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讲义内容摘要:

,扩展的 ASCII 码共有 28=256 个。 基本 ASCII 码包括: 数字 10 个: 0~9 ( ASCII 码: 30H~39H) 大写字母 26 个: A~Z ( ASCII 码: 41H~5AH) 小写字母 26 个: a ~ z ( ASCII 码: 61H~7AH) 标点与运算符号: 20 多个(包括,。 ;。 :。 + * / 等) 各种控制符: 30 多个(包括设备、文件、传输控制等,如回车、换行、空格、退格、删除、响铃、文始等等) Sp . Pn Sm Mr 电子科学系 07电子 本 、 07网络 专、 07级计 专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11 授课日期: 2020 年 9 月 14日 星期 一 节次: 第 5~6 次 授课地点: 1 号教学楼 414 多媒体教室 教材章节: 第 1 章 微型计算机概述 167。 ~ 167。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学习应当掌握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及 Intel 8086微 处理器组成结构、引脚信号及功能。 教学重点 和难点 : 8086 的寄存器结构 ; 总线接口单元与执行单元; 8086 的引脚和功能 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上次课程的内容,在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引出一款具体的 16 位微处理器 8086CPU,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授课过程: 第一节 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  微处理器( CPU)由下列主要部分组成: 算术逻辑单元 ALU、 控制器 、 寄存器阵列 、 总线和总线缓冲器 高性能的 CPU 还有:指令预取部件,指令译码部件、地址形成部件、存储器管理部件等。 一、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ALU) ALU 是对二进制数进行算术逻辑运算的基本部件。 一般数据加工处理可归纳为两种基本运算:算术运算,逻辑运算。 备注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火星探路者仍然在使用8086cpu,8086cpu是不是很巩固新课: 备注 小结: 作为第一章中的重点内容,本次课主要介绍计算机运算基础,需要学生掌握不同数的表示和运算,为以后详细内容的展开作好准备。 备注 思考问题及探讨课题: 备注 作业 : 1, 7, 8, 15 备注 电子科学系 07电子 本 、 07网络 专、 07级计 专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12  算术运算: 可进行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符号数采用补码表示,减法通过求负数的补码而变成加法运算。 还可进行 BCD 码运算。 乘、除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加、减和移位实现。 例如: 13  11=143=8FH 1 1 0 1 采用部分积左移和加法  1 0 1 1 可完成二进制乘法。  逻辑运算:可完成逻辑 ―与 ‖、 ―或 ‖、 ―非 ‖、 ―异或 ‖、 ―移位 ‖等基本的逻辑运算。 大部分算术逻辑运算的实现途径大致如下: ( 1) 硬件实现的基本运算功能。 加、减、求补、逻辑、移位、 BCD ( 2) 乘除运算:在 8 位机中由软件实现, 16 位机以上专门设有乘除指令,即由硬件完成 ( 3) 浮点运算:浮点数可以看作是由两个定点数组成,尾数与阶码。 在对阶后可以对尾数进行运算。 浮点数运算可以用软件实现。 也可以专门生产浮点运算部件和浮点微处理器,并设有专门的浮点运算指令,可进行32 位或 64 位浮点加、减、乘、除运算。 Pentium 处理器已把浮点处理器与主处理器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早期的浮点处理器有: 808 8028 80387 协处理器。 二、控制器 控制器是发布操作命令的部件,操作的顺序需要 精确的定时。 计算机执行程序时其任务为逐条的取指、分析、执行。 其内部主要组成如下: 指令部件 包括程序计数器( PC),指令寄存器( IR),指令译码器( ID)。 时序部件 : 包括时钟系统,脉冲分配器。 时钟系统包括时钟源(一般使用外接的石英晶体振荡器)和时钟启停逻辑。 简单等。 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将会在各 小节逐步展开。 备注。 电子科学系 07电子 本 、 07网络 专、 07级计 专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13 脉冲分配器:计算机在执行一条指令时,总是把一条指令分成若干个基本动作,由控制器产生一系列的节拍和脉冲,每个节拍和脉冲指挥计算机完成一个微操作。 产生这些节拍和脉冲的部件称为脉冲分配器或节拍发生器。 看几个概念: 时钟周期( T state):主时钟的两个脉冲前沿的时间间隔称为一个时钟周期,又称为 T 状态。 它 CPU 操作的最小时间单位。 机器周期:由 3~ 5 个 T 状态组成一个机器周期( Machine Cycle),称为 M 周期,又叫做总线周期,用来完成一个基本操作,如 MEM 读 /写,I/O 读 /写等。 指令周期:一条指令(的取出和)执行所需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 Instruction Cycle),一条指令执行需 1~ 5 个 M 周期。 微操作控制部件 根据指令产生计算机各部件所需要的控制信号,如传送、加减、逻辑运算等,由译码 器输出、节拍发生器输出等进行组合而产生,完成指令所规定的全部操作。 可采用组合逻辑控制(控制信号采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实 现);,微程序控制(若干微指令组成的微程序);和可编程逻辑阵列( PLA、 EPLD 等)来实现。 