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的误区及对策内容摘要:

为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服务。 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课件制作水平低,并且 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 一些语文课件只是课本、教案和练习册的简单搬家,往往无法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使得学习课件单调、沉闷;有些课件生硬地“图解”课文,损坏原作意境,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的课件脱离课文实际,百目调用音像资料,使得教学目标模糊,教学重点偏斜;优秀的课件资源又很缺乏,即使网上有一些,但由于界面不够友好,操作难度大,只能供制作者本人使用,不能资源共享。 对策:课件制作便捷、适用 对于语文课件的制作,首先必须为实现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服务,这是走出语文课件制作误区的关键。 课件应该根据 语文教学目的和内容来选取与课文相应的音像、图片资料等,充分挖掘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这一“思维外壳”去接受作者的审美经验,感知形象,体会情味,领悟理趣。 其次,要让更多的一线语文教师自身参与到课件制作中,开发和研制出更多的优秀课件资源,这样更能切合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 第三,课件制作技术含量不要太高,操作起来应方便、简捷,师生都能根据提示使用课件,随时可改。 第四,在课件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不仅强调人机交互,而且要突出学生主动参与,强调人机交互,使 学生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能够协作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再优秀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同一课件也很难被不同的教师应用于各自不同教学的环境中。 因此我们更应注重做好信息资源的收集工作,把大量的学习资料与信息收集、整理出来,并把它们放在一个工作平台上,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自己随意地加以组合运用。 五、关于技术应用 误区一:重活动形式,轻活动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不论什么课型、什么内容都使用课件,甚至连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也以是否使用课件或网上 资源的多少来评价课的优劣,这就使活生生的语文课堂教学变成了单纯的信息技术表演,是不可取的。 在课件制作上,教师常常过于注重它的直观性,喜欢插入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图片。 然而遗憾的是,学生很容易被这些“小把戏”所吸引,从而分散了对内容的注意力。 一节课下来,看似学生注意力集中,课堂气氛活跃,但没什么实质性教学,甚至连基本的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 毋庸置疑,先进的教育技术会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能更有效地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但如果没有恰当地运用这一技术,那么它的效果就会适得其反。 对策: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学科的第一要务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语文综合能力的训练。 任何教学手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