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标准化施工手册内容摘要:
; ⑦高桩承台结构中,当承台及墩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将承台顶面以上的结构切 除,不得危及通航船只的安全和洪水期造成漂浮物堆积。 桩头及基底处理 ( 1) 桩头处理 :① 先由测量组准确测放出桩顶标高,并做上标 记。 ② 由人工用风镐凿除桩头浮浆及多余的混凝土(注意 预留设计要求的桩头嵌入承台的 10cm 高度),并及时将碎碴清除出基坑;③ 将 桩基声测管伸出桩顶部分切除,将声测管剩余部分压注水泥浆予以封闭;④ 修整桩头钢筋并绑扎好。 ( 2) 基底处理 :① 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基底处理,及时开始承台施工,避免基坑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 ;② 一般基坑开挖超深 ~ ,挖至基坑底标高后,应及时由人工将基底修理平整 ;③ 基底及时铺垫一层 ~ 厚度的碎石垫层,碎石垫层表面则浇筑一层厚 5cm的 C15 混凝土面层作为承台施工的底模,垫层表面要求基本平整,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177。 50mm。 承台放样 基坑施工完毕后,在基底垫层表面精确测量放出承台纵横十字轴线及标高线,并做上醒目标志。 钢筋制安 :钢筋加工按照规范要求,布置 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 模板制安 19 模板全部采用钢模板,并保证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安装必须严格按 设计尺寸进行 施工。 ( 1) 模板加工 : ① 采用钢模板;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面板合理分块,减少拼缝。 ② 模板在工厂分块制造,模板间设普通螺栓连接、拉杆固定。 模板加工要求各部位焊接牢固,焊缝外型光滑、均匀,无漏焊、焊穿、裂纹、夹渣、咬肉、开焊、气 孔等缺陷。 ③ 模板使用前须进行组拼、编号,组拼时用玻璃胶将模板拼缝涂密实、涂平整(控制拼缝在 1mm 以内),检查满足规范要求后再投入使用。 (2)模板安装 ① 在安装钢筋之前,依据承台纵横十字线用墨线弹出承台的尺寸线及模板边线,支模后再用仪器进行复合校正。 ② 模板安装前,应除锈,并涂刷脱模剂。 ③ 模板安装在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 模板分块吊装安装,按从中央向两侧拼装顺序进行拼装。 模板安装必须稳固牢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 ④ 模板根部用水泥砂浆堵严,防止跑浆。 模板及支架检验项目 模板及支架安装和拆除的检验必须符合 设计文件、 铁路施工指南和验标的规定。 混凝土灌注及养护 ( 1) 混凝土灌注 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支架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作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注。 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应清理干净。 模板如有缝隙,应填塞严 20 密。 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经混凝土泵送至施工点,混凝土分区布料、分层浇筑,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当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超过 2m 时,采用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顶部混凝土初凝前,对其进行二次振捣,并压实抹平。 大体积混凝土采用低水 化热水泥,并采用“双掺技术”(即掺加粉煤灰及外加剂),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等措施,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小混凝土的水化热。 气温较高时,泵送管加盖草袋浇水降温,并在拌和水中投放冰块,以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的入摸温度不宜高于气温且不宜超过30℃。 混凝土拌合物入摸温度宜在 5~ 30℃。 ( 2) 混凝土养护 ①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即开始抹面收浆,控制表面收缩裂纹,减少水分蒸发,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覆盖养护 ,一般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 12h 内即应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采用保湿蓄热法养护,即在承台四周及表面覆盖两层草袋、两层尼龙薄膜,草袋上下错开、互相搭接 ,使敞露的全部表面覆盖严密,形成良好的保温层 ,并应保持尼龙薄膜内有凝结水。 ② 混凝土养护时间以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环境平均温度之差小于 15℃以下为标准,至少养护 14 天。 ③ 混凝土强度达到 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需要采用冷却水管降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宜按 下列要求: (1)冷却水管安装 21 ① 为降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度,调节承台混凝土内表温差,采取在承台混凝土体内设冷却水管通水降温措施。 ② 冷却水管网按照冷却水由热中心区流向边缘区的 原则分层分区布置,进水管口设在靠近混凝土中心处,出水口设在混凝土边缘区,每层水管网的进、出水口相互错开。 ③ 冷却水管采用壁厚 2mm、直径φ 30mm 的薄壁钢管。 厚 5m 承台沿竖向布置水管网 4 层,厚 4m 承台沿竖向布置水管网 3 层,其垂直间距和水平间距均为 ;厚 承台沿竖向布置水管网 2 层,其水平间距为 ,两层网垂直间距 1m,上层网至承台顶面、下层网至承台底面距离均为;厚 承台沿竖向布置水管网 1 层,水管网沿竖向布置在承台中央;最外层水管距离混凝土最近边 1m,每层水管的垂直进出口要相互错 开。 