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艺学教案简化版内容摘要:
钙: 3CaO SiO2, C3S, 60~ 70%; 硅酸二钙: 2CaO SiO2, C2S, ≈ 20%; 硅酸盐矿物 铝酸三钙: 3CaO Al2O3, C3A, 7~ 15% 铁相固溶体: 4CaO Al2O3 Fe2O3, C4AF, 10~ 18% 熔剂矿物 次要矿物:游离氧化钙( ƒ CaO)、方镁石(结晶氧化镁)、含碱矿物和玻璃体。 ( 1) .硅酸三钙 a 水化较快,水化热较高 b 凝结时间正常 c 早强较高,强度值高,强度增长率大 d 抗水性 较差 ( 2) . 硅酸二钙 a 水化慢, 28d 只水化 20%左右 b 早强低,后期强度高 c 水化热低,抗水性好 工艺: a 磨细 水化加快,早强提高 b 掺外加剂(如 CaCl2) 水化加快 (3).铝酸三钙 a 水化迅速,凝结较快,如不加石膏等缓凝剂,易使水泥急凝; b 早期强度较高,但绝对值不高,其强度 3d 之内大部分发挥出来,以后几乎不增长, 甚至倒缩; c 水化热高; d 干缩变形大,脆性大,耐磨性差; e 抗硫酸盐性能差 (4). 铁铝酸四钙 a 水化速度在早期介于铝酸三钙与硅酸三钙之间,但随后的发展不如硅酸三钙; b 早期强度类似于铝酸三钙,而后期还能不断增长,类似于硅酸二钙; c 水化热较铝酸三钙低,抗冲击性能和抗硫酸盐性能较好。 四种矿物性能比较 : 28d 内绝对强度: C3S> C4AF> C3A> C2S 水化速度: C3A> C4AF> C3S> C2S 水化热: C3A> C3S> C4AF> C2S (5)次要矿物 a. 玻璃体 ◇形成 部分熔融液相被快速冷却来不及结晶而成为过冷凝体 ◇主要成分 Al2O Fe2O CaO、 MgO、 R 2O ◇含量 取决于液相量及冷却条件 ◇性能 不及晶体稳定,水化热较大;可改善熟料性能与易磨性。 b. 游离方镁石( MgO) 方镁石含量越多,晶体尺寸越大,引起的破坏越严重; 工艺:熟料冷却速度越快,方镁石晶体越小,含量越少。 ( fCaO) 是指熟料中没有以化合状态存在而是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 ◇ 游离氧化钙的种类及其对安定性的影响 种类 产生原因 特点 对水泥安定 的影响性 欠烧fCaO 熟料煅烧过程中因欠烧、漏生,在 1100~1200℃低温下形成 结构疏松多孔 不大 一次fCaO 因配料不当、生料 过粗或煅烧不良,尚未与S、 A、 F 反应而残留的 CaO 呈 “死烧状态 ”,结构致密 大 二次fCaO 熟料慢冷或还原气氛下, C3S 分解而形成的 经过高温,水化较慢 较大 熟料的率值 率值: 熟料中各主要氧化物含量之间比例关系的系数。 可表示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之间的关系,水泥熟料的性能及其对煅烧的影响。 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率值是水泥生产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 我国主要采用硅率( SM 或 n)、铝率( IM 或 p)、石灰饱和系数( KH)三个率值。 ( 1)硅率 (硅酸率)。水泥工艺学教案简化版
相关推荐
和重叠宽度控制在 50cm 以上。 粉碎、拌和时进行质量检验(筛分、EDTA滴定法)并根据检验结果适当调节拌和遍数。 拌和完成的标志是混合料色泽一致,没有灰团,灰条,且水份合适均匀。 当拌和料粒径在规定值( 15mm)以下时,应立即检测 水泥 剂量,采用 EDTA 滴定法快速测定。 若 水泥 量不足,需及时补撒 水泥 ,然后重新拌和至符 合要求。 路基填料的最大粒径应符合规范要求。 水泥
大,则采取挖去多余部分或回填至高出设计标高 20~30cm 处。 进行碾压夯实。 测量放样 根据布设的导线点和水准高程对水泥搅拌桩作业段进行测量,定出边线并根据设计要求配合钢尺丈量、竹签定位定出水泥搅拌桩具体位置。 钻机就位 开工前或因故长度发生变化时, 必须用钢尺对钻杆进行标定。 钻机就位前必须对施工场地平整, 施工中始终保持搅拌桩机底盘的水平和导向架的垂直,搅拌桩的垂直偏差不得超过 1%
,晶体较大,一般达 1020um,往往聚集成堆分布,形成矿巢,且包裹在熟料矿物之中,并受到杂质离子的影响,生成 CH 的反应很 慢,通常要在加水 3d 以后反应明显,到水泥混凝土硬化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才完全水化。 影响:与水作用生成 CH 时,体积膨胀 %,在已感化的水泥石内部造成局部膨胀应力。 由于熟料中的 fCaO 往往成堆聚集,随着 fCaO 含量的增加,在水泥石内部产生不均膨胀
进料,库顶安装了人孔、过压阀、低压阀和料位指示器等部件; B 、库底分为 7 个完全相同的六边形卸料区,每个区的中心设置了一个卸料口,上边由减压锥覆盖; C 、卸料口下部与 卸料阀及空气斜槽相联,将生料送到库底中央的小混合室中。 库底小混合室由负荷传感器支承,以此控制料位及卸料的开停; D 、每个六边形卸料区又被划分成 6 块三角形小扇面。 物料卸出的过程中,产生重力纵向均化的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