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客运专线连续梁桥施工监控方案(报送中心)内容摘要:

因此,监控工作的主要任务有: 施工过程仿真计算 按照设计施工图所确定的施工工序,以及设计所提供的基本参数,采用平面 及空间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各施工状态以及成桥状态下的结构内力(应力状态)和变形等控制数据。 主要有: (1)各施工状态下以及成桥状态下状态变量的理论数据:主梁标高(变形)、控制截面应力应变状态。 (2)施工控制数据理论值:主梁各节段立模标高。 控制测量 ( 1) 变形测量 新建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标 段混凝土连续梁 桥 施工监控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 6 在已成梁段距离端部某个位置的两侧腹板上设置观测点,做好标记、编号和记录,通过测量测点处的标高,掌握结构实际线形,为下一节段的高程控制提供依据。 挠度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观测,并在 T 构 0块中部设置一个零时参照点作校核。 ( 2) 应力测量 主要是对混凝土应力的测量,由于混凝土是逐段浇筑、逐段张拉的,因此,混凝土应力测量主要选用绝对式应力传感器。 ( 3) 温度场测量 主要在梁体的顶板、 腹板与 底板埋置温度传感器,以测出梁体的温度场。 挂篮 /支架预压 为了掌握挂篮变形的大小,要根据挂篮形式,按照不同梁段的重量及施工荷载(模板重量、施工人员数目等)分别计算相应变形。 挂篮变形要通过预压试验才能最终获得。 预压试验的方案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并应将经现场监理审批的挂篮预压试验方案报施工控制组。 边跨直线段和各主墩 墩顶梁段 采用支架现浇的施工。 在 支架投入施工使用前,需进行支架的静载试验。 静载试验方案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并应将经现场监理审批 后 报施工控制组 ,在施工监控组的指导下完成。 4 连续梁施工监控的必要性及意义 对于以上所有 监测 过程及阶段,都必须事先进行理论计算以指导施工,并于相应的施工阶段完成后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为下阶段的施工提供改进或调整建议。 新建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标 段混凝土连续梁 桥 施工监控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 7 5 测量观测点布设方法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设 水准基点的 布置 水准基点是桥梁高程的基本控制点。 每个桥的水准基点为设置在桥梁墩台最近的水准点,每 个工点的水准基点有施工单位来提供。 工作基点的 布置 工作基点是在水准基点的基础上设置的若干施工水准点, 每个桥梁墩顶上设置一个工作基点,作为后期连续梁节段施工沉降观测的基本点。 沉降观测点 布置 主梁混凝土节段 施工中进行沉降(高程) 监测 , 主梁 沉降 监测 截面 为各施工梁段的端部截面。 从箱梁 零号 节段开始,在梁段前端距端面 10cm 断面(桥纵向),沿横向 对称 布置 2 个沉降 测点。 测点采用预埋钢筋测点。 埋设的钢筋测点必须与箱梁顶板中上、下层钢筋焊接牢固,其底端要抵紧底板的底模板。 在混凝土施工中严 禁 踩踏、碰 撞。 所有 高程观测点 ,其使用期为箱梁整个悬臂浇筑施工期。 应对所有基准点和测点加以保护,不得损坏和覆盖。 箱梁梁段 端部 沉降 测点布置 考虑到桥梁施工过程中 高程 监测的重要性,桥梁对称施工过程中 高程 均需要 在温度较为恒定时间段 持续监测。 新建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标 段混凝土连续梁 桥 施工监控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 8 6 主要技术指标 沉降变形观测的主要技术指标 控制指令执行原则与允许误差 立模与预应力张拉必须在一天中相对稳定均匀温度场(一般为日出前)中完成; 立模标高允许误差: +15 ㎜、 5mm; 局部线形 控制要求 相邻节段相对标高误差不超过 177。 10 ㎜。 已浇梁段以及成桥后主梁控制误差 合拢前两悬臂相对高差 15mm;轴线偏差 15mm。 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梁段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悬臂梁段高程 +15, 5 测量检查 2 合龙前两悬臂端相对高差 合龙段长的 1/100,且不大于 15 3 梁段轴线偏差 15 4 梁段顶面高程差 177。 10 7 作业方法及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作业方法 采用支架现浇的施工工艺,监 控的主要内容为落架前后主梁的标高及控制截面应力应变变化。 初拟以下两个工况: 工况 Ⅰ: 在支架上浇注完毕后张拉预应力束; 工况 Ⅱ: 在支架拆除后。 主梁悬臂施工阶段 新建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标 段混凝土连续梁 桥 施工监控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 9 主梁悬臂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较为烦杂,主梁施工过程中主要是对主梁的结构变形和空置截面的应力应变进行监控,其中主梁的结构变形主要测试内容包括:混凝土立模标高测量、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主梁 沉降 测量、节段施工完成后 线形 状态测量。 主梁应力测试内容包括主梁 的 边 跨 、主跨的控制截面的应力, 观测时间一般定在清晨日出 和日落前后温度较为恒定的时间段。 边跨 合拢段施工阶段 边跨合拢段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为主梁的标高和控制截面应力应变的变化。 拟分为以下三个工况: 工况 Ⅰ :全桥拆除施工支架后; 工况 Ⅱ :边跨合拢段预应力束张拉完毕; 工况 Ⅲ :拆除墩顶临时锚固。 中跨跨中 合拢段施工阶段 合拢段施工是全桥的关键阶段,需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主要内容为主梁的标高和控制截面应力应变的变化。 拟分为以下四个工况: 工况 Ⅰ :安装合拢段平衡重; 工况 Ⅱ :安装劲型骨架后; 工况 Ⅲ :浇注合拢段混凝土; 工况Ⅳ:合拢段预应力束张拉完毕。 阶段施工控制验收 预应力张拉 完毕, 下一阶段施工支架立模前 ,是连续梁桥的一个阶段施工结束的标志。 一个梁段完成后,由控制方汇集所有的观测资料,由施工控制工作小组下达下一梁段施工控制指令表,并对上一梁段的控制情况作简要概述。 指令表经有关方签认后进入下一梁段施工。 连续梁桥施工 4 个梁段左右后进行一次阶段施工控 制小结,根据施工过程中变形及应力实测值和理论预测值的差异情况, 对 桥梁模型 有关设计参数作 必要的 调整 ,以利于下一阶段的预报。 新建南京至杭州客运专线标 段混凝土连续梁 桥 施工监控方案 山东科技大学 10 7 施工监控组织 安排 施工 监控 总体机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