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和玉米高效规模种植新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工作总结内容摘要:
, 完成了基于 GIS技术的低温冷害的精细化灾害区划 , 实现了基于 GIS 技术的广西水稻和玉米 低温冷害实时监测预警评估。 同时, 依据广西 水稻 和玉米 低温冷害特征规律和精细化灾害区划,从趋利避害防灾减灾角度, 确定了广西 水稻 和玉米 的 安全播种期、移栽期、 齐穗期,优化 了 种植结构与品种布局, 创建了水稻 和玉米低温冷害防灾减灾 技术措施。 开展 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 在灌阳、南丹、靖西、田阳、陆川、宁明开展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创造了广西水稻单产记录。 2020年,由广西区农业厅组织的以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的区内外科研、教学、统计等组 成的专家验收组,对灌阳县黄关镇百亩超级稻超高产攻关技术进行现场 5 测产验收, 平均亩产 , 最高亩产突破 900公斤大关,达到,实现广西杂交水稻生产的历史性飞跃。 三 、项目完成情况 (一) 技术指标 完成情况见表 1。 表 1 课题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对照表 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 研究形成杂交稻高产繁制种技术规程 1套。 研究形成杂交稻种子生产技术 1 套,并制定技术标准。 摸清新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和高产特性,总结出一套高产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研究制定了特优 582 品种特性、高产制 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 研究制定了玉米新品种特性、高产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研究形成水气平衡栽培法、轻简抗逆育秧技术、玉米 “三定 ”技术规程。 研究制定了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技术、轻简抗逆育秧技术规程、玉米 “三定 ”栽培技术规程。 研发出一套基于 GIS 技术的广西水稻、玉米低温冷害的监测预警技术方法,研究制定针对水稻、玉米低温冷害的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研究制定了水稻、玉米低温冷害 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及 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研究集成适应现代生产的水稻和玉米高效规模种植配套新技术,使产量提高 10%以上,成本降低 10%以上。 研究制定了水稻和玉米高效规模种植配套新技术,使产量提高 10%以上,成本降低 10%以上。 (二) 经济 指标 完成情况见表 2。 表 2 课题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照表 作物 目标任务 完成情况 面积 (万亩 ) 亩增产 (公斤 ) 总增产 (吨 ) 新增产值 (万元 ) 面积 (万亩 ) 亩增产 (公斤 ) 总增产 (吨 ) 新增产值 (万元 ) 水稻 100 40 40000 8000 玉米 30 30 9000 1350 6 四 、项目取得的成果 项目取得成果见表 3。 表 3 项目取得成果情况表 成果类型 取得 情况 示范成果 2020~ 2020 年 , 在 桂平 、北流、 全州 、 横县 、 靖西 、 都安 6 个县(市) 开展了水稻和玉米高效规模种植新技术示范推广。 累计 示范推广 水稻高效规模种植新技术示范 万亩 ,亩增产稻谷 公斤 ,新增稻。水稻和玉米高效规模种植新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工作总结
相关推荐
— 最大孔隙比; emin— 最小孔隙比; Gs— 土粒比重; 按下式计算相对密实度: minmax0max ee eeDr ddddddr pD )( )(m i nm a xm a xm i n 式中: Dr— 相对密实度; eo— 天然孔隙比或填土的相应孔隙比; d— 天然干密度或填土的相应干密度, g/㎝ 3。 最小与最大干密度应进行二次平行试验,取其平均值
要求。 止漏环在工地装焊前,安装止漏环处的转轮圆度应符合 的要求;装焊后,止漏环应贴合严密,焊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止漏环需热套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分瓣转轮止漏环磨圆时,测点不应少于 32 点,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圆度应符合 的要求。 分瓣转轮应在磨圆后按 要求作静平衡试验。 试验时应带引水板,配重块应焊在引水板下面的上冠顶面上,焊接应牢固。 转轮静平衡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氧工艺的污水处理厂。 因此,可以讲水解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是我国独立自主开发的污水处理工艺,为我国的水污染控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以上的这一系列实践过程中,通过对各种不同工艺流程的推广应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生产性工程进行总结,以满足研究、设计和应用三方面要求。 水解 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_secr t 1 目 录第一节 水解(酸化)工艺与厌氧工艺 3一、基本原理 3二、水解 好氧工艺的开发 4三
保持一定的湿度,可采用洒水等方法进行养生。 洒水养生一般不少于7天,养生期间封闭交通,如不能封闭时,须得到监理工程师批准,将车带限制在15km/h以下,且应禁止车辆通行。 沥青砼面层的施工方案材料的进场及检验各种原材料必须要经有关试验人员检验确认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方可进场。 进场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否则不许使用。 对原材料的要求:(1)细集料:采用优质、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