进、出水口需引出混凝土面 1m 以上,每层水管的进出水口要相互错开,且出水口要有调节流量的水阀和测流量设备。 冷却水管接头采用软管接头。 各墩冷却水管详细布置见各墩相关图。 ④ 布管时,水管要与承台主筋错开,当局部管段错开有困难时,要适当移动水管的位置。 ⑤ 水管要与钢筋骨架或架立钢筋绑扎牢靠,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水管变形或接头脱落而发生堵水或漏水。 ⑥ 水管网安装完成后,将进、出水管口与进出水总管、水泵接通,进行通水试验,要求水管畅通且不漏水。 ⑦ 将水管网分区分层编号,将进、出水管进行编号并登记。 (2)测温管埋设 ① 为了准确测量、监控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指导混凝土 22 的养护,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承台混凝土内合理布设温度测量装置。 ② 采用埋设测温管方法进行测温。 测温管采用壁厚2mm、直径φ 30mm 的薄壁钢管。 测温管在全断面内按间距3~ 6m设置,测温管埋设时贯通承台全高,上口露出承台顶面 左右,上口不封闭,下口封闭,管内不充水。 ③ 测温管布置时不能接触水管,且须固定 ; ④ 将测温管进行编号并登记。 (3)测温监控 ①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即开始抹面收浆,控制表面收缩裂纹,减少水分蒸发,混凝土终凝后即开始覆盖养 护 ,一般混凝土浇注完毕后的 12h 内即应覆盖并保湿养护。 混凝土采用保湿蓄热法养护,即在承台四周及表面覆盖两层草袋、两层尼龙薄膜,草袋上下错开、互相搭接 ,使敞露的全部表面覆盖严密,形成良好的保温层 ,并应保持尼龙薄膜内有凝结水。 ② 通水冷却 :A、 每层冷却水管被浇注的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毕,即可在该层冷却水管内通水。 B 一般地,冷却水的流量可控制在 ~ ,使进、出口水的温差不大于6℃。 C、 冷却管排出的水,在混凝土浇注未完以前,应立即排出基坑外,不得排至混凝土顶面。 在承台混凝土浇注全部结束后,也可视具体情 况排至混凝土顶面,形成保温层,蓄水保温养护。 ③ 测温监控,指导养护 : A 混凝土温度监控 : a 测温时间:自混凝土覆盖测温点开始测温,直至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环境平均温度之差小于 20℃以下时止 ; 23 b 测温频率:一般在温度上升阶段 2~ 4h 一次,温度下降阶段 4~ 8h 一次,同时应测大气温度,并做好记录。 另外:1~ 3 天,每 2 小时测温一次; 4~ 7 天,每 4 小时测温一次;8~ 14 天,每 8 小时测温一次 ; c 测温点布置:每个测温管内沿高度每 50~ 100cm 设测温点一个;每个测温管内距承台顶面、底面各设测温点一个;每个测温管内 近冷却管网处设测温点,以观测冷却通水对混凝土中心的冷却效果 ; d 通过对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及时指导现场混凝土养生。 一般地,可通过调节冷却水流量、进水温度等方法来调控混凝土内部温度;通过改变混凝土表层养生手段调控混凝土表层温度 ; e 测定混凝土温升峰值及其达到所需的时间,定期记录冷却水管进、出水的温度,绘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曲线。 根据观测结果确定冷却水管通水量、通水时间和蓄热养护时间等,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 B 水流监控 : a 一般地,冷却水流量的大小会影响进、出口水的温差,影响冷却水和混凝土的热交换。 因此,有必要对冷却水的流量、流速、进出水口的水温进行监控 ; b 水流监控时间及监控频率均与承台混凝土温度监控同步。 ③ 温度控制标准应符合表 规定 ; ④混凝土养护时间以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大气环境平均温度之差小于 15℃以下为标准,至少养护 14 天。 ⑤混凝土强度达到 前,不得使其承受行人、运 24 输工具、模板、支架及脚手架等荷载。 表 温度控制表 序号 项 目 允许范围 1 混凝土浇筑温度(振捣后 5~ 10cm 深处的温度) ≤ 30℃ 2 内表温差 ≤ 15℃ 3 内 部最高温度 ≤ 60℃ 4 最大水化热温升 ≤ 40℃ 5 最大降温速率 ≤ ℃ /d 桩基承台混凝土 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1)混凝土施工和外观质量的检验应符合设计文件、 铁路施工指南和验标的规定。 (2)承台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的规定。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尺寸 177。 30 尺量长、宽、高各 2 点 2 顶面高程 177。 20 测量 5 点 3 轴线偏位 15 测量纵横各 2 点 4 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尺寸 177。 50 尺量各边 2 处 7. 墩台施工 墩 台 : 本标段 桥墩主要类型为圆端形实体墩、圆端形空心墩(墩高 ≥30m 时采用 薄壁 空心 桥 墩),桥台 T 型桥台。 混凝土集中供应,由混凝土输送车运输,输送泵或输送泵车泵送入模,一次浇筑成型。 无纺土工布覆盖加隔水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法养生。 墩台身混凝土施工中要采取可靠措施降低水化热,控制混凝土 表面 裂 文。 墩台身混凝土浇筑与承台混凝土浇筑一样, 25 按水平分层的方法进行,分层及混凝土震捣方法与承台混凝土施工相同,参见承台钢筋混凝土施工。 墩台身施工前 , 应将基础顶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连结钢筋。 并在基础顶面测定中线、水平 ,标出墩台底面位置。 墩身钢筋安装时,应注意钢筋的型号、数量不能用错,钢筋骨架绑扎、焊接牢固,钢筋的间距应与设计一致,排列整齐,支承垫石的预埋钢筋应牢固可靠。 保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其要求与承台钢筋绑扎一样。 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和易性符合设计文件、 铁路 施工指南和验标的规定。 