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工作手册内容摘要:
或语气上的需要。 第一,用在分句 和分句之间 第二,可以用在较长的主语部分或必须强调的主语之后。 第三,动词和宾语之间,如果宾语是个主谓词组,或者宾语较长,也常用逗号点断。 第四,用在主语前边的状语,外位成分,插说成分,一般用逗号断开。 有两种情况用得不妥当: ※ 我把一切情况,都告诉了他们。 (语气没有明显的停顿) ※…… 体会到学习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点错位置, 学习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是 体会到, 的宾语) ②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 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其作用是隔开并列的成分,但是并列成 分之间不一定都用。 即没有 停顿的,不宜用。 ※ 新、老员工都要加强团结。 ※ 他是十二、三岁的孩子。 标号 引号 包括双引号、单引号。 引文用双引号,引文中的引号用单引号。 其主要作用是表示引用文字(话 语)有出处,还有表示突出,表示否定,表示讽刺等作用。 括号 三种作用:一是注释性的,表示括号内的词语是文章中的注释部分;二是插叙性的,表示括号 内的词语是插叙一种情况;三是订补性的,表示括号内的词语是对上文的订正或补充。 常用圆括( ),方括 [ ],六角括〔 〕。 注意括号和句号、逗号的使用位置。 ① 句内括号:即括号里的词 语只是词句子的一部分有关,应紧接那一部分之后,点号在括号之后。 ② 句外括号:即对全句或全文加以注释的,可以放在句号之后,如注明引文出处,或撰稿人等。 防止滥用: ※ 有的问题没讨论。 (如 下基层调研问题 ) (如, 下基层调研问题。 或, …… 讨论 下基层调研问题。 ) ※ 他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是很突出的。 (表现在他的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突出的。 ) 省略号 主要四种作用:一是表示引用现成文章的省略;二是表示列举的省略;三是表示话音的断续 或延长;四是表示沉默或正在思考。 破折号 主要用法三种:一是表示下文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总结;二是表示意思 的转折或说话的中 断;三是表示意思的递进。 还有加在副标题前边引出下文,代替引号。 连接号(与破折号差不多,只是占的位置稍短一些,可以一个字也可以两个字,破折号两个字以上。 ) 它的主要作用有两种:一是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 二是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 书名号 包括双书名号、单书名号。 用于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一般用双书名号;书名 号内再用书名号时,双书名号在外,单书名号在里面。 间隔号 三种主 要作用:一是表示年、月、日之间的分界;二是表示人名中间的分界;三是用在书名 与篇名之间表示分界,或在诗词格调名称与诗词具体题目之间表示分界。 着重号 表示文中需要强调的部分。 (在公文写作中极少运用) 标点符号,常用的就是上述 15 种,还有 8 种标号: ① 专名号( ) 用于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 现在一般不用,只在不用会引起误解时才用。 ② 范围号(~) 用于表示低限到高限之间的阿拉伯数字。 ③ 注释号( ※ ) (也可以用圆圈内写数字或括号内写数字)。 它是在文章标题或语句后面用一个注释号, 然后 在本页下面或全文的后面进行文字注释。 ④ 隐讳号( ) 用于代替不便写出的某人、某地、某事等,占一个字位置。 (现在有的不用隐讳号,而 用字母代替) ⑤ 虚缺号( □ ) 主要用于标明文字有缺漏,无法查明。 有时还可以用来标示不便写出来的文字,有意空 缺;有时也用来修改文章时,表示另起一行的意思。 ⑥ 斜线号( /) (又叫隔行号),用于转录、引用原诗时,隔开诗行,隔开词句;又可以表示停顿,有 时用来隔开标题与标题,或放在标题和署名之间;有的用于标示往返列车。 ⑦ 象声号( ^^^^^^) (又叫曳引号) ,是一条 曲线,占两个字位置。 现在不用了,标示声音的延长,又 表示声音抑扬的符号。 ⑧ 点滴号( △ 或 ▲ ) 用在排列点滴短文或简讯时的每条开头。 标题的标点符号 文章标题,一段不用标点符号,但根据内容的需要,部分标题还是用了标点符号(报纸上经常看到的), 用得较为普遍的是问号、感叹号、破折号、引号。 也有顿号、逗号、间隔号、省略号的。 但标题末尾只能用问号、感叹号,不能用句号。 文章用了适当的标点符号,更能准确地表示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丰富、生动的感情色彩,起到修辞的作 用,吸引读者的阅读。 (二 )修辞常识 什么叫修 辞。 修辞主要研究如何运用语言提高表达效果的方法和规律。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研究怎样把话说得好一些。 包括 消极修辞 和 积极修辞 两大类。 消极修辞 重点在 防范 ,防止用词造句方面的毛病。 目的是使语意表达得明白、确切。 积极修辞 重点在 提高 ,主要研究如何使语言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 为什么要学习修辞。 一篇好的文章,除了在内容方面有正确的主题思想、观点和精确的材料,还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善于 选用 恰当的表现方法,因此必须学习修辞。 