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内容摘要:
的形成、解释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奠定 4 基础。 这节复习课上教师应用了多媒体课件,不仅形象直观的展现了眼球从外向内的结构,还使学生理解了眼球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这主要是由于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可以在在屏幕上清晰直观地看到眼球的整体及分 解的立体模型,在有序的认识过程中,还穿插有实物解剖的视频录像。 即在对比的过程中体现了模型的示意性与实体的真实性的有机结合。 课堂上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观察图像、思考问题、相互交流、发表意见。 最后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由学生归纳总结眼球的主要结构功能特点及指导意义。 整节课是由形象直观(计算机辅助功能)到思考分析(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共同活动),再到迁移应用(反馈评价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智能发展),合理地利用了多媒体课件,实现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活动的两次飞跃,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一节有效的复习课并不是大容量的串讲知识,而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围绕章节主线的知识使学生积极地回忆,充分思考,让学生多动、多思、多说,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初步学会一定的复习方法。 而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复习课的课件内容时一定要围绕复习的重点和主线,简明新颖,从实际出发,能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讲求实效;应用要根据复习的内容、难度,学生的情况等,选择最佳的时机,还应注意使用时间,适时地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讨论质疑的时间,才会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例 如北京版初中生物学“生物与环境”一章复习课的教学,可以按下述设计方案实施: 生物与环境一章复习 时间 多媒体技术教学活动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1 ( 5 分钟) 展示标题: 生物与环境复习 提问:《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我们应以什么主线来复习呢。 首先请同学们再熟悉一下本章的内容和主要概念。 (学生看书浏览) 2 (15 分钟 ) 展示问题: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是什么。 出示提示信息(逐条显示) 1.明确: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2.我们一日三餐中的主要食物及它们所属 的类别。 3.在生物因素中一个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基础是,保障是。 学生小组内尝试解答(目的在于让学生大致理清思路) 学生回答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因素分别是什么,为后面的理解做好铺垫。 学生参照提示信息思考交流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 师生联系实际共同讨论,明确人类一日三餐中的主要内容所属类别及它们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判断:在生物因素中,哪种成分是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的基础。 哪种成分是保障。 为什么呢。 3 (15 分钟 ) 1.动态演示碳循环 2. 动态演示草原生态系统食物链 让学生观察动态图解,思考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4 ( 5 分钟) 展示复习主线内容:生物环境 物质能量 学生讨论填写,教师收集学生的反馈情况,适时给予解释和点拨。 5 ( 5 分钟) 重复、定格 教师答疑,学生“消化吸收” 5 对初中学生而言,《生物与环境》一章内容多、难度大、理论抽象难理解,而 教师课上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整个复习程序明确化、自动化,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思考讨论的时间,从而使原本枯燥难理解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而易于理解。 尤其使复习的重点突出,主线明确,还很好地指导了学生的复习方法。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主旨就是要通过在 课堂教学中充分合理地应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和有效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情境的创设工具,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广大生物教师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对以下几个问题的思考: 思考一( Which)某一个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动画、文字阅读等)在哪一节课用。 思考二 (Why)这节课为什么要用这 个资源。 思考三( Where)这一资源在哪一教学环节用。 思考四( When)这一资源什么时候用。 思考五( What)用这一资源时师生有什么活动。 思考六( What)用这一资源预期达到什么教学效果。 以上这“ 6W”问题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值得我们广大生物教师重视和思考,并应该结合本地和自己的教学实际工作,积极探索和实践,以更好地将多媒体技术用于生物课堂教学中,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如何选择多媒体资源 ——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 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中学李艳红 《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中学生物 2020 年第 2 期 摘要:多媒体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要做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首要问题是合理地选择资源。 本文阐述了如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实验性质、课型选择合适的资源。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整合;生物教学 初中生物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 初中生物的教学注重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强调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的培养。 而多媒体下的网络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能够拓宽课本知识体系,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和加深课堂学习的内涵和 外延。 因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尤其是生物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那么,如何做到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呢。 首先要考虑在。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关推荐
期拖延索赔,不可预见的外部障碍或条件索赔;工程变更、中止索赔,其他索赔(如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法令变化、建设单位推迟支付工程款引起的索赔)等。 按合同类型分类 总承包合同、分包合同、合伙合同、劳务合同及其他合同索赔等。 按索赔要求分类 工期、费用索赔等。 按索赔起因分类 建设单位违约、合同错误、合同变更、工程环境变化索赔;不可抗力因素索赔等。 按索赔的处理方式分类 单元项索赔;总索赔等。 3
文、音像并茂,因而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方面受到较大的限制。 可见,在多 媒体教学系统和智能辅助教学系统之间存在性能互补关系,二者结合起来才 可以扬长避短,从而研制出高性能的新一代智能辅助教学系统。 四 .多媒体技术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 如前所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 ,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直至近年来
用处,失去制订意义。 我们开展任何工作必须以计划为先导,而制订计划却又是在工作尚未进行之前,故而具有很强的预见性。 为了确保计划的科学性和成功率,写计划前对该项计划在质量、数量、时间、步骤、措施、内部与外部的工作条件等诸方面都要做出成功与不成功因素的分析。 必须站得高、看得远,对将会出现的形势和问题 做 出充分估计,并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才可能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
程量的累计数(以百分率计)。 进度控制时把原来施工进度计划的工程进度曲线与施工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曲线绘在同一张图纸上,并对计划进度曲线与实际进度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计划,以确保工程施工按期完成。 工程施工实际进度检查 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 进度控制人员需要对整个工程实际施工进度进行经常性地、定期性地跟踪观测与记录,了解施工的实际进度情况,建立工程分项的周 、
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服务。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课件制作水平低,并且 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一些语文课件只是课本、教案和练习册的简单搬家,往往无法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使得学习课件单调、沉闷;有些课件生硬地“图解”课文,损坏原作意境,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的课件脱离课文实际,百目调用音像资料,使得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重点偏斜;优秀的课件资源又很缺乏,即使网上有一些,但由于界面不够友好
言及文化习俗,起到补充和丰富教学素材、激发兴趣与动机、训练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各种丰富多彩的音像材料、光盘及课件材料能以直观、立体、动感形式将大量的知识信息、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真实的语言环境等传递给学习者,使学习者足不出户就可以采集到真实的语言学习资料。 现代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得 将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广泛应用于外语语言教学成为可能, 比较而言,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 所 具有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