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大桥连续梁边跨现浇段、合拢段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进行验算和检查,满足稳定性、承载能力和安全要求后才能进行预压。 ( 2) 预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钢平台各部位连接是否牢固可靠,并做好各测点原始测量记录。 (3)预压位置为边跨现浇段施工钢平台,预压时需左右均匀对称压载, 防止出现 过大偏载,堆载顺序为横向从中线至两侧方向,纵向由靠近墩身至边跨合拢段方向。 ( 4)砂袋错开堆放,上层比下层横桥向减少一袋,确保砂袋的稳定性。 ( 5) 加载材料应做好防水 措施,防止被水浸泡后加载重量变化。 ( 6)预压变形观测应采用水准仪 ,按水 准测量要求作业。 17 模板方案 模板是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荷载,接缝密实,不漏浆。 模板结构包括底模、外侧模及翼缘模、内模、封端模。 成型后模板的强度及刚度应满足要求 模板表面平整光洁装拆操作方便。 ①箱梁模板采用 20mm 厚 122 ㎝ 244 ㎝定尺胶合模板,根据箱梁结构尺寸现场加工;翼缘板支架顶设可 调高度顶托,顶托上先横向铺 10 10cm 方木,再纵向铺 10 15cm 方木,侧模外加固采用双根碗扣式脚手架配直径 16mm钢筋对拉加固对拉筋纵向间距 60cm。 ② 内腹板、顶板及横隔板模板用胶合板组拼; ③封端模箱梁外伸钢筋及孔道数量较多 封端模采用自制木模板,在外伸钢筋与预应力管道处割孔并用短钢筋与外伸钢筋固定。 ④模板施工要点: 自制钢模在加工时应保证模板平整度采用合理的加工及焊接工艺减少模板变形确保加工精度。 侧模与底模之间在底模板侧边贴一层双面胶 以防止底口处漏浆。 在已搭设好的钢平台上,现浇箱梁翼缘板底模及顶板内模均采用满堂支架的方法支撑 ,横向及纵向间距均为 60cm,立杆采用对接,上 18 下对接采用螺栓连接,接头错开 50%;底板模板利用可调支撑托架支撑,下方间距 30cm, 最底层 纵向间距均为 60cm;侧模采用双层蝴蝶扣、配直径 16mm 钢筋对拉加固。 纵向、横向剪刀撑按每四榀布设一道,剪刀撑的斜角为 45~ 600。 具体见附图。 钢管支加材料: 钢管:采用轮扣式钢管脚手架,外径Φ 48mm,壁厚 ; 方木: 10 10cm、 10 15cm; 可调顶、底托:可调节高度 60cm; 蝴蝶扣及Φ 16钢筋 模板安装顺序为:底模→外侧模及翼缘模→内模→封端模;脱模顺序为封端模→内顶模→内侧模→外侧模及翼缘模→底模(合拢、张拉完成后拆除)。 模板安装流程 ①安装前检查:板面是否平整、光洁、有无凹凸变形及残余粘浆,模板接口处要清除干净;所有模板连接端部和底脚有无碰撞而造成影响使用的缺陷或变形,振动器支架及模板焊缝处是否有开裂破损,如有均要及时整修。 ②铺设底模:采用人工为主机械配合的方式施工。 底模板安装前要考虑支架的弹性变形对悬臂梁线型的影响。 ③侧模安 装:先使侧模吊装到位,与底模板的相对位置对准,用 19 顶压杆调整好侧模垂直度,侧模安装完后,上好全部拉杆。 调整其它紧固件后检查整体模板的长、宽、高尺寸及不平整度等,并做好记录。 不符合规定者,要及时调整。 ④内模安装:内模安装要根据模板结构确定,内模为拼装式结构,采用吊装方式安装内模。 内模安装完后,严格检查各部位尺寸是否正确。 内模的定位措施:采用内模的底面中间一定宽度范围的模板断开的方法和底板混凝土初凝前再浇筑箱梁腹板混凝土的施工方案,减少混凝土对内模的浮力。 禁用高频振动器,采用 振捣 棒 振捣 ,降低混凝土内气泡上升速度,有效的减少了气泡上升带动内模上浮的冲击力。 在顶板钢筋上垂直加焊固定长度的定位钢筋顶紧内模防止内模上浮,且可用来检测顶板混凝土厚度及钢筋保护层厚度。 内模两侧与外膜与外膜采用钢筋对拉固定亦可有效固定定位。 ⑤端模安装:将波纹管逐根插入端模各自的孔内后,进行端模安装就位。 安装过程中逐根检查是否处于设计位置。 端模安装要做到位置准确,连接紧密,侧模与底模接缝密贴且不漏浆。 ⑴、制作模板前首先熟悉施工图和模板配件加工图,核实工程结构或构件的各细部尺寸,复杂结构应通过放大样,以便能正确配制。 ⑵、安装模板时要注意预埋件的安装,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确保每孔梁上预埋件位置准确无误,无遗漏。 20 ⑶、模板的接缝必须密合,如有缝隙,采用 107 胶堵塞严密,以防漏浆。 ⑷、模板需要除锈并使用脱模剂,在使用过程中做好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和变形。 边跨、 中跨合拢方案 中跨及边跨合拢段:合拢顺序为先边跨后中跨,在边跨合拢施工结束并张拉了预应力束后,再进行中跨合拢段的施工, 边跨 合拢段拟采用 钢平台进行,中跨合拢段拟采用 吊架施工,吊架底板采用挂蓝底板。 边跨合拢段施工 边跨合拢段采用 钢平台 进行施工。 悬臂梁浇筑到合拢段时,挂篮回退一定距离, 同步拆除 ,进行合拢段施工。 合拢段采用在悬臂的 单端设置水箱配重方式施工,配重 为 1/2边跨合拢段混凝土重量,安装劲性骨架后,对边跨合拢段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浇筑边跨合拢段混凝过程中,随着混凝土的浇筑不断对边跨悬臂端配重进行 等量减载,直至边跨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完毕。 此时边跨配重全部卸载完毕,完成边跨合拢段的合拢。 中跨合拢段施工 合拢施工是连续梁体系转换的重要环节,对保证成桥质量至关重要,合拢段采取劲性骨架锁定,在中跨悬臂端设置配重施工。 