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内容摘要:

在低于 25℃不超过 210min,高于 25℃时不超过 180min,并在砼初凝前将下 层砼浇筑完毕。 砼的振捣: 柱、梁砼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楼板砼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采用振动棒振捣时浇筑层厚度不大于其作用部分长度的 ;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 其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 ,与模板的距离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并避免碰撞钢筋、模板和预埋件等;插入下层砼的深度不小于 50mm。 砼的振捣,以其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和不再冒气泡、表面不再下沉为宜。 砼的养护: 砼浇筑完后 12小时内即加以养护,平面砼安排专人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或棉毡的方法进行养护,立面砼采用喷砼养护剂 进行养护,并均在外层覆盖适当厚度的草帘保温养护。 养护时间据气温决定,一般不少于 7昼夜。 施工缝的留置 : 按施工规范及设计留置。 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时的处理方法: 施工缝处混凝土的继续浇筑,必须待已浇筑砼抗压强度达。 表面清理干净,除掉松动的石子和软弱层砼及浮浆,并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无积水。 接触面铺一层 20~ 50mm(根据经验,视具体情况确定)厚与砼配比相同的砂浆或减石子砼。 加强施工缝处的振捣,由下而上精心操作。 浇筑后 1012小时后开始覆盖保温。 13 砼浇灌时从高处下落时,其自由下落 高度不应大于2米,当可能发生离析时,应采用串筒或斜槽下落,串筒的最下两节应保持与砼浇灌面垂直。 : 浇筑时尽量避免 楼层上 的 操作人员 踩踏钢筋, 振捣人员应注意好板内的钢筋,不得任意踩踏,人员行走应设马凳,铺设架板,现场钢筋班组的值班人员应及时进行整修钢筋,以保证构件的质量。 14 第六章 钢结构工程 (一)钢结构生产制作 材料管理 建筑结构钢材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耐疲劳性及优良的焊接性能。 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 1)牌号 钢材 主要是焊接 H型钢,除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外,尚需进行必要的工艺性能试验。 ( 2)证书 钢材应附有符合设计文件要求的质量证明书,如对钢材的质量有疑义时,应抽检,其结果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 3)表面质量 钢材表面锈蚀、麻点或划痕的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一半;断口处如有分层缺陷,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 4)平直度 钢材矫正后应符合下列的允许值 项目 允许偏差 钢板、型钢的局部挠曲失高 F L/1000且不应大于 厚度 T 失高 F ≤ 14MM ≤ ≥ 14MM ≤ ( 1)材料进厂,按品名、规格、数量,会同供应人员清点入库。 并应认真核对镑码单、装箱单、运单、材质证明书及合格证等,并详细做好入库时的质量记录。 ( 2)对入库材料按其性能做到下垫、上盖、中通风,按规范进行堆放,材料员应随时检查落实情况。 ( 3)材料使用应按节约原则实行定额领料,由工段长根据加工预算和材料损耗系数签发定额限料卡。 ( 4)在使用材料时,必须做到专料专用,其原则时在该工程材料必须用于该工程中。 主要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工艺 流程: 钢材复验─→钢材矫正→放样号料→切割下料→组装成型→部件焊接→变形矫正→划线钻孔→喷砂除锈油漆→结构验收→提议安装 : 为确保焊接质量, 在备料前对所用的钢材进行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复验,保证符合图纸 15 要求的材质。 :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轻钢用板多为薄型钢板,在焊接钢柱、钢梁要求板材平直,但由于薄型钢板易产生凹凸不平再加之剪切下料也易变形,焊接面型时必须进行矫正。 : 钢结构下料是第一道工序, 该工程采取图纸下料法, 直接按图纸所示的尺寸在钢材上按 1: 1的比例 划线下料, 允许偏差不超过 1MM。 ( 1)号料前必须了解原材料的钢号及规格,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如有疤痕、裂纹、夹灰、厚度不足的现象时应调换材料或取得技术人员同意后方可使用。 ( 2)加强计量管理,严禁使用未检验、检验超期、无检验合格证的计量器具和非法计量单位。 ( 3)钢板或型材采用气割切割时,要放出手动气割或自动气割的割缝宽度: 自动气割割缝宽度为 3MM 手动气割割缝宽度为 4MM ( 4)在号料的过程中,应随时在样板、样杆上记录下已号料的数量,号料完毕则应在样板和样杆上记下实际数 量,写上“完”或“全”字样和号料日期。 并妥善保存好样板和样杆。 ( 5)号料所画的石笔线粗细以及在弹线时的粗细不得超过 1MM。 号料允许的公差如下表: 号料公差 序号 项目 公差值 (mm) 1 长度 177。 2 两端孔心距 177。 3 对角线差 4 相邻孔心距 177。 5 两排孔心距 177。 6 冲点与孔心距 177。 ( 1)下料前必须按图纸要求复查材料规格、型号、材质炉号和批号。 ( 2)下料时必须严格按技术人员的交底下料单下料,每件料必须用工整、明显的字样标明图号、件 号数量。 ( 3)各构件下料数量一定要记录清楚、准确,并妥善保管,不得丢失。 ( 4)切割前,应将钢板表面的油污、铁锈清除干净。 切割时如发现断面裂纹或夹渣等缺陷应及时向技术人员处理。 16 ( 5)零件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规定: 手工切割 177。 自动切割 177。 精密切割 177。 : ( 1)该工程的梁、柱设计型钢, 在组装前必须熟悉图纸和技术人员的技 术交底。 ( 2)零件拼装时翼板与腹板的对接焊缝要错开 200MM。 ( 3)点焊缝长度不小于 40MM,间隔不大于 350MM,焊脚不应小于焊缝的 1/4。 : ( 1)组装成型后采用门式埋弧自动电焊机 MAZ1000焊接, 焊缝要求按图纸所示要求进行。 ( 2)焊接过程中如发现气孔、夹渣、未焊满等缺陷时 应及时修补,发现裂纹及时向技术人员报告。 ( 3)做好自检、互检、复检,准确做好记录。 : ( 1)认真熟悉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做好零件清点工作。 ( 2)按图纸放样,放样后及时请技术人员检查方可 进行装配。 ( 3)放样经检查核实后,以 1: 1大样制作样板,测量下料尺寸,并做记录。 样板必须标注明显的中心线和角度线,同时标注图号、编号、数量。 ( 4)装配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所装配件的数量,做好原始记录。 : ( 1)焊接前需经工序交接手续,未办交接或发现装配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可拒绝施焊。 ( 2)对接焊缝须设置引弧板必须在其上进行。 焊接完毕取掉引、熄弧板,并将飞溅、气孔、弧坑、咬边等缺陷修补或清除干净。 ( 3)做好自检、互检,质检员具体监督检查。 焊工必须在自己的产品上做好钢印记录。 : 焊接变形是钢结构的制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特别是该工程大部分采用的是薄型钢板,在焊接受热后更容易造成侧向弯曲变形,给制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构件焊接后采取矫正机矫正,对腹板的变形采用加热变形法矫正。 : 柱、梁矫正完成后进行螺孔的划线工序, 必须以柱、梁的轴线为基准,按图纸要求划出各部位的尺寸,并配备划线样板,采取双控,使每件梁、柱的尺寸都必须保持一致,同一尺 17 寸的梁、柱必须达到互换要求,孔的最大偏差不得超过 3MM。 : ( 1)本工程采用抛丸机除锈,采用 ,压缩空气压 力为 (不含水分和油脂),处理后基材表面粗糙度要求达到 SA21/2级呈灰白色。 ( 2)端板等除锈要求较高的产品,必须经专检员评定合格后,方能进行组装。 ( 3)钢构件组装后再进行整体喷丸除锈。 ( 4)喷丸后构件必须达到标准,必须经专检员评定合格,否则重新喷丸。 ( 5)经抛丸除锈的产品原则上当班必须喷涂完毕。 : ( 1)本工程使用高强螺栓连接的钢结构件,要求摩擦面具有一定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 =。 工程采用抛丸处理以确保其抗滑移系数达到设计要求。 ( 2)处理后的摩擦面要 妥善保护,如有自然生锈,一般生锈期不得超过 90天。 ( 3)高强螺栓连接面应平整(不平度〈 )。 当有间隙时,其间隙不大于 处理;间隙为 13MM时应将高出的一侧磨成 1: 10的斜面,打磨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 ( 4)出厂前做抗滑移系数试验,符合设计值要求,并按同一方法做好三件,以用做施工部门复检。 : ( 1)予拼装每批 1020%,但不少于一组,或按设计要求和规定。 ( 2)予拼装中所有构件应按施工图控制尺寸,各杆件的重心线应交汇于接点中心并完全处于自由状态,不允许有外力强制固定。 单构件支撑点应不少于二个支撑点。 ( 3)所有进行拼装的构件,必须经专检员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相同的构件,应能互换,而不影响几何尺寸。 ( 4)按有关规定不能通过的孔,允许修孔(铰、磨、刮孔)。 修孔后仍超过规范的,允许采用与母材材质相匹配的焊材焊补后,重新制孔。 ( 5)质检员对予拼装的构件做好拼装记录。 构件验收 在运至现场前进行全面验收, 检查构件的各部分几何尺寸,以及焊接的外观检查,焊缝的高度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并根据国家的钢结构焊接规范、规程严格检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