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内容摘要:

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对刀具寿命影响。 控制措施 :正确选用切削速度、使用润滑性能好的切削液、增大刀具前角、适当提高工件材料硬度,减小加工硬化方 向。 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 1,工件材料 2,刀具前角 3,切削速度 4,切削层公称厚度 切屑的类型: 1,带状切屑 2,节状切屑 3,粒状切屑 4,崩碎切屑 切削力: Fp 平行于基面,并与进给方向相垂直,称为 背向力。 Ff 平行于基面,并与进给方向平行,称为 进给力。 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1,工件材料的影响 2,切削用量的影响 3,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 4,刀具磨损 5,切削液 6,刀具材料 切削温度 一般指前刀面与切屑接触区域的 平均温度。 刀具的寿命: 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顿标准为止所经历的总切 削时间。 影响切削温度的注意因素 : 1, 切削用量 对切削温度的影 响最大。 进给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次之。 背吃刀量对切削温度的影响最小。 2, 【 控制切削温度 必须有效的控制 切削速度 】 2, 刀具几何参数 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3, 工件材料 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4, 刀具磨损 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5, 切削液 对切削温度的影响 【 必考 】 刀具磨损: 前刀面磨损 : 较高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切削厚度 后刀面磨损 : 较 低 的切削速度和较 小 的切削厚度 前后刀面同时磨损 评价磨损的依据: 后刀面磨损量 VB 值 ( 以 1/2 背吃刀量处后刀面上测量的磨损带宽度 VB 作为刀具的磨顿标准。 ) 刀具磨损机制: 1,硬质点 磨损 2,粘结 磨损 、 散磨损 【除 硬质点磨损 之外其他四项都和高温有关。 】 切削温度高低 是影响刀具磨损的主要条件。 有效方法是 控制切削速度 刀具的寿命: 刃磨后的刀具自开始切削直到磨损量达到磨顿标准为止所经历的总切削时间,称为刀具的寿命。 机械制造技术 期末 复习资料 (机 电 )内部使用 5 影响刀具寿命的因素 : 前角、 主偏角、副偏角刀尖圆弧半径。 形成切削热的原因主要是 摩擦 和 变形 两类。 刀具的破损形式: 1,脆性破损 2,崩刃 3,碎断 4,裂纹破损 硬质合金 : 用难溶的金属化合物粉末做基体,一金属 C0 为黏 结剂,经高压制成 形后烧结而成。 切削液的作用: 【 冷却、润滑、清洗、防锈 】 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措施: 正火处理或者退火处理 前角的选择: 切削用量三要素的选用: 1,背吃刀量 2,进给量 3,切削速度 磨削过程 中,磨粒对工件的作用包括 : 1,滑擦阶段 2,耕犁阶段 3,形成切屑 三个阶段 影响磨削温度的影响: 1,砂轮速度 2,工件速度 3,径向进给量 4,工件材料 5,砂轮特性 第 四 章 车削加工 主运动是工件旋转,车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称为 车削 (选择题) 车刀在结构上可分为 整体车刀,焊接车刀和机械夹固式车刀。 可转位车刀由 ( 刀杆、刀片、刀垫、夹固元件 ) 可转位车刀的夹固机构: 杠杆式、偏心式、上压式、 楔 销式 后顶尖有 固定 顶尖和 回转 顶尖 外圆表面的光整加工 : 1,研磨 2:超精加工 第 五 章 铣削加工 铣削: 铣刀旋转作主运动,工件或铣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 铣刀的几何参数 : ( 螺旋角 W 相当于 刃倾角)、法前角、法后角。 前角的选择: 切削与前刀面磨察较大应取较大的前角。 硬质合金脆性大。 强度低,故应减小前角。 圆柱铣刀只有主切削刃,没有副切削刃,故没有副偏角,主偏 角 Kr=90 铣削要素 : 铣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侧吃刀量 切削用量的选择: 首先选择铣削深度,其次是每齿进给量, 最后是 铣削速度。 ( 1) 粗加工 ( 2) 半精加工 ( 3) 精加工 铣削方式 :【 必考 】 顺铣 :在切削部位,铣刀旋转方向与工件进给量方向相反。 (切削由薄到厚,水平力 Ff 与进给方向相反。 垂直力向下。 ) 逆铣 : 在切削部位,铣刀旋转方向与工件进给量方向相同。 (切削由厚到薄,水平力 Ff 与进给方向相同。 垂直力向上。 ) 分度头的计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