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管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局,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企业;  杭州市通过招投标确定了五家信息采集公司负责城市管理问题的上报;  .开发区创建的“集中管理、高位评价” 的管理模式,创建了 功能区 数字城管的新模式;  常州市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与本市“十三项城市长效综合管理考核”相结合,开展了城市长效综合治理工作,理顺了城市管理体制,建立了卓有成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考评机制。 通过上述城市的实践,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建设、应用模式,各个区域和试点城市也都进行了局部 的创新。 .数字城管系统在管理模式建设方面,组织机构建设方面,考核评价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和探讨,逐步形成 .的系统建设模式。 总结数字城管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  确立 “ 大城管 ” 的格局是前提 通过对全国各个城市的调研,我们 发现,数字城市管理系统是综合的 城市 管理体系,其建立和应用的只有在 大的框架下 形成 并 突破部门的 束缚 ,在“大城管”的概念下,才能得以发挥其应用的作用。 10  科学合理的评价 机制是长效保障 作为监督流程的深化,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整个系统得以顺利运营的基础保障,只有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监督体系的优势和作 用才能够得到支持,数字城管的长效保障机制才能够得以建立。  成熟技术集成应用是管理高效的手段 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减少城市问题,数字城管系统在有了完善的体制保障、制度支持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专业部门的处置能力就成了影响数字城管系统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成熟技术的集成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专业部门处置城市管理问题的效率,促进了数字城市管理系统的成熟的发展。 有序拓展,克服 标准 数字化城市管理 的不足  在提高问题发现率的同时,如何确保问题的处置效率。  如何利用有效手段保障事件类问题的得以有效处置。 .管理模式 的 建设思路  从 .的 城市定位和中心城区特点出发,理顺市、区、街 和社区的 管理职能。  合理划分事权, 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的要求,发挥市级层面集中 监督 、 制约 、协调 的作用。  在现有市容考评 的基础上, 按照 .的考核 要求 促进评价考核结果的运用, 完善城市管理考评体系,保证我区 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 整体 规划、分步实施、 逐步完善 保证系统 顺利 上线运行。 .数字城管系统共享资源 充分共享已有 GIS 数据资源 .已经建设完成了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 平台 , 使用的是 1: 500 的基础地形数据, 能 11 够为数字城管系统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持。 因为数字城管 系统的数据 是按照建设部相关行业标准 的要求进行定制的 , 所以 , 在 充分调研基础数据的现势性和可用性 的基础上 , 尽快开展数据普查和网格划分工作。 .因在建区域较多,为保证部件数据和兴趣点数据定位准确,应提供参考点,为测绘提供条件。 另外,应充分考虑相关部门已有的部件数据、房屋产权数据和灯杆编号数据等资源,在 现实 性较好 的 情况下,争取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实现数据快速普查,快速应用。 充分共享 呼叫 服务中心资源 .准备建立综合呼叫中心,设计呼叫坐席 6 个席位 , 预计需要接线员 10人,班长 2人, 共 需 人员 12 名。 因呼叫中心提供综合呼 叫服务,要求中心人员 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 呼叫中心是数字城管系统发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来源,系统 将 对呼叫人员进行整合,在呼叫中心基础上组建综合管理中心,该中心实现发现问题,指挥协调处理问题的只能。 通过专业的培训后,不仅能够快速的理解数字城管业务模式,而且能够节约人员成本支出。 充分共享视频资源 视频资源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资源, .