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方案内容摘要:

取供试品 10g,加到 氯化钠 — 蛋白胨缓冲溶液 100 ml 中,振摇,使成 1: 10 的的供试液。 试验方法 题 目: L丙氨酰 L谷氨酰胺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第 7 页 共 16 页 试验组:取供试液 1ml( 1: 10)注入无菌平皿中,分别注入 5 种( 50100cfu/ml)的试验菌,并立即倾注 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与改良马丁 琼脂培养基约 15~20ml,营养琼脂培养基在 30~35℃培养 48 小时;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在 23~28℃培养 72小时,每株试验菌平行制备 2 个平皿,按平皿法计数菌数。 菌液组:取各菌种液 1ml( 50100cfu/ml,同 操作,按平皿法计数菌数)。 供试品对照组:依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取供试品 10g,加 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至 100ml,振荡,溶解混匀,分别制备 1: 102及 1: 103的供试液,取供试液 1ml( 1: 10),同 操作,按平皿法测定供试品本底菌数。 稀释剂对照组:稀释剂为 %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 PH=7),无抑菌作用,不作考察。 实验结果记 第一次: 表 1 大肠埃希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表 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表 3 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表 4 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题 目: L丙氨酰 L谷氨酰胺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第 8 页 共 16 页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表 5 黑曲霉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第二次: 表 1 大肠埃希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表 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 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表 3 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表 4 白色念珠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题 目: L丙氨酰 L谷氨酰胺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第 9 页 共 16 页 表 5 黑曲霉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第三次: 表 1 大肠埃希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表 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组 回收率 菌数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皿 1 皿 2 表 3 枯草芽孢杆菌的回收率: 试验组 菌液组 供试品对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