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九甸峡内容摘要:
荐的计算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 R, 1 5 lR h m n= ( ) 式中: lh ——设计波高, V D= m; m——坝坡坡率,取 m=; n——坝坡护面糙率 ,上游拟采用浆砌石勾缝,取 n=。 由于所给的设计资料中只有多年平均风速 V0=10m/s,故 取 正常和非常运用情况波高均为: mh l 6 16 3/14/5 ,则 mR 0 1 0 2 1 。 两种计算成果见表。 表 坝顶高程计算结果 运用情况 静水位 ( m) 波浪爬高 R( m) 壅高 e (m) 安全超高 A( m) 计算坝顶 高程 Z 计( m) %沉陷 ( m) 竣工时的坝顶高程 Z(m) 设计情况 0 较核情况 0 坝顶高程最终结果为:。 验算:坝顶高程 : 设计洪水位 +, 即 +=;校核洪水位。 所以满足要求。 自行绘制剖面简图。 本土石坝的防渗体为粘土心墙。 防渗体尺寸 1)心墙顶宽及坡率 土质防渗体的尺寸应满足控制渗透比降和渗流量要求,还要便于施工。 参考教材及规范,心墙顶部考虑机械化施工的要求,取 ,边坡可取 1:。 2)防渗体超高 防渗体顶部在静水位以上超高,对于正常运用情况(如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心墙为~ ,取 ,最后防渗体顶部高程取为 +=。 3)心墙底宽 本设计粘土允许坡降 4][ J , 上下游最大作用水头差 H==(下游无水工况),故墙厚 T≥ H/[J]=。 由以上数据,心墙底宽= 3+( +) 2=,满足 要求。 防渗体保护层 215 心墙顶部应设保护层,防止冰冻和干裂。 保护层可采用砂、砂砾或碎石,其厚度不小于该地区的冻深或干燥深度,此处取 ,上部碎石厚 50cm;下部砾石厚 30cm,具体见坝顶部构造。 自行绘制构造简图。 坝体排水设计 排水设施选择 常用的坝体排水有以下几种型式:贴坡排水、棱体排水、坝内排水、以及综合式排水。 1)贴坡排水:不能降低浸润线,多用于浸润线很低和下游无水的情况,故不选用。 2)棱体排水:可降低浸润线,防止坝坡冻胀和渗透变形,保护下游坝脚不受尾水冲 刷,且有支撑坝体增加稳定的作用,且易于检修,是效果较好的一种排水型式。 3)坝内排水:其中褥垫排水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差,易断裂,且难以检修,当下游水位高过排水设施时,降低浸润线的效果将显著降低;网状排水施工麻烦,而且排水效果较褥垫排水差。 坝址附近有丰富的石料可开采,其石料质地坚硬,可以利用,做堆石料棱体排水。 综合以上分析选择棱体排水方式。 堆石棱体排水尺寸 顶宽:。 内坡: 1: ,外坡 1:。 顶部高程:须高出下游最高水位对 2级坝不小于。 通过设计洪水位 流量时,相应下游最高洪水位 ;假定通过校核洪水位 流量时,相应下游最高洪水位。 超高取 ,所以顶部高程为 +=。 反滤层和过渡层 设计规范及标准 1)保护无粘性土料(粉砂、砂、砂砾、卵砾石、碎石等)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规定,对于与被保护土相邻的第一层反滤料,建议按下述准则选用: D15/d85≤ 45 , D15/d15≥ 5。 同时要求两者的不均匀系数 Cu=d60/d10 及 D60/D10≯ 5~ 8,级配曲线形状最好相 似。 式中: D15—— 反滤料的特征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占总土重的 15%; d1 d85—— 被保护土的控制粒径和特征粒径,小于该粒径的土分别占总重的 15%及 85%。 