三、总线与总线(缓冲器)部件 所谓总线是指计算机中传送信息的一组通信线,将多个部件连成一个整体。 可以简单分为:  片内总线:在 CPU 内部或部件内部各单元之间传送信息的总线(又可细分为单总线、双总线(输入 /输出 BUS)、多总线结构);  片外总线: CPU 与外部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总线。 片外总线又称为系统总线,通常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即所谓三总线结构。 因为多个部件均挂在总线上, 但各部件工作情况并非完全一样(有的作为信源发,有的作为接收器收)。 由于数据或信息代码是用 电位高低 来表示,若某一时刻有几个部件同时向 BUS 发送数据,则 BUS 上的情况就成为 不确定 的了,电路也可能被 烧毁。 所以 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部件向 BUS 发送信息。 而接收数据就没有上述限制,同一时刻可允许多个部件接收数据。 总线缓冲器: 在工作过程中,常常要求挂在 BUS 上的某些部件在电气连接上与 BUS ―脱开 ‖,使这些部件对 BUS 上其它部件的工作不产生影响, 电子科学系 07电子 本 、 07网络 专、 07级计 专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14 为此,可在部件内部设置三态缓冲器。 DATA→ 3 态 BUF→ BUS; 三态缓冲器( 3 态 BUF)处于:低阻(高低电平)→挂 BUS 上;高阻→逻辑上脱开。 “脱开 ”状态: 处于高阻状态,开路状态,浮空状态;逻辑上 ―脱开 ‖,物理上仍连在一起。 总线缓冲器分为: 单向三态缓冲器 ,如地址总线缓冲器只发地址信息,(地址 BUS 是单向的); 双向三态缓冲器 ,如数据总线缓冲器,既可发又可收数据(数据 BUS 是双向的)。 采用总线结构的优点是: 减少信息传输线数目;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增加系统灵活性;便于实现系统标准化。 四、寄存器阵列( Register Array) 在 CPU 内部,有 一个临时存放地址和数据的寄存器阵列。 这个阵列因CPU 的不同而不同,有的称寄存器堆,寄存器多少有差别,但其功能相似。 寄存器阵列大致分为以下四组: 存放 地址 的寄存器; 指令指针( IP)或程序计数器( PC:Program Counter); 堆栈指示器( SP: Stack Pointer); 其它可存放地址的寄存器( Register),例如变址 REG、基址 REG。 存放 待处理数据的寄存器 累加器( AC: Accumulator) /通用 REG 组, A, B, C, D 等。 存放控制信息的寄存器; 指令寄存器( IR: 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代码; 标志寄存器( FR: Flag Register),通常设有 SF、 ZF、 AF、 PF、 CF、OF、 IF、 DF 等标志。 数 据或地址缓冲器作用的寄存器。 (为了避免总线冲突) 数据总线缓冲 REG( DBUF:Data BUS Buffer)。 地址总线缓冲 REG:三态,单向,内外部地址 BUS 之间缓冲。 巩固新课: 备注 小结: 备注 思考问题及探讨课题: 备注 作业 : 1, 7, 8 备注 电子科学系 07电子 本 、 07网络 专、 07级计 专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15 授课日期: 2020 年 9 月 16日 星期 三 节次: 第 7~8 次 授课地点: 1 号教学楼 414 多媒体教室 教材章节: 第 2 章 微处理器与系统结构 167。 ~ 167。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目的: 掌握 Intel 8086 微处理器组成结构、引脚信号及功能。 掌握Intel 8086 的标志寄存器和堆栈 教学重点 和 难点 : 8086 的寄存器结构 ; 总线接口单元与执行单元; 8086 的引脚和功能 8086 中的标志寄存器与堆栈 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上次课程的内容,在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引出一款具体的 16 位微处理器 8086CPU,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美国火星探路者仍然在使用 8086cpu,8086cpu 是不是很简单等。 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将会在各小节逐步展开。 授课过程: 第二节 Intel 8086 微处理器 8086 是一种单片微处理器芯片,内外部数据总线 16 位,对外 40 条引脚,主时钟 5MHz、 8MHz、 10MHz等。 20条地址引脚,直接寻址 220 =1MByte,可访问 64K 个 I/O 端口,具有 24 种寻址方式,可以对位、字节、字、字符串、字串、 BCD 码、 ASCll码等多种数据类型进行处理。 一、 8086 的寄存器阵列 CPU 内部有 4 组 REG,共 14 个 16 位 REG 供编程人员使用。 REG 组 主累加器 累加器或基址 REG 累加器或计数器 累加器或 I/O 地址 REG REG 组( 通常存放偏移量) AH AL BH BL CH CL DH DL 备注 首先复习上次课程的内容,在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引出一款具体的 16 位电子科学系 07电子 本 、 07网络 专、 07级计 专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16 堆栈指针:默认段寄存器 基址指针:主要用来访问堆栈段中的数据 源变址器 :用于访问数据寄存器中的数据,串操作 目的变址器:默认 ES 3. 段 REG 组 :CS/DS/ES/SS 段 REG 是存放内存地址的高位地址,地址形成是由段寄存器地址左移 4 位加上对应的偏移量。 例如:被取指令的地址为 CS 左移 4 位加上 IP 的值。 若 CS =2020H,IP=0100H。 指令地址为 2 0 0 0 0 H。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