作的实施计划,具有明确的实施目标、措施、步骤、时间要求和预设效果,其内容的单一性和时限性很强。 而要点是某一阶段工作中重点部分的实施计划。 与计划比较,要点突出的是重点内容,强调中心工作,不 涵盖学校全面的常规性工作。 关系。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学校计划与部门计划内容和篇幅完全雷同,学校计划成了部门计划的“拼盘”,甚至有的学校总体计划内容具体,而部门计划却过于简略,与岗位职责形成“倒挂”现象,很不协调。 其实,学校计划与部门计划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工作计划,我们首先要弄清两者关系:一是学校计划是引领和指导学校开展阶段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其特点是涵盖学校各 16 方面工作,内容全面。 而部门计划是落实学校总计划的执行性计划,内容以学校计划中与本部门、本岗 位有关联的部分工作为主要内容,结合部门常规工作而制订,内容比较单一。 二是学校计划的每项工作安排比较宏观,属于要素型设计,实施的过程性预设较少。 而部门计划是执行性计划,必须围绕学校提出的部门重点工作进行详细的设计,突出实施的过程性和操作的完整性。 三是学校计划提出的工作任务是各部门的工作重点,而部门计划是学校重点工作与部门常规工作及创新工作相结合的部门整体工作安排。 总之,学校计划的宏观性较强,但各项工作的要素设计必须明确(如各项工作的预设目标与任务,措施与方法必须清楚),而部门计划必须对应学校每项重点工作进行具 体的、系统的、全面的设计,学校的每项重点工作在部门计划中要以简要的实施方案呈现出来。 、经验材料、理论讲座等文体的关系。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部分学校档案室把校长在开学初学校教工大会上所作的工作报告作为学校工作计划装订存档,有的学校的工作计划却变成了对教师的理论辅导或工作经验介绍,理论阐述多了,计划的特性没了,计划变得长而空,无要素设计,对下一步具体工作无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