毛泽东说过: 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 总是用几个名词,一套 学生腔 ,没有一点生动 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象个瘪三么。 《反对党八股》 又说: 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也不讲 究文法和修辞 …… 好象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 《合作社的政治工作》 由此可见,学习语言,掌握修辞规律,是很有必要的。 消极修辞。 主要解决(防范)用词不恰当,语言不明晰,感情失分寸等问题。 ① (词彩)用词欠妥 火药:发现 发明 碗: 摧毁 打碎 两人:协商 商量 不要迟到:鼓励 提醒 借:书籍 书 ② (词彩)重复累赘 今天大扫除,大家赶快迅速地马上动手。 ③ (语意)语意含糊 ※ 在杭州,我碰到了报社的老张和一个同事。 (同事是谁,如果是老张的,应写和他的 ,如果是我的, 应写 和我的 ) ※ 正好是 八一 建军节前夕,我们到海警支队 33012 艇去参观学习。 ④ (语意)逻辑不通 ※ 今天开会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来,一定是对我们的工作安排有意见。 (不清楚原因,为什么就 一定是 对 …… ) ※ 最近业务比较很好。 ⑤ (情态)意思相近,但采用不同的语气,感情色彩就不一样。 反问句:这个道理十 分明白。 这个道理难道不十分明白吗。 感叹句:他的建议对我们很有启发。 他的建议对我们的启发多大呀。 疑问句:不要再说了。 不要再说了,好不好。 陈述句:老师,你给我们再讲一课。 老师,我们想听你再讲一课。 积极修辞 就是掌握和运用一些常用的辞式,让人读起来有趣味,听起来带劲,让人读了听了信服,感动,起共鸣。 修辞原则,就是结合情况,让形式为内容服务。 ① 结合社会现实,有的放矢。 毛泽东讲: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② 结合自然现象,亲切自然。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 歌。 ③ 注意语言环境,顺理成章。 ※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 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④ 注意服务对象,讲求效果。 毛泽东讲: 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 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 5 、常用辞式 ① 比喻 、 借代 、 比拟 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加生动形象些。 比喻 就是打比方。 是借两件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的一种修辞方法。 明喻 叫 人一看就知道是在打比方, 甲象乙。 ※ 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在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暗喻 就是不明显的比喻, 甲是乙 ,不露比喻的痕迹。 ※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经光芒四射 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借喻 只出现喻体,不出现本体。 乙代甲。 说的是喻体,指的是本体。 (简练、形象、生动)。 ※ 有些同志则仅仅把箭拿在手里 搓来搓去,连声赞曰: 好箭。 好箭。 却老是不愿意放出去。 《整顿党 的作风》 (喻体:搓箭不放,不提本体 只是赞美理论而不愿意应用于革命实践。 借代 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用另一种与其密切有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 ※ 在工程管理上,他是一把好手。 (好手 严格、认真、技术好) ※ 不要浪费一针一线。 (针线 任何极微小的东西) 旁代 我们的准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枪 军队) 对代 就是事物相应的方面互相代替。 具体 抽象,部分 整体,泛指 特指。 比拟 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人,或把这 一物当作另一物来描写的一种修辞方法。 ※ 《卜算子 .咏梅》 将景色赋予了人的品格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② 夸张 、 对比 是为了把对事物异乎寻常的感觉,真切有效地表达出来,或把爱憎感情更加鲜 明生动地传达给读者或听众。 夸张 就是抓住客观事物的特征,加以适当地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 《七律 .长征》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山脉(大庾 (yǔ 宇 )岭、骑田岭、萌渚 (zhǔ 煮 )岭、都庞岭、越城岭)虽然绵延起 伏,却在红军眼里不 过是微波细浪;乌蒙山脉尽管雄伟高大(海拔 2300 米),却在红军眼里也只不过是小小的泥丸。 注意事项: A、要合理。 (以现实做依据) 鲁迅讲: 燕山雪花大如席 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 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 广州雪花大如席 ,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B、要明显。 (一看就知道)。 C、要自然。 (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D、科学论文不宜用夸张,公务写作也要慎用夸张。 对比 把正反两件事物,或相反两个意思对比着写出来。 是客观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修辞上的一种 表 现。 A、两物对比 高尔基说: 为了获得更大的说服力,必须把所拥有的思想和反对的思想对立起来。 ※ 爷爷七岁去讨饭,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高高兴兴把学上。 (儿歌) B、一物两面对比。 从一物正反两个方面说明问题,从而使人获得的印象更加鲜明深刻。 ※ 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主义 的政客。 ③ 对偶 、 排比 为了使语言更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或者使语言更有气势些。 对偶 内容上相对、相拟、相连;表达上字数相等,语法相同,成为 对子。 (诗歌、春联) 相对 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相连 (因果关系)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排比 是用内容相关,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一组词句,排列在一起,来反映事物,阐明道理,表达感 情的一种修辞方式。 ※ 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④ 还有 13 种修辞方式: 双关,歇后,设问与反问 是为了更好地启发读者深思,需要使语言的意味更加深厚些。 反语 为了加强语言的战斗性,有时所用的语言需要有讽刺的意味。 ※ 把 党八股 说成是一个 创作 ,把 历史罪人 说成 英雄。 重复、层递 为了强调要说的内容,或者突出要说的重点、层次。 摹拟、呼告、示现 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话,或者让读者随作者一起进入意境。 跳脱 为了再现当时的特殊情境和气氛。 顶真、回环 借用。文秘工作手册
相关推荐
摩天高楼鳞次栉比,立交大桥纵横交错,交通道路宽敞便利,美丽城市整洁干净。 这里是“四季如春”的昆明 ,这里有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茶园,诱人神秘的丽江。 这是现代大都市上海,风格迥异的建筑群,高耸的明珠塔。 对了,这里正在举行“新城市,新风尚”大型文艺活动,听说许多著名歌星都上台献艺呢。 快随我去看看吧。 (《咱们从小讲礼貌》) 李:队员们,其实现在各个国家都很注重文明礼仪的传承和发扬。
村的一项 基础工程,是发展 农村经济、改善农 村环境和提高群众 素质的有效载体; 是治理农村脏、乱 、差现象 ,发展生 态产业,增加农民 收入,促进农村精 神文明建设的有效 途径。 各村、乡直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 文明村创建工作, 成立市级文明村创 建工作领导小组和 组织机构,制定创 建计划,明确目标 任务,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形成强 大的工作合力,推
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确定不同教学内容,宣传文明礼仪常识、社会公德规范。 培训原则: 按 照“四统三分”的原则进行,即统一组织、统一时间、统一教材、统一考核和分战线、分层次、分行业培训。 由县文明委牵头,县文明办、县创建办统一组织实施, 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 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局、县劳动和 社会 保障局等单位参与组织、跟班管理和督查。 县文明办
认真做好本院团委学生会的指导工作,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 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文体、科技、服务类的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做好 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奖助学金工作和贷款还息工作。 ,始终根据党章和学校党委有关精神要求发展学生党员,把好质量关 ,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落实“早播种,早选苗,早培养”和“重在培养、主动建设
好“一把手” 的参谋助手。 主要做好了以下几 个方面工作: 一是配合支部书记做好 “创先争优” 活动。 承担了 活动计划的制定、组织、台帐迎检等具体工作,本馆的 “创先争优”活动规定动作有板有眼,自选动作有声有色,成效明显,在历次考核、县 督察组抽查中获得一致好评。 二是下大力气办好各类重大群众文化活动。 结合全县 重大活动,组织策划了 从年初的文教体局新春联欢会、县团拜会、教师节联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