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各章重点总结内容摘要:

基本路线的 : A、 主要内容 : ( P147)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艰苦创业 ) B,、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的统一:( 149) 基本纲领 :(P151),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 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知道,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 面。 发展战略: 三步走战略 A 内容 :( P155) :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比1980 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B 战略的特点 意义:( P156)。 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统一。 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长期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P156) 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 提出五个方面更高要求: ,努力实现经济友好又快发展。 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 质。 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 、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P161) : 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 : 是一场新的 伟大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P163),主要矛盾理论( P165) 三个有利于:思想内容:( P167)邓小平在 1992 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改革、发展、稳定的。 关系 (P168):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 前提。 经验和主要原则: (P169) 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P170)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P171) 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P172) 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P174)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① 计划经济弊端( P179) ②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内涵: ( P182) 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 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 基本特征: ( 184)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 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86)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依据 ( P187) 公有制:( 188) 内容: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 主体地位: (两个方面 ) 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性质: 体现在归属权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上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实现形式: 股份制 非公有制:( 191)内容: 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按劳分配实行的前提是公有制经济环境下 )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P19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P194)①实质: 按对生产要素的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②内容: ( 1)按劳动生产要素分配( 2)按资本要素分配( 3)按管理和知识产权要素分配。 深化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分配制度: ( P195) 第一, 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第二 , 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收入差距的存在)。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 200)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 8,、促进国民经济有好又快发展( 201) ①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快有机结合。 ( 201) ②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03)创新型国家 : (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 ③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型工业化道路( 207) 新型工业化道路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油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以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的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 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10)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总要求:即生活发展(是中心环节)、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⑤ 统筹区域发展( 212) 5 个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1)内在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2)重要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3)保护生态环境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殊色社会主义政治 A: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220) :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 一:①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大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②四大制度 : 人民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