已经建成 B/S 构架的 视频监控 平台。 数字城管系统应充分整合这些视频资源,为城市的数字化综合管理做好准备。 充分共享已有软硬件设备 .信息化建设水平领先,信息中心作为全区的信息资源中心不仅能够 提供网络资源,而且还能够提供服务器资源和软件平台资源,本次系统将采用 oracle 和arcgis 进行开发,为节约建设成本,将充分共享以上的平台软件资源。 12 第 4章 特色的 管理模式建设 数字化 城市管理组织机构 建设 按照监管分离、高位评价的管理思想,基于 .管委会成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总体负责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成立数字城管办公室,管理综合管理中心和监督员队伍: 建立呼叫中心, 实现社会公众的问题举报, 依托该中心 组建 综合管理中心,负责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受理、立案、派遣和协调 ,通过减少中间环节,提高问题处置的效率。 监督员队伍直 接隶属于数字城管办公室进行管理,按照统一的责任网格,实现对城市管理区域的无缝覆盖。 在管委会成立督察组,负责对管理中心和专业部门的问题处置效果和效率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的要求,实现对评价结果的运用。 建立城市管理“月度发布、季度点评、政绩结合、长效管理”的评价体系。 .的综合管理、高位评价的 管理模式具有 .特色,能够充分体现监督的权威性,指挥的条理性,处置的精细化。 从城市管理的整体框架上建立起了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 13 .城市管理 委员会 .城市管理 委员会 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领导机构和决策机构,由 管委会主任任主任 , 专 管副主任任常务副主任 ,成员由 主要 职能部门相关领导组成 ,主要包括城管局、 执法大队、 经济发展局 、 规划建设局 、 空港建设办 、 建发 局、 公用事业局、公安局 、 绿化公司 、 燃气公 司 、 市政公司 等。 领导小组整体 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组织协调工作。 .数字化城市管理 办公室 由 .城管局组成,负责对日常城市管理问题的直接管理,对监督员和综合管理中心负责,具体包括: 1) 考核管理监督员的工作绩效; 2) 考核管理综合管理中心的工作绩效; 3) 负责对疑难问题、高发问题和重点问题的协调; 4) 负责对问题处置的权限进行授权,如缓办、延期、作废等; .督察组 .督察组是独立于数字城管系统运营处置之外的第三方组织,该组织仅对 .管委会负责,借助该组织的高位特性和独立特性,负责对数字城 管系统进行考核具有权威性。 督察组的考核应与市级平台的考核相结合 ,注重考核的公正与公平,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 督察组的职责主要包括: 1)负责研究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办法,完善和健全数字化监督、管理、评价体系; 2)负责对各相关部门(单位)和承办人,履行城市管理职能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监督执行情况并反馈给“领导小组”; 3)负责完成月度数字城市管理评价报告,在每月的“领导小组”例会上和公开渠道公布; 4)负责在年末完成年度数字城市管理综合评价报告,提交给“领导小组”以及管委会主要领导。 14 .综合管理 中心 城市综合管理中心在呼叫中心 基础上进行组建 , 是 城市管理问题的集散中心和呼叫中心,通过来自遍布 .建成区的城市管理监督员队伍的信息报告,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的实时监控,动态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监督评价政府专业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对城市部件、事件的处理情况;受理群众各类投诉、举报,同时还在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城市规划、社会管理等方面起到信息收集、统计、分析的作用。 综合管理 中心 同时 作为城市管理信息的派遣和协调中心 ,是负责向各部门、各单位转发任务的综合协调部门。 主要职能是负责将发现的城市部件 、事件类问题转发至 相关的 专业部门 ; 负责对涉及多部门的 、 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协调 、 督办。 综合管理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岗位: 接线员 接线员负责接收社会公众通过热线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对问题登记后 向监督员发送核实消息。 核实后,确实存在问题的案卷向专业部门进行派遣;不存在问题的案卷进行作废; 负责监督专业部门处理的效率,对超时问题进行催办; 对处理完毕的问题接线员协调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保证问题得到真正解决。 