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站一级供热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分项工程技术复核 技术复核与隐蔽工程验收流程 7 、二级验收及分部、分项质量评定制度 ( 1 )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分管负责人必须督促班组做好自检工作,确保当天问题当天整改完毕。 ( 2 )分项工程施工完毕后,由质检部进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工作,并填写分项工 程质量评定表交施工队长确认,最终评定由项目经理部的总工程师评定。 隐蔽工程施工员 分项工程施工员 自验整改 自验修正 填写验收单 填写复核单 项目技术员复验 项目技术员复验 填写《技术复核记录》签证 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签证 项目技术质量员复核 送交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签证 ( 3 ) 项目经理部每旬组织一次全合同段的质量检查,每月进行一次评定,并作为奖惩和内部结算的依据。 ( 4 )质检组对每个项目进行经常性的不定期抽样检查,发现问题以书面形式发出限期整改指令单,施工队负责在指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反馈到生产部。 8 、现场材料质量管理 ( 1 )严格控制外加工、采购材料的质量。 材料进场时,必须附有生产厂家的试验报告和材质证明,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 各种地方材料、外购材料要求质量证明资料齐全,按施工规范要求进行试验 并将试验结果送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场。 ( 2 ) 搞好现场原材料二次复试取样、送样工作。 水泥按规定取样进行物理试验;有效期超过三个月的水 泥必须重新取样进行物理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或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9 、测量器具管理 ( l )现场计量管理器具必须确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 他人不得随意动用,以免造成人为的破坏。 ( 2 )破坏的计量器必须及时申报修理调换,不得带病工作。 ( 3 )全站仪、水准仪等规范要求校对的计量器具要定期进行校对、鉴定;严禁使用应校对而未经核对过的量具。 ( 4 )对发现有问题的计量器具,.除更换标准器具外,还要对本器具前段工作进行复核。 10 、工程质量奖罚制度 ( 1 )遵循“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对各施工队,班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和追踪管理。 ( 2 )凡施工队、班组、包工队在施工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屡教不改或发生了质量问题,项目部有权对其进行处罚,处罚形式为停工整顿、罚款返工,直至赶出本工地。 ( 3 )凡各施工队、班组在施工过程中,按图施工,质量优良且达到优质,项目部对其进行奖励,奖励形式为表扬、表彰、奖金。 ( 4 )项目经理部在实施奖罚时,以平常检查、抽查、业主大检查、监理工程师评价等方面的评定资料为依据。 3 . 6 重点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1 、测量放线: ( l )对于交接的导线点桩位进行复核,并进行保护标识,施工沿线布设的临时水准点应设置在稳固且不易被碰撞的地点,其间距不大于 250m 测量时应尽可能做到前后视的距离相等,水准点应闭合。 ( 2 )对于工程使用的水准点、导线点由项目部技术质量部绘制草图,出具测量复核记录,下发各施工作业队。 2 、管道外套橡胶圈 ( 1 )接口前,应先检查橡胶圈是否配套完好,确认橡胶圈安放位置及插口的插入深度。 接口时,先将承口的内壁清理干净,然后将承插口端面的中心轴线对齐。 ( 2 )对于 DN30Omm 以下管道,先由一人用棉砂绳吊住被安装管道的插口,另一人用长撬棒斜插入基础,并抵住该管端部中心位置的横挡板,然后用力将该管缓缓插入原管的承口至预定位置;管道可用 2 台 的 手板葫芦将管材拉动就位。 ( 3 )接口合扰时,管材两侧的手板葫芦应同步拉动,使预制外套环正在确就位,不扭曲、不脱落。 3 、管道灰土垫层部分 ( l )灰土垫层应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 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 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 合比、试验日期、层数(步数)、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 密实度末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理方法和复验结果。 ( 2 )灰土垫层留、接搓必须符合规定: 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搓的规定。 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土接搓距离不得小于 500mm。 接搓的搓子应垂直切齐。 ( 3 )生石灰块的熟化必须符合要求: 石灰应认真过筛,颗粒不得过大,从而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层垫层、基础拱裂。 夯必认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 ( 4 )灰土配合比必须准确: 土料和熟石灰应认真过标准斗,不得将石灰粉花 洒在土的表面,拌合应均匀,避免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不得相差过大。 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 5 )灰土表面平整应符合要求 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薄,造成地面开裂、空鼓。 认真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 ( 6 )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适当考虑修改设计: 如确需施工,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 第四章 确保安全生产的技术组织措施 认真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 全保证体系,制定严格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措施,坚决执行《 陕西省劳动安全条例》 精神,严格按照《 建筑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 、《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进行安全生产,确保职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 实现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目的。 4 . 1 安全生产目标 1 、无重大安全伤亡事故,事故频率控制在 ‰ 以内。 2 、施工过程中做到无伤亡、无火灾、无坍塌、无物体坠落和无机械安全等各类事故。 4 . 2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为了确保安全,达到安全生产目标,我们结合工程 实际,建立健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责任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实行标准化管理。 施工现场成立有职工代表参加的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和督促安全设施防护,劳动保护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评比,参与安全事故处理。 项目经理部、施工队设专职安全人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 各项经济承包明确的安全指标和包括奖惩办法在内的保证措施,签证各级安全责任 制,建立完整的安全保证体系。 安全保证体系框图详见附后附图:安全施工保证体系。 4 . 