合拢前 21 使两悬臂端临时连接,保持相对固定。 具体措施是在合拢前一节段梁体分别预埋钢板,用型钢与预埋钢板焊接,以防止合拢混凝土在早期因为梁体混凝土的热胀冷缩开裂。 同时选择在一天中的低温、变化较小时段进行混凝土施工,保证混凝土处于温升前、在受压的情况下达到终凝,避免受拉开裂。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 逐渐对配重进行减载,直到混凝土浇筑完毕。 合拢前,两端悬臂高差控制在 15mm 以内。 梁端高程达到合拢精度后即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然后布置钢筋、安装预应力孔道。 布筋时底板和腹板纵向钢筋单端进行焊接,波纹管用活接头单端连接。 安装合拢段劲性骨架和合拢预应力钢束,要求迅速完成并形成刚接、焊接时在预埋件周围边混凝土浇水降温,避免烧伤混凝土,焊接完成后。 合拢段混凝土浇筑时间选择在日气温最低或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的时间区内进行,边浇筑边卸载,至合拢段浇筑结束,平衡重卸载为 0kN。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预应力筋张拉后, 将挂篮退回至 0节段附近,用塔吊配合拆除。 钢筋施工方案 模板定位复检 — 下料 — 弯制 — 绑扎 — 验收 — 封模。 ( 1)钢筋在加工时满足下列规定: 22 钢筋加工前,把钢筋表面的油漆、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清除干净;保持钢筋平顺,无局部弯曲;加工后的钢筋,表面无消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用冷拉方法矫直钢筋时,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Ⅰ级钢筋不得大于 2%,Ⅱ级钢筋不得大于 1%。 ( 2)钢筋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弯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制 作钢筋弯钩时,受拉热扎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 1800半圆型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不小于 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 3倍的直线段。 在受拉热扎带肋钢筋的末端,应采用直角弯钩,钩端的直线段长度不得小于 3d,直钩的弯曲直径不得小于 5d。 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不宜小于光圆钢筋直径的 10 倍或带肋钢筋的 12 倍。 ( 3)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 弯制钢筋宜从两 端向中部开始,逐步向两端,弯钩应一次弯成。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全长 177。 10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177。 3 23 ( 4)用光圆钢筋制作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 5倍。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 5)钢筋接头 钢筋施工注意各阶段连接筋钢筋接头位置。 钢筋接头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的位置,并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须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钢筋焊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 50%,轴心受拉区不得大于 25%;绑扎接头在构件的受拉区 ,不得大于 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 50%;钢筋接头尽量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箱梁钢筋分底板钢筋、腹板钢筋和顶板钢筋三部分。 钢筋在加工好后,分类编号码放整齐,现场绑扎成型。 ( 1)安装腹板主骨架及底板底层钢筋成型。 ( 2)安装底板波纹管及腹板波纹管就位,为保证波纹管位置准确,根据坐标调整好波纹管高度后,在纵向每 50cm 设置一道定位钢筋网片,波纹管曲线加密 15cm 一道,定位钢筋与底、腹 及顶板主筋点焊固定。 波纹管与普通钢筋相碰时,可适当移动梁体构造钢筋或进行适 24 当弯折 ( 3)安装底板顶层钢筋及腹板钢筋。 ( 4)安装顶板底层钢筋,再安装顶板波纹管,安装顶板顶层钢筋。 ( 5)保护层垫块采用塑料垫块,竖向每 50cm 一个,纵向每 100cm一个。 保护层相互错开,分散布置,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波纹管安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