上述两式同样适用于选择第二、三层反滤料 ,当选择第二层反滤料时,以第一层反滤料为被保护土,二选择第三层反滤料时,则以第二层反滤料为被保护土。 216 按此标准天然砂砾料一般不能满足要求,须对土料进行筛选。 2)保护粘性土料 粘性土有粘聚力,抗管涌能力一般比无粘性土强,通常不用上述两式设计反滤层,而用以下方法设计。 ①满足被保护粘性土的细粒不会流失 根据被 保护土的小于 含量的百分数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当被保护土含有大于 5mm 的颗粒时,则取其小于 5mm 的级配确定小于 的颗粒含量百分数及计算粒径 85d。 如被保护土不含有大于 5mm的颗粒时,则按全料确定小于 85d。 的颗粒含量大于 85%的粘性土,按式 D15≤ 9 d85设计反滤层,当859 mm ,取 15D 等于。 的颗粒含量为 40%~ 85%的粘性土按式 D15≤ 设计反滤层。 的颗粒含量为 15%~ 39%的粘性土按式mmdAD ))(40( 8515 设计反滤层。 式中, A 为小于 时颗粒含量 1%。 若854 0 7d mm. ,应取。 ②满足排水要求 以上三种土还应符合式 15 154Dd ,以满足排水要求。 式中 15d 应为被保护粘性土全料的 15d ,若 154 mm 时 15D 不小于。 3)护坡垫层 同样应满足土粒不流失及足够的透水性要求,但标准可降低些,建议按下式的简便方法选择粒径。 10)(/)( 8515 垫层块石 dD , 5)(/)( 8515 垫层下被保护土层垫层 dD。 设计结果 由于设计原始资料中没有提供各土、砂、石料的颗粒级配情况,这里无法用计算的方法进行反滤层的设计,只能参考相关规范和已建工程进行初步设计。 初步拟定结果分述如下。 1)防渗体周边部位 第一层: d50=,厚 20cm ;第二层: d50= ,厚 30cm。 2)排水部位 第一层: d50=30mm,厚 20cm ;第二层: d50=90mm ,厚 60cm。 坝顶及心墙反滤层,棱体排水及反滤层、岸坡排水、护坡详图见图纸。 3)护坡垫层 见下面的护坡设计。 自行绘制构造简图。 217 护坡设计 1)上游护坡:采用目前最常用的浆砌石护坡。 护坡范围从坝顶一直到坝脚,厚度为 40cm,下部设厚度均为 20cm 的碎石和粗砂垫层。 2)下游护坡:下游设厚度为 40cm 的碎石护坡,护坡下面设厚度为 40cm 的粗砂垫层。 自行绘制构造简图。 顶部构造 1)坝顶宽度 对中低坝可取 5~ 10m,此处取 B=。 2)防浪墙 采用 C20水泥浆砌块石防浪墙。 墙身每隔 15m布置一道设有止水的沉陷逢,墙顶设有高 的灯柱。 3)坝顶盖面 以防止防渗体(粘土心墙)干裂、冻结和雨水冲蚀,在粘土心墙顶部设置保护层,厚度为80cm,分为两层,上层碎石厚度为 50cm,下层砂砾厚度为 30cm。 马道和坝顶、坝面排水设计 马道 第一级马道高程为 ,第二级马道高程为 ,马道宽为。 坝顶排水 坝顶设有防浪墙,为了便于排水,坝顶做成自上游倾向下游的坡,坡度为 2%,将坝顶雨水排向下游坝面排水沟。 坝面排水 1)布置 在下游坝坡设纵横向排水沟。 纵向排水沟(与坝轴线平行)设在各级马道内侧。 沿坝轴线每隔 200m 设置 1 条横向排水沟(顺坡布置,垂直于坝轴线),横向排水沟自坝顶直至棱体排水处的排水沟,再排至坝趾排水沟。 纵横向排水沟互相连通,横向排水沟之间的纵向排水沟应从中间向两端倾斜,坡度取 %,以便将雨水排向横向排 水沟。 坝体与岸坡连接处应设置排水沟,以排除岸坡上游下来的雨水。 