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dfac4023-内容摘要:

a)色带在线束上采用的缠绕方式为点缠绕方式,色带缠绕的宽度为 22177。 3mm 或按照图纸中的要求执行 , 缠绕圈数为不少于两圈 , 缠绕后的色带不得在线束上窜动 ; b)图纸 上所注要求缠绕色带的位置或起止位置是指 色带 缠绕后 的中心线位置和色带起止胶带圈的中心线位置 ( 如图 9 所示), 其最大误差为 5mm; 图 9 c)定位标记的色带采用红色,安装 基准 的色带采用蓝色。 标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标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DFAC40232020 共 26页 第 12 页 线束中的“ → ”是表示将线束中箭头尾部所指的地方捆扎在箭头头部所指的位置上 ,图纸上常见的几种捆扎表示方法如图 10,图 11,图 12,图 13 所示(每张图中左侧表示线束的实际捆扎方法,右侧表示图纸上相对应的表示方法),具体包扎固定方式要求如下: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3 a)所有的 捆扎 用胶带均采用黑色胶 带 ; b)均以点缠绕的方式将线束接头及 支线 捆扎在指定位置; c)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方式固定,当需要固定的支线长度大于 120mm 时,需将支线来回弯曲 (弯曲的支线每段应小于 120mm) 后,继续按上述要求进行捆扎 ,捆扎后的状态如图 14 所示。 d)以上 5 张图是常见的几种捆扎表示方法, 若图纸上要求捆扎的接线方法没有在上述 5 张 图中表示出来,应按照图纸上 规定 的 方法进行 捆扎 ,且捆扎牢固,不得有松 散 现象。 标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标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DFAC40232020 共 26页 第 13 页 图 14 用于起固定作用的线束卡子,应按图纸要求固定在电线束外表上,并满足下列要求: a)线束卡子应为黑色; b)线束卡子应固定牢固,不得在线束上窜动; c)图纸 上所注要求固定卡子的位置是指卡子的 中心线位置,安装最大误差为3mm; d)卡子固定方向应与图纸 上所注卡子固定方向相同,偏移角度最大 误差 为 15176。 用 管状包扎物 包裹时, 管状包扎物 不得在电线束上产生移位、开裂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的现象。 电线束分支线末端电线 在 各种包扎物 的出口处 应用黑色胶带 及 覆盖缠绕方式 捆扎, 如图 15 所示, 电线不得在 各种包扎物 内活摆和窜动,分支线末端电线(裸线)长度不得小于图纸标注尺寸,同时不能超过图纸标 注尺寸 10mm。 图 15 分支线末端包扎示意图 电线束 上各种包扎物的内径应与被包扎的线束总体外径尺寸相匹配,线束与包扎物的间隙应控制在 1~ 3mm。 电线束 每隔 250mm 间距应采用点缠绕的方式进行缠绕,具体方法为: 包扎用胶 标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标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DFAC40232020 共 26 页 第 14 页 带从内部线 束开始进行点缠绕,之后包扎 用 胶带由包扎物开口处 引出,继续在包扎物外表面进行点 缠绕 ,缠绕示意图如图 16所示: 图 16 电线束包扎缠绕示意图 电线束的配线及零部件装配 电线束中电线的连接应符合图纸要求,电线束图中凡数字号码相同的电线均互 相连通,如 图 1 中的 00 001A、 001B、 001C 表示 它们互通 ,导通率为 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电线束的附加电阻线线芯股数不得少于 7 股,其电阻值应符合图纸规定,电阻温度系数不大于 /℃ , 在环境温度 65℃时,通以 5A 电流历时 2h后,电阻线外表面温度不得超过 35℃ , 电阻线线芯与接头间的温度不超过 100℃。 线束上各种导线槽应有固定,不得在线束上窜动,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线束上各种护套端点需有固定,应 采 用黑色胶带及覆盖缠绕方式捆扎固定或按图纸要求捆扎固定。 图 17,图 18,图 19,图 20 是常见的几种护套捆扎方式示意图,示意图及捆扎固定具体要求如下: 标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标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DFAC40232020 共 26 页 第 15 页 图 17 图 18 图 19 图 20 a)不论采用 上述 那种捆扎固定方式,捆扎固定后的护套不得在线束上窜动; b)图 17 中要求护套张开的平面应与扁平状的接线端子安装平面平行,且护套中 用于保护螺栓部分的中心线应与扁平状的接线端子的孔轴相重 合; c)图 18 中要求护套的开口平面应与扁平状的接线端子安装平面平行,且扁平状的接线端子的孔轴应位于护套开口方向的中心位置; d)图 19 中要求护套的开口平面应与蓄电池接线柱安装大圆孔所在平面平行,且蓄电池接线柱安装大圆孔孔轴应位于护套开口方向的中心位置; e)图 20 中要求护套的开口平面应与片式接线端子安装平面平行,且护套中用于保护接线螺栓部分的中心线应与片式接线端子的孔轴相重合; f)其余护套捆扎固定方式应参考上述 4 张示意图进行,并满足图纸规定。 标 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标记 处数 通知书号 签 字 DFAC40232020 共 26 页 第 16 页 电线束中各零部件应装配正确、齐全、接插件在塑料护套中应 插 到位置并锁紧,不得斜歪、松动、滑出及错位。 干区与湿区 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 开现象。 密封 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图 21 所示的 a 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图 21 密封塞安装示意图 湿区 接点的绝缘处理部位经防水试验后绝缘电阻不低于 100MΩ。 电线与 端子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 电线与 端子 及电线与电线间的连接应优先 采 用压铆工艺,也允许采用其它先进 工艺。 采用压铆工艺时,导体不应压断,接点横断面应符合 QC/T 29106- 2020 附录 A 的要求。 图纸上定义为电源线(含各种正极线,负极线,搭铁线等)的线束,端子与电线连接处必须压紧,并挂锡。 电线 (非电源线)与 U 形,环行等金属插片连接时,连接 点要求用热缩管进行密封,如图 22所示,密封后的热缩管的长度不得少于 20mm。 标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