在具有硫酸盐侵蚀范围内地段内的墩台,在最高水位或地面以上 1m 部分的墩台身采用抗侵蚀混凝土。 墩台身模板及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墩台身钢筋的加工安装、混凝土的施工 养护和拆模等应符合设计文件 和验标的规定。 ( 1)所用 钢筋均应有质量保证书和出厂合格证,且工地试验室应按规定进行抽样检查,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 2)钢筋在车间下料、弯制成型,再倒运至现场进行绑扎安装。 ( 3)钢筋加工弯制前,其表面的油渍、漆污、浮皮、铁锈等应清除干净,钢筋应顺直,无局部折曲,加工后表面无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 4)钢筋在加工弯制前应调直,当采用冷拉方法矫直钢筋时,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Ⅰ级钢筋不得大于 2%;Ⅱ级钢筋不得大于 1%。 ( 5)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按设计要求办理,设计 26 未提要求时则按标准弯钩制作。 ( 6)钢筋连接 墩台身主筋采用等强度镦粗直螺纹接头时,镦粗直螺纹接头应满足《镦粗直螺纹钢筋接头》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现行的各项条款要求,并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规定。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焊接接头或直螺纹接头在受拉区不得大于 50%;绑扎接头在受拉区不得大于 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 50%; b 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0 倍; c 在 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 7)钢筋安装 钢筋应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绑扎安装。 钢筋品种、规格、数量、形状、位置、间距、接头等均应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严格做好原材料抽检和接头试验工作。 钢筋骨架应绑扎牢固并有足够的刚度,且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松动或大的变形。 钢筋保护层采用水泥砂浆垫块,其强度不应小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 保护层垫块宜错开布置,一般按间距 1 米布设。 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 ~ 的铁丝 绑扎 ,按逐点改变扎丝方向( 8 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钢筋绑扎时,承台底层钢筋网在越过桩顶处不得切断。 27 ( 8)保护层 垫块应采用与主体混凝土同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产品,如施工单位自己生产,则必须实行统一集中预制,其质量保证措施必须经监理单位审核同意后方可批量生产。 否则应采用厂制垫块产品。 墩身模板及钢筋分层检查合格并签证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桥梁标准化施工手册
相关推荐
钢筋加工表面要洁净,油渍浮皮、铁锈应清除干净。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加工前要做样板,然后按照样板尺寸大批量加工,加工完毕进行检查验收,合格的钢筋应编号、挂牌堆放。 ( 4)主楼梁、柱的Φ 18 以上钢筋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钢筋接头连接新技术,采 用 I 级接头进行连接。 ( 5) 车站主体 钢筋的绑扎和安装 : 对照图纸核对钢筋直径、品种、级别、成型尺寸、规格和数量。 钢筋成型绑扎时
时补充泥浆,以确保孔内水头压力,防止塌孔。 施工工艺要点 钻孔前施放桩位点,放样后四周设护桩并复测,误差控制在 5mm以内。 进一步确定是否有障碍物,必须待甲方或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成孔施工。 钻机就位应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钻头对准孔位开启电机 10 进行开孔。 设置护筒:根据桩位点设置护筒,护筒的内径应大于钻头直径100mm,护筒位置应埋设正确稳定
检验项目 设计值 实测值 设计值 实测值 设计值 实测值 设计值 实测值 钢筋骨架尺寸( mm) 长 13822 13820 13822 13821 13822 13824 13822 13824 宽(高、直径) 2185 2182 2185 2187 1400 1402 1400 1401 弯起钢筋位置( mm) 受力钢筋排距( mm) 保护层厚度( mm) 预埋件尺寸 符合设计 □
的要求,逐项进行核查。 能基本反映工程质量情况 ,达到保证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即可通过验收。 全部项目都通过,即可在施工单位检查评定栏内打“√”标注检查合格。 安全和功能检验 (检测 )报告:这个项目是指竣工抽样检测的项目,能在分部工程中检测的,尽量放在分部工程中检测。 逐一检查每个检测报告,核查每个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程序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及规范规定,检测结果是否达到规范的要求。
构中,当承台及墩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将承台顶面以上的结构切 除,不得危及通航船只的安全和洪水期造成漂浮物堆积。 桩头及基底处理 ( 1) 桩头处理 :① 先由测量组准确测放出桩顶标高,并做上标 记。 ② 由人工用风镐凿除桩头浮浆及多余的混凝土(注意预留设计要求的桩头嵌 入承台的 10cm 高度),并及时将碎碴清除出基坑;③ 将 桩基声测管伸出桩顶部分切除,将声测管剩余部分压注水泥浆予以封闭;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