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申报书-轻工业职院2内容摘要:

、应用技术服务、项目开发等方面发挥强势作用。 并以此专业会同 机电一体化技术、 工业机器人 技术 、电气自动化技术 、 包装自动化技术 等专业形成专业群的建设,以重庆为中心,辐射西南地区,将本专业打造成学院的特色专业。 (二)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元形式,形成以产、学、研 、用为一体的育人模式,不断构建校企融合的课程体系,并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中积极推广;建设具有高素质的“双师素质”型教学团队;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创建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建设以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为龙头的自动化专业群。 通过五年建设,全面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我市同类院校中起到积极作用。 (三)具体指标 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建“融合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相关专业群内进行推广,实现学生、企 业单位、学校多赢。 构建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岗位能力为主线,以合作单位真实任务为载体,综合化、模块化和技 能化为一体的融合课程体系。 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课程,特别是顶岗性实习、实训课程,同时把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创业、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融入课程。 学校从 2020 年开始重点实施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学历提高及双师素质型教师培养工程”、和“管理团队能力提升工程”四大工程。 积极加强学术梯队建设,增加“双师素质”型教师比重,完善培训系统,拓宽培训目标,加强教师与行业的联系。 通过引进、培训、聘请等途径,到 2018年建成一支思想好、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学科配套、 数量足够、充满活力的适应高等职业技 术教育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鼓励教师深入合作单位挂职锻炼并参与合作单位的技术改革,积极申报科研项目。 到 2020 年建设总面积达 2500 平米、可同时容纳 300人次进行实验实训、技能鉴定的校内实习实训室 6个;校企共建 46个深度融合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每年可以承载近 300 人的实习实训任务。 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建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学生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 二、专业建设具体指标及措施 (一)构建学校、 企业 单位“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实现“五个融合” 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与课程体系、内容相融合。 与 企业 单位共建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企业真实任务为主线,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职业素质、行业群、岗位群设置课程,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有机结合。 按照合作单位真实任务对职业素质与能力的要求制定教学大纲,依据合作单位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制定课程质量标准。 学生可考取 大学计算机等级证、大学英语三级证 、维修电工证书(中级 /高级) 、 机动车驾驶证、 汽车维修电工中高级证书 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以及待开发的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中级 /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形成专业特色鲜明校企的文化环境。 ( 1)营造模拟仿真的实验实训环境和教学、科技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具有鲜明校企文化特色的“硬环境”。 ( 2)构建与职业岗位工作流程或要求相融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与机制,以及与企业管理文化相融合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体制与机制,营造专业特色鲜明的校企文化“软环境”。 师傅与教师相融合,建设一支教师即师傅、师傅即教师的新型教学团队。 ( 1)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以提升综合职业素质与实践教 学能力,成为学生在企业的“师傅”。 ( 2)聘请行业、企业一线优秀人才做兼职教师,将财务实践经验、新要求、岗位技能要求与专业技能相融合,使师傅成为教师。 学生与徒弟相融合,完成由“老师的学生”到“师傅的徒弟”的角色转换。 学生在学校通过模拟仿真的环境,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达到中级技能水平。 再通过 企业 单位真实财务任务、工作过程完成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使部分学生达到高级水平。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尽快适应 企业 单位的需求,满足社会需要。 实习与就业相融合,完成由“徒弟”向员工的角色转变。 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行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对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实行按计划教学,按计划考核,并将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养成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顶岗实习结束后,校企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实现“零距离”就业。 (二)构建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重庆市对 新能源汽车技术 类人才在质量、数量和岗位方面的需求情况,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适应岗位。 通过合作单 对位 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装配工、质量管理员、 中级汽车维修工 、新能源汽车维修工的 职业能力分 析,根据合作单位工作项目、任务、工作过程及能力要求,构建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岗位能力为主线,综合化、模块化 和技能化为一体的融合课程体系。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到 2018 使 《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 》和《 现场总线技术 》 2 门课程建设达到校内优质核心课程标准。 精品课程 至 2018 年,将 《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控制器 》和《 现场总线技术 》 建成校级精品课程。 教材与资源库 建设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库 —— 多媒体课件、教辅材料、试题库等网络资源。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优先配置优秀师资,培育、选拔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着力抓好“ 双师 素质 型 ” 教师的培养,逐年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聘请 新能源汽车技术 行业生产管理第一线专家,组成教师队伍,大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行专兼结合,逐步改善师资结构。 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理论教 师和实训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 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具有扎实的学术理论技术基础,又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的 “ 双师型 ” 师资队伍。 通过开展 “ 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 、 “ 素质提升工程 ” 、 “ 学历提高及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 ” 和 “ 管理团队能力提升工程 ”。 