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培训11内容摘要:

企业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培训11 第八章 8、 1,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为了保护和发展民族工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比较高的市场准入制度,即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必须符合某种标准要求的商品才能进入市场,这就涉及到生产商品的厂商的合格评定问题。 产品质量的要求通常是以技术标准来保证的。 国际间通用的技术标准已逐渐为各国所采用。 因此,通过权威的认证机构对厂商的质量体系进行评价,当证明符合 “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 ” 标准的有关规定后,便确定其为合格的供应商,予以注册,发给证书。 开展质量保证(认证)活动,已经成为厂商赢得用户、占领市场必不可少的活动。 作为评定质量保证活动依据的质量保证标准,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国家标准的组成部分,并促使各国对企业内部的质量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际技术经济合作深入发展,要求各国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标准能协调一致,以便成为对合格厂商评定的共同依据。 目前风行世界的 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并迅速被世界各国所采用。 一、非关税堡垒与 根据欧盟931681些机械、玩具、建筑材料等产品要进入欧盟 15国这个拥有 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必须加贴 贴 产厂家的质量体系取得 此, 外一些发达国家面对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的问题,严格限制涉及环境污染和不利人身健康的产品进入,形成 “ 绿色贸易堡垒 ” ,提出了 “ 绿色产品 ” 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即正在兴起的国已等同采用统一环境管理标准。 而 000族标准相似,取得 要在体系中增加相应环境管理体系要素,便可同时满足 4000标准的要求。 因此推行、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立了 “ 质量保证 ” 技术委员会( 从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制定工作。 个技术委员会和十多个工作组。 国为秘书国。 国为秘书国。 国为秘书国。 经过各国专家的努力工作,于 1987年制定出一套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际标准。 即:86: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87: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87: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87: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87: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87: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其中 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1994年正式颁布,命名为 前 颁布的 19项标准已于 1995年全部被我国等同采用为国家标准,编号为19000 1994。 目前, 994年版 发布 2000年版草案: 000年版由四项基本标准及若干份支持性技术报告构成。 四项基本标准是:量管理体系 概念和术语;量管理体系 要求;量管理体系 指南;量体系审核指南。 § 8、 2 包括1、 基础标准 : 、 核心标准 : 、 支持性标准 : 表 8 8准 编号 名称 我国编号 备注基础标准术语 量管理和质量保证6583 67个术语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实施指南择使用指南19000用实施指南19000软件中的使用指南19000信性大纲管理指南暂无国标核心标准质量保证标准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19001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19002终检验和试验的保证模式19003质量管理标准量管理质量体系要素:通用指南( 1)19004量管理质量体系要素:服务( 2)19004量管理质量体系要素:流程性材料( 3)19004量管理质量体系要素:质量改进( 4)19004量管理质量计划指南暂无过标项目管理量管理项目管理指南暂无国标 在制定中技术状态量管理技术状态管理指南暂无国标质量体系审核指南核 19021量体系审核员评定准则19021核工作管理19021量设备的计量确认体系19022量过程的控制19023 量手册编制指南暂无国标质量经济性量经济性 暂无国标 制定中教育 育和培训 暂无国标 制定检验与试验验与试验记录暂无国标 制定中其中五个主标准之间的关系模型: 着牵头作用 ,它阐述了 定了选择和使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其余四个标准分为两类:一类 用于指导所有组织的质量管理,为组织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提供基本要素,是组织实施质量管理的一个基础性标准。 第二类 用于外部质量保证,为供需双方签定含有质量保证要求的合同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三种不同模式,选定的模式可作为供方质量保证的依据,并可作为需方或供需双方同意的第三方对供方质量体系进行评价的依据。 上述五个标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服务要求技术规范合同前评价需要时需要时补充要求:质量计划、检验计划、认证要求、合同准备、体系评审、认证合同结论标准的应用模型图按照上述作用形成的结构关系如下002、 9003支持性标准量保证模式的应用范围 : 1、供方证实自身质量保证能力。 2、合同签订前的评定。 3、合同签订时质量保证协议。 4、作为第三方认证的依据。 三、质量管理标准的构成: 质量管理标准有四个: 第一部分:指南; 务指南;程性材料类产品方面的补充指南; 中:质量管理指南介绍质量管理职能、管理职责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体系;质量体系结构、质量体系文件、质量体系审核、质量体系的评审和评价、质量改进等,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建立质量体系的两种推动方式(一)建立质量体系的指导思想: 1、满足组织内部实施质量管理的需要,应从满足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 2、组织内部的质量体系内容应比外部特定顾客的要求要广泛。 3、组织可按质量保证要求依据 二)建立质量体系的两种推动方式: 这两种方式可分别称之为 “ 管理者推动 ” 和 “ 受益者推动 ”。 1、管理者推动方式:即组织最高管理者首先适应市场需求,满足内部管理的需要、主动积极地推进质量管理,积极建立并实施质量体系,待质量体系基本建立后,再按外部质量保证要求,继续完善质量体系于满足内外部两种需要,其实施步骤如下图( 1)所示。 2、受益者 推动方式:为满足顾客提出的认定或认证的要求,为证实本组织的质量保证能力,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按受益者的期望建立质量体系,其实施步骤见下图( 2)所示。 最高管理者提出并积极推动质量管理学习贯彻 供质量体系实施有效证据,取得认证证书实施管理评审及内部质量审核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否图 1最高管理者根据第二方或第三方要求的认定或认证建立质量体系学习宣传贯彻 出质量体系实施有效证据,取得认证证书以 立更加全面的质量体系实施内审及管理评审提高质量体系有效性 图 2§ 8、 3质量体系的建立与审核一、质量体系的策划与设计步骤:1、教育培训,统一认识。 2、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 3、组织落实,制定计划。 4、现状调查和分析。 5、调整组织机构,合理配备资源。 6、质量体系总体设计。 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指供方自我组织的审核,又称第一审核。 它与第二、第三方的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相比较,在目的、依据和组织等方面均有不同,见下表所示:内审与外审的比较表类别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外部质量体系审核目的 评价质量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着重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完善与改进质量体系第二方质量体系审核为取得顾客信任,签订合同。 第三方审核为取得认证和注册,重点在于评价受审核方的质量体系审核依据量体系文件、法规。 此之外第二方审核还包括合同,三方质量体系文件、法规。 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