3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1 、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制 定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专业工长、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班组长等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 、安全教育 项目部制定“安全教育制度”。 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入岗位前进行入场教育和岗位安全技术教育,并对全体场内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后的经常性安全教育。 主要教育内容有: ① 各岗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② 操作现场安全规章制度; ③ 特殊工种的安全知识及自我保护知识; ④ 新工艺、新技术实施中制定的安全技术规定; ⑤ 特定环境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⑥ 施工组织设计中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要求; ⑦ 事故发生后的安全再 教育。 3 、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建立分部(分项)工程交底制度。 在分部(分项)工程正式施工前,由项目施工员对参与施工的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性交待。 使参与施工的人员对施工对象从设计情况、建筑结构特点、技术要求到施工工艺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科学的组织施工、合理的安排工序,避免发生技术指导错误或操作错误。 在分项工程及每项任务施工前,由副经理和工长组织技术人员、安全员对有关施工人员进行包括施工工艺、规范规程要求、材料使用、质量标准及技术安全措施交底。 特别是新技术、 新工艺和重点部位、特殊要求等更要着重交待,以使施工人员能抓重点、把住关键部位的质量、技术、安全关。 安全技术交底除有口头交底、文字交底外,必要时可以用图表、实样、小样、现场示范操作等形式进行,同时填写“安全交底记录单”,有关人员签字存档。 4 、特种作业持证上岗:项目部应建立特种人员档案。 如:焊工、机械工、工程车司机等。 公司负责特种人员的培训和换证工作,以保证特种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 上岗证由安全员统一保管,接受检查时由安全技术部提供。 5 、安全检查:项目部制定《 安全检查制度》。 主要内容有:项目部必须坚持 由项目经理亲自带队的每月一次安全检查;现场安全员必须进行每日巡查;检查必须有书面记录,对查出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能够做到定时、定人、定措施并及时整改。 6 、班前安全活动:项目部制定《 班前安全活动制度》。 主要内容有:班组每天开展上岗前安全活动,时间不少于 10 分钟。 班前安全活动由班组长主持进行或由班组安全员及技术熟练、重视安全生产的老工人讲解。 班前安全活动的内容和出席情况应明确,班内专人逐日记录,以备检查。 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对班前安全活动的情况负有指导、督促的责任。 班前活动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① 交底要做到 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可从“五看”着手:看“天”(天气)、看“地”(环境)、看“人”(思想情绪)、看“物”(机械设备)、看“对象”(任务)。 ② 必须要求个人上岗安全自查:查安全意识;查自身安全风纪;查同接受任务相应的安全用具是否完好、齐全。 ③ 必须开展操作岗位安全设施检查,每日上岗操作前要求每位成员对本岗位的安全设施作例行常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采取必要措施后才能开始工作。 ④ 反对带有不安全因素上岗。 如不戴安全帽等。 ⑤ 反对不作安全检查就操作。 7 、工伤事故处理 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项目负责人应 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企业主管部门,行业安全管理部门,当地劳动、检察等部门),与此同时,按下述程序处理:抢救伤员,排除险情,保护现场 → 组织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 现场勘察、拍照、测绘做出笔录 → 分析事故原因,确定事故性质,提出防止事故发生措施 →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报有关部门批准 → 按“三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由当地劳动部门结案报上级部门。 8 、施工合同、协议等内业资料:项目经理部对合同、协议等的及内业资料的整理、保管均在各部门岗位责任制内明确,责任落实 到人。 9 、施工用电 ①本工程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用电组织设 计、施工用电平面图,配电采用 TNS系统,有关施工人员应严格按方案进行临时用电的施工,若需要变动,必须经电气工程师同意。 ② 根据本工程的临时用电情况,所有电闸箱、电缆、电线必须保证安全可靠。 ③ 现场配备专业电工 1 人,持证上岗。 在“用电管理”、“施工现场与周围环境”、“配电室及自配电源”、“配电线路”、“配电箱及开关箱”、“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电动工具”、“照明”等用电方面均应严格按《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 JGJ5999 )规范执行,确保用电安全。 10 、施工机械设备 ① 本工程所用主要 机械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等遵照《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 JGJ33 一 2020 )中的有关规定。 ② 操作机械的特种作业人员均应做到持证上岗,做到一机一牌,定岗定人,责任明确,施工中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 11 、消防保证措施 ① 生产区各作业加工棚, 1211 型灭火器不少于 2瓶。 ② 配电室、油漆、木料库等重要区域,除设置灭火器外 其附近应备消火栓。 ③ 明确划分用火、用电和禁火区域动火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有专人监护。 动火作业必须履行审批制度。 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及时清除火灾隐患。 ④ 材料仓库防火: 库存的物品应分类分堆并贮存编号,对危险物品应加强入库的检验,易燃易爆物品应使用不发火的工具设备搬运和装卸,库房内不得兼做加工、办公室其它用途,库房内严禁使用碘钨灯。 ⑤ 木工作业区应采用阻燃材料搭设,处于刨花,锯沫较多部位的电动机应装设防光罩,电气设备应密封或采用防爆型,电箱下不得堆放材物,严禁在作业物所吸烟,生火、烧饭或点明火取暖,配备足量的灭火器材。 ⑥ 电气焊作业防火: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的距离不小于 10m ,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少于 30m ,乙炔发生器与氧气瓶间距在存放时不小于2m ,在 使用时不小于 5m ,严格执行“十不烧”规定,作业前应有书面的防火交底,作业后清理热物切断电源气源。 4 . 4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措施 1 、根据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项目部应建卒健全各养安全生产应急预 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将一切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因素降低到最低点。 2 、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控制危险源。 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是应急救援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 抢救受害人员。 抢的重要任务。 指导员工防护,组织现场人员撤离做好现场清除,消除危害后果。 3 、公司应急准备和响应领导小组全面 负责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催项目部应建立工地救治应急响应组,负责本辖区内紧急情况的自救. 项 目经理任工地救治应急响应组的负责人。 4 、工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