以及实施 “ 三种经历 ” 培养,即要求教师到企业一线顶岗实践半年以上,与在企业引进的专兼职教师结成对子参与企业科研和员工培训,到国内外知名建筑经济管理咨询企业或科研院所作访问学者提高研发能力等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途径,到 2020 年建成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拥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年龄、学历、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 力争在 2020 年 形成自己的专业带头人和 骨干教师 队伍 , 专兼教师结构合理 , 具有 双师 素质型 教师达到 90%以上 (四)实验、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以完全满足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实验的需要,建设完善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 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在现有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仿真实验室基础上,构建专业实验室。 同时, 通过校企合作 建设本专业具有真实与模拟仿真相结合的 新能源汽车 实训基地,将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真实的或通过实物仿真的形式引入校园,让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再现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的特点,使学生能零距离的接受现场教学。 弥补学生到企业实习不 能动手操作的不足 , 形成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功能、多元化、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促进了具有 新能源汽车技术 专业 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 从而,有力促进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更好的推行 “ 工学结合 ” 的教学模式。 (五)质量体系建设 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校企合作,按照专业人才规格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建设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标准体系。 在企业直接选拔学生就业的同时,学校和企业依据 “ 订单 ” 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 根据岗位技能要求 制定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依据企业生产标准按职业教育规律组织教 学。 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校 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教育,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素质培养和德育培养过程。 加强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实习前进行安全教育,实习过程中会同企业进行安全考核。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 基础教学阶段由学校按 “ 订单 ” 培养计划实施教学,企业按 “ 订单 ” 要求监管,为学生技能学习提供必需的理论支撑。 工学交替阶段企业按 “ 订单 ” 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学校按 “ 订单 ” 要求监管,使学生具备顶岗操作技能。 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被作为试用员工接受企业管理,依据企业管理制度和生产指标评价实习效果。 (六) 校企共建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以校企深度融合、互惠双赢为切入点,双方共建本专业教学管理与监控机制,着重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质量过程控制与评价,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融合。 企业 单位可以以 投资入股 的方式为学校投入一定的生产性设备和实习场所,派专人指导与管理教学全过程。 学校也可参与企业生产、管理等服务性培训工作,实现校企双赢。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加大在专业及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做好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同时,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为企业员工的培 训基地。 同时积极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社会下岗、转岗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 三、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为加强对专业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特成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一)组织保障 成立“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咨询与评价委员会”。 成立“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 (二)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专业建设实施工作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如下工作制度: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实施方案;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专业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专业建设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双师素质”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方案;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 (三)专业建 设经费预算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概算学院总投资 280 万元。 其中 新能源 汽车电子应用 实训室:投资额 40 万元 新能源汽车 综合实训室:投资额 150 万元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实训室:投资额 50 万元 师资队伍建设投资额 10 万元。 聘请兼职教师投资额 5 万元。 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投资额 5万元。 校外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5 万元。 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投资额 5 万元。 与合作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投资额 10 万元 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 专业办学经费及来源 学院自筹,企业捐助 专业仪器设备总价值(万元) 450 专业图书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情况 学院图书馆现有图书 12 余万册,电子图书约有 30 多种, 1000 余册。 数字化多媒体教室 50 多间,教学机房 8 间,共 400 多台电脑,有利于专业建设。 主要专业仪器设备装备情况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规格 数量 购入时间 1 数控车床 CK6140S/750 5台 2020 2 数控加工中心 vmc850 2台 2020 3 卧式万能铣床 威力 X6140 1台 2020 4 立式铣床 南通力科 X53K 1台 2020 5 平面铣床 有荣 XL6330 1台 2020 6 台式钻床 SEWO ZQ4116 5台 2020 7 摇臂钻床 中捷友谊 Z3050 1台 2020 8 立式钻床 威腾 ZK5150 1台 2020 9 线切割 DK7763150 系列 2台 2020 10 外圆磨床 OA32160 1台 2017 11 计算机 150 台 已建 12 示波器 安捷伦 Infiniium 9000 系 50台 2020 13 信号发生器 33250a 50台 2020 14 电子电工 实综合实训台 SBZCX01B 25台 2020 15 PLC 综合实训台 顶邦 DBX01A 25台 2017 16 传感器综合实训台 顶邦 DB222 25套 2017 17 电动机总成台架 汇恩 KPD 系列 6套 2017 18 底盘总成台架 长安新能源汽车底盘台架 6套 2017 19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长安新能源汽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