2)排水沟尺寸及材料 ①尺寸拟定:由于缺乏暴雨资料,所以无法用计算的方法确定断面尺寸,根据以往已建工 218 程的经验,排水沟宽度及深度一般采用 20~ 40cm,本设计取 30cm。 ②材料:排水沟通常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预制块。 综合考虑选用浆砌石块石。 自行绘制构造简图。 地基处理及坝体与地基岸坡的连接 地基处理 结合本坝坝基情况,据坝轴线剖面图: 1)河槽处:水流常年冲刷,基岩裸露,抗风化能力强,且钻 1处岩芯获得率都比较高。 吸水量 也较低,故只需清除覆盖层即可,挖至基岩即可。 2)钻 2及右岸河滩:覆盖层和坡积物相对较厚,钻 2 处的上层岩芯获得率只有 12%,岩层裂隙较为发育,拟采用局部帷幕灌浆。 3)平山 嘴大溶洞:经勘探后分析对大坝及库区均无影响,为安全起见,可修筑土铺盖,用水泥砂浆填缝。 铺盖同时还应与粘土心墙相连,向上库区及右岸延伸展布,将岩溶封闭。 坝体与地基的连接 1)河槽部位(即钻 1部位),岩芯获得率及吸水量均能达到要求,采用在心墙底端局部加厚的方式与地基相连。 2)钻 2到右岸河滩:上部岩层裂隙较发育,岩芯获得率只有 12%。 而覆盖层也较左岸厚,采用截水槽的方式与基岩相连。 截水槽可挖至基岩以下 深处,内填壤土。 截水槽横断面拟定:边坡采用 1: ;底宽,渗径不小于( 1/3~ 1/5) H,其中 H为最大作用水头(下游无水时为 ),底宽取 1/ =。 坝体与岸坡的连接 左坝肩到左滩地,坡积风化层 5~ 10m,需彻底清除,左岸坡上修建混凝土齿墙,岸坡较陡,开挖时基本与基岩大致平行。 右坝肩到右滩地坡积风化层处理与左岸相同,基岩开挖角不宜太大。 渗流计算 渗 流计算的基本假定 1)心墙采用粘土料,渗透系数 K= 1 106cm/s;坝壳采用砂土料, 渗透系数 K= 1 102cm/s,两者相差 104 倍,可以把粘土心墙看作相对不透水层,因此计算时可以不考虑上游楔行降落水头的作用。 下游设有棱体排水,可近似的假设浸润线的逸出点为下游水位与堆石棱体内坡的交点。 下游坝壳的浸润线也较平缓,接近水平,水头主要在心墙部位损失。 2)土体中渗流流速不大且处于层流状态,渗流服从达西定律,即平均流速 v 等于渗透系 219 数 K与渗透比降 i 的乘积, v=K i。 3)发生渗流量时土体孔隙尺寸不变,饱和度 不变,渗流为连续的。 渗流计算条件 渗流计算应考虑如下组合,取其最不利者作为控制条件: 1)上游正常高水位,下游相应的最低水位; 2)上游设计或校核洪水水位,分别相应的下游水位; 3)对山游坝坡稳定最不利的库水降落后的水位。 这里缺乏有关设计数据,所以拟定用如下工况进行渗流计算: 1)设计洪水位(即正常水位) ,相应下游的最低水位(取 发电调节流量 Qp=时,相应下游水位 ) ; 2)校核洪水位 ,相应下游的水位 (取发电最大引用流量 Qmax=28 m3/s 时,相应下游水位 )。 渗流分析的方法 采用水力学法进行土石坝渗流计算,将坝内渗流分为若干段,应用达西定律和杜平假设,建立各段的运动方程式,然后根据水流的连续性求解渗透流速、渗透流量和浸润线等。 计算断面及公式 本设计仅对河槽处最大断面进行渗流计算。 假设地基为不透水地基。 222qy x Hk=+ , 2222ehHqk L= 大坝剖面图1: 1: 3. 2 51: 1: 1: 2. 7 51 : 3 .01: 1: 2 . 02 . 02 . 02 . 0浸润线 单宽流量 将心墙看作等厚的矩形,则其平均宽度为: )(21)(2121 。 坝轴线到下游坝趾处的宽度: D=3+( ) +2+( ) +( ) +2+( ) = L=Dδ /2[( ) ++( Z 下 ) ]=+ 下。 已知 Ke= 1 106cm/s; K= 1 102cm/s。 