值班长 负责对较复杂或者比较模糊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立案; 负责管理接线员,提高接线员的业务水平; 负责对疑 难问题、紧急问题和重要问题 的协调和指挥; 专业部门 各 级专业部门完成所辖区域的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 接收所对应的指挥中心的问题派遣和协调。 15 监督员队伍 监督员队伍由 数字城管办 统一招募, 采取 内部调整和社会招募相结合的方式 ,统一进行法律、业务、综合素质培训后上岗。 项目 第一步 运行面积约为 25平方公里, 暂按 50 人规模设置。 管理流程 数字化 城市管理流程是在“两个轴心”管理体系下的具体办事流程,这一流程的主要参与者是监督员、监督中心(受理员)、指挥中心(派遣员)和专业部门(包括街道、社区等)。 流程的业务阶段可划分为 以下六个阶段:信息收集阶段、案卷建立 阶段、任务派遣阶段、任务处理 反馈阶段 、 案件 核查 、案件 结案阶段,如下图所示。  问题发现及信息收集 按反映渠道将发现的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信息采集监督员主动巡查、发现的部件、事件问题;另外一类是公众举报热线和领导批件转来的有关部件、事件问题。 这两类问题的案件受理和立案阶段的处理流程有所不同。  案件建立 监督员上报的问题通过信息采集终端(“城管通”)上报至 监督 中心,由 监督中心接线员进行登记、综合判别并受理。 公众举报热线反映的问题和领导批件转来的有关部件、事件问题由市级 监督中心 16 接线员统一接收,并对这类问题进行登记受理。  任务派遣 监督中心 的值班长按照《 指挥手册 》要求的原则,分别对已登记受理问题进行综合判别后立 案,对于一般性案件生成工作表单,并将工作表单派送到专业部门和监管单位。  任务处理及反馈 监管单位根据《 指挥手册 》的要求负责对案件的处理过程进行督促和管理。 各城市管理专业 部门负责对 监督中心 派遣的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进行处理,并在问题处理完毕后,将处理结果及时地反馈到的 监督中心。  案件核查 监督中心 在接到 专业部门 反馈的信息后,应及时的指派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  案件结案 在收到监督员转发的核查信息后,根据实际情况, 监督中心 对于已经处置完毕的案件,由 监督中心 值班长进行结案和备案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至相应的监管单位;对于没有处置完毕的案件,值班长将会对案件进行重新指派。 .拟采用 “集中管理、高位评价” 的管理模式。 17 指挥手册的建设 指挥手册明确了数字城管系统相关各类角色在系统内的权责和工作流程,指挥手册的建立更加贴合实际,全面的总结和明确了数字城管的运营规则,是整个系统的运营说明书。 指挥手册特色  明确了系统的组织结构  明确了系统的运作流程  明确了系统的处理单位  明确了问 题的立案标准  明确了问题的结案标准  明确了问题的处理时限 18  明确了系统的管理对象  明确了系统的评价体系 指挥手册的编制 指挥手册将根据 .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内容进行编制,在指挥手册中 将详细规定每一类城市管理事件和部件的管理要点、监管单位、专业部门 和处置标准。 在处置标准中明确该类问题的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时限和处置步骤。 以下分别给出事件类问题和部件类问题编制实例。 事件类问题处置标准实例 序 号 2 事件名称 暴露垃圾 类 别 市容环境 类别代码 01 小类代码 02 管理 要点 主干道路、各类桥梁(含人行天桥 )、重点地区、次干道路、支路和居民区内的胡同里巷、楼群、甬路路面净、人行道净、绿地净、树穴净、排水口净;无乱堆乱放,无白色污染,无垃圾堆存,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无运输洒漏。 其中,主干道路、立交桥和重点地区保持 20 小时,次干道路、支路和人行天桥、跨河桥梁保持16 小时,里巷道路保持 12 小时以上清扫保洁作业,清扫保洁率达100%。 监管 单位 管辖 范围 承 办 单位 环境卫生管理处 管理 流程 相关 专业部门 直接到通知后,应在 90 分钟内派人到现场,迅速组织人员清理。 对明确承办主体,应实施宣传教育,督促整改,并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5 吨以下的暴露垃圾 4小时清楚, 5 吨以上的暴露垃圾应在 24小时内协调清理完毕。 并将处理情况报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19 备注 20 部件类问题处置标准实例 设施名称 上水井盖 设施类别 公共设施 类别编号 01 设施编号 01 拓扑类型 点 部件符号 设施说 明 标有“供水、给水、自来水公司、水闸、水门、水表等字样的地下给水管道的井盖” 管理要点 无缺失、损坏、盖框不平整、下陷、锁具损坏现象 监管单位 市城管局 专业部门 自来水公司 管辖范围 部件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