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李键研究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货币 、 存款和有价证券 ) 和其他债权。 46 表 11 国际收支平衡表 贷方 借方 1.经常账户 A. 货物 B. 服务 C. 收入 D. 经常转移 2.资本与金融账户 A. 资本账户 B. 金融账户 ( 1)直接投资 ( 2)证券投资 ( 3)其他投资 ( 4)储备资产 3.错误与遗漏账户 47 国际收支失衡 贸易收支差额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差额。 如果这一差额为正,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顺差;如果这一差额为负,代表该国存在贸易逆差;如果这一差额为零,代表该国贸易收支平衡。 (一)贸易收支差额 48 (二)经常账户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是一定时期内一国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项目贷方总额与借方总额的差额。 当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为顺差;当贷方总额小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为逆差;当贷方总额等于借方总额时,经常账户收支平衡。 49 (三)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 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是国际收支账户中资本账户与直接投资、证券投资以及其他投资项目的净差额。 50 (四)综合差额 将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进行合并,或者把国际收支账户中的官方储备与错误和遗漏剔除以后所得的余额,称为国际收支综合差额,它是全面衡量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综合指标,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差额往往就是指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 51 国际收支失衡弹性法调节 以琼 罗宾逊( )为代表 弹性论的假定条件 1. 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几乎为无穷大; 2. 假定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 3. 假定其他条件(如收入、偏好等)不变,只探讨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 52 需求弹性与薄利多销 P Q D 53 马歇尔 — 勒纳条件 1 mx 称为马歇尔 — 勒纳条件。 如果该条件能够实现,经常项 目收支状况会因本币贬值得到改善。 设 , 分别表示贬值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需 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 m54 J曲线效应 :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最初会使其贸易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贸易收支状况的恶化才会得到控制并开始好转,最终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 55 国际收支调节吸收法 运用国民收入恒等式: Y=C+I+G+XM 经移项整理后得: XM=Y(C+I+G) 以 BOP代表国际收支差额(假定转移支付为 0,即无资本流动),则有: BOP=XM=Y(C+I+G) 以 A代表国内支出总额,即 A= C+ I+ G,亚历山大将 其命名为 “ 吸收 ” ,则变为: BOP =YA 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的结果。 因此,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终都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调节。 56 国际收支货币法调节 ,即其研 究焦点不是放在出口、进口、投资、消费等一国经济活 动的实物侧面,而是放在 货币供应 方面。 ,货币理论把国际收支的货币调节放在首 位,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 57 国际收支失衡的直接管制政策 需求管理政策和汇率调整政策的实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这些政策发生效应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方能实现;二是这些政策实施后不能立即收到效果,其发挥效应的过程较长。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一国往往需要借助于直接管制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直接管制政策是指对国际经济交易采取直接行政干预的政策,包括财政管制、 贸易管制和外汇管制 等。 58 财政管制是指政府通过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来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目的的政策措施。 各国经常采用的财政管制方法主要有:①进口关税政策,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税率来限制进口数量,或者通过降低进口生产资料的关税来扶植本国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产业的发展;②出口补贴政策,如对出口商品发放价格补贴或出口退税等;③出口信贷政策,如由官方金融机构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优惠贷款等。 59 贸易管制是指政府采取的直接限制进出口数量的政策措施。 各国经常采用的贸易管制方法主要有: ① 进口配额制,即由政府规定在一定时期内部分进口商品的数量限制; ② 进口许可证制,即由政府通过发放进口许可证来限制进口商品的种类与数量; ③ 规定苛刻的进口技术标准,包括卫生检疫条件、安全性能指标、技术性能指标、包装和标签条例等;④歧视性采购政策,即要求政府部门和国营企业必须尽量采购国产品,限制购买进口商品;⑤歧视性税收,即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较高的销售税、消费税等。 6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