通过心墙段的单宽流量 为 2211 ()2eek H Hq d=; 220 通过心墙下游坝壳段的单宽流量为 2222 ()2ek H Hq L=。 计算简图见图 自己画 ,具体计算结果见表。 表 心墙及其下游坝壳单宽流量计算结果 计算情况 Z 上 ( m) Z 下 ( m) H1 ( m) H2( m) d ( m) D ( m) L (m) q (1 105m3/(s m) He (m) 正常蓄水位 校核洪水为 总渗流量的计算 从地形地质平面图上可大致量得大坝沿坝轴线长 L=400m,沿整个坝段的总渗流量 Q=m Lq,式中 m 是考虑到坝宽、坝厚、渗流量沿坝轴线的不均匀性而加的折减系数,取 = , Q 正 = 400 105=。水工建筑物课程设计-九甸峡
相关推荐
米 3/秒 4340 校核水位泄水能力 米 3/秒 4430 电 站 引 水 管 道 水管道进口底高程 米 三条引水管 管线长度 米 管 径 米 最大引水流量 米 3/秒 104 每条引水道 工作闸门 扇-米 米 3- 57 平板钢闸门 工作闸门启闭机 台 3 24070 吨液压 平板检修门 米 米 5 式共用一扇 检修门启闭机 台 1 400/25 吨门机 电 站 主厂房尺寸 (长 宽 高 )
全的前提下迅速消除故障,尽力缩小或减轻事故;同时在可能的范围内维持发电。 监察性巡视:水工维护人员应每季会同站长及有关工作人员对所有水工建筑物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决定小修项目工期,并处理可以处理的外露及隐形缺陷;同时检查水工人员日常维护工作质量。 站长在每次大修前应组织维护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决定大修的项目和工期,同时检查水工人员的日常维护工作质量。 上述二种监察性巡视可以结合
、乙炔瓶等接触,绝缘破损处应该及时采取措施或更换。 ⑰雨天在室外工作,必须穿绝缘性能良好的胶鞋,并有可靠的防雨措施。 在潮湿地点进行焊接时,应站在干燥或铺有橡胶布的木板上或穿胶鞋。 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面罩、手套和鞋罩等,不得穿潮湿衣服、鞋子、手套进行工作,禁止将上衣束在裤腰上。 ⑱氧气瓶、乙炔瓶不准沾染油脂,手上和 衣服上有油的人禁止接触氧气瓶和乙炔瓶。
底工作,整改自身火灾隐患。 重点落实冬季大风天,尤其是加强夜间的防火工作,认真抓好夜间值班、重点部位、火源、电源、消防设施及锅炉房安全管理等工作 ,切实根除火灾隐患。 第三阶段: 全国“两会”闭幕后 2 日内 ,为总结验收阶段。 在自查整改阶段结束后,及时进行工作总结。 三、工作重点及任务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要求,幼儿园的工作重点是:消除和整改学校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 全力整改和控制电线老化
土保持设施进行了专项验收,为同类项目的验收工作积累了经验。 为切实做好我省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工作,我厅与交通厅于 XXXX年 12 月联合发出了“关于做好公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验收要 求及条件,以使DOC 格式,方便 您的 复制修改删减 推进我省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工作的开展。 加强对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