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内容摘要:

我市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去年以来,在 市 委 市 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各级劳动保障 6 部门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两网化建设工作 取得积极的成效,目前与苏州市、泰州市同处于全省第一方阵,获得全省两网化建设推进工作先进单位。 我市两网化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果。 一是网格划分基本到位。 目前我市所有街道(乡镇)成立了一级监察网格64 个,社区(村)建立了二级监察网格 816个。 二是网格工作人员基本明确。 全市招聘和聘任兼职劳动监察员和劳动监察协理员 972 名 ,其中市区招聘监察协理员 18 名。 三是网格执法服务活动已经展 开。 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设立 了 劳动监察中队,聘任劳动保障所长 兼任劳动监察中队长, 负责 辖区内 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执法维权工作,网格内用人单位 劳动保障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已经全面 启动,目前已经采集 9799 户用人单位基本信息。 四是全市劳动保障监察网络基本形成。 目前执法监察网络贯通联接到六个辖市区(除丹阳)及其一二级网格。 劳动监察办案 等基本业务已全面网上运行。 通过一年的实践,我市两网化管理的作用初步显现,一方面扩大了维权覆盖面也缓解了劳动监察维权工作压力,特别是弥补了因专职监察员人手不足而造成的基层劳资纠纷不能及时处理现象。 另一方面,通过采集网格内用人单位用工情况、 签订劳动合同、 参加社会保险、工资发放等劳动保障信息数据,为劳动保障工作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基 础性资料。 我市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推行这项工作尽管取得了初步成果,但 仍 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 一是街道乡镇劳动监察中队的设置缺乏制度性安排。 目前我市劳动监察中队只是依托劳动保障所虚 7 设机构,难以实质承担和真正发挥基层维权的作用。 二是两网化 工作 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缺乏长远性保障。 全市 972名劳动监察协理员中,除丹徒区 97名和市区 18名协理员由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基本解决了人员补贴经费问题外,其他 757 名协理员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和保障, 社区(村) 二级网格协理员主要聘请 的 是村、社区的会计,每 年象征性给予 600元左右补贴,无政策保证,就是这样的经费补贴也难以调动其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导致采集信息失真,维权警铃失灵。 三是全市统一的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标准规范 亟待制定。 由于两网化管理机制是一项创新举措,没有实践,没有样本,需要长期不断的探索总结,尤其在监察中队、协理员的合理配置、数据库维护更新、信息采集等方面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难以短期内形成符合实际的规 范, 国家和省 目前 尚无出台类似标准, 我们认为从长远 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全省及省内周边城市推行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借鉴。 全省推行两网化建设以来,全省各地纷纷加大力度予以推进。 苏州市在街道(乡镇)建立了 43 个劳动监察中队,属于劳动监察大队的分支机构,全部列为全额拨款的事业性质,新招聘的 92 名专职劳动监察员的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当地财政预算,市财政为每个中队下拨 50 万元的开办费用,配备执法车辆及相关办案工具。 无锡市政府下发文件,由市财政向每个街道(乡镇)监察中队拨付 万元的开办经费,并明确同级财政安排资金落实监察中队人员的工作经费和人员经费。 泰州市的 26 个中队有一半以上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人员和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苏州市、 8 南通市、泰州市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新招聘劳动监察两网化协理员分别为 816 人、 454人和 196 人, 2020年三 市财政从就业和再就业资金中核拨人员和工作经费分别为 420万元、 290万元和 90万元。 扬州市市长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给扬州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下拨 100万元工作经费 ,予以推进 工作。 目前,全省已建立一级监察网格 727个,二级监察网格 4677 个, 4680 名劳动监察协理员活跃在网格管理之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