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内容摘要:
,占 %;坡耕地 公顷,占 %。 流域内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 幼林地 等,面积为 ,占幅员面积的 %,其中有林地 , 20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灌木林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疏林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幼林地 公顷,占林业用地的 %。 治理区 林业用地面积为 公顷,占项目区土地总面积的 %,有林地面积为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灌木林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疏林 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幼林 地 公顷,占林业用地的 %。 流域内 草地面积 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 治理区 无草地面积。 流域内 居民点及交通用地面积为 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 治理区 居民点及交通用地面积为 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30%。 流域内 荒山荒坡面积 170 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 治理区无 荒山荒坡 面积。 流域内 水域包括河流、滩涂、水库、坑塘、沟渠,水工建筑等,占地 423 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 治理区 水域 面积 144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 流域内 难利用地包括荒草地、裸岩石砾地, 面积为 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 治理区 难利用地 面积为 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 表 34 选定区 土 地坡度组成表 土地总面积选 定 区 土 地 坡 度 组 成 结 构 5176。 5176。 ~15176。 15176。 ~25176。 25176。 ~35176。 35176。 21 (公顷 ) 面积 (公顷 ) 比例 (%) 面积 (公顷 ) 占比例 (%) 面积 (公顷 ) 占比例 (%) 面积 (公顷 ) 占比例 (%) 面积 ( 公顷 ) 占比例 (%) 854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 耕地利用构成单一。 治理区 粮食生产是耕地利用的主体,复种指数达 191,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占总播种面积的 %,而油料作物播种面积占 %,麻类播种面积占%,复种蔬菜占 %,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 %,农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 %,单一 的种植用地结构明显,农业经济发展缓慢。 林业用地结构不合理。 林业用地中, 灌木 林地占 11%,经济林占 36%,疏林地占 30%,幼林地占 23%。 疏、残林比重较大,林产品产出周期长,未形成较好的林业经济格局。 农村居民住宅地多,集镇 发展缓慢, 土地利用效益低。 未利用土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多。 土地综合生产率不高。 土地从各业用地结构和社会经济构成看,仍然是农业为主的用地格局,这既反映人口众多“吃饭”第一的客观必须,同时也表现为土地资产的非商品属性状态。 这 —态势,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确保“肚子”的前提下,对农业进行 大量有效投入的前提下,寻找多元经济增长点,调整用地结构,促进经济大发展。 水土流失及防治状况 水土流失现状: 我县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其水土流失形态为面蚀、沟蚀和重力侵蚀。 根据对项目区地形、地质、地貌,岩 22 性土壤、植被的实地考察,其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大于 5176。 的坡耕地和疏幼林中,还有少数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 流域水土流失面积 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公顷,占流失面积的 %;中度流失面积 公顷,占流失面积的 58%;强度流失面积 ,占 流失面积的 %。 年土壤侵蚀总量 万吨, 年土壤侵蚀总量 3865吨 /平方公里 .年。 治理区 水土流失面积 470公顷,占幅员面积的 %。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 公顷,占流失面积的 %;中度流失面积 公顷,占流失面积的 57%;强度流失面积 公顷,占流失面积的 %。 年土壤侵蚀总量 3865 吨 /平方公里 .年。 水土流失分布: 主要分布在大于 5 度的坡耕地及荒山荒坡、部份疏幼林和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区。 其分布详见表 35。 表 35 治理 区水土流失地类分布表 单位: hm2 项目 坡耕地 经果林 有林地 灌木林 疏幼林 草地 荒山荒坡 未利用地 面积 占 % 面积 占 % 面积 占 % 面积 占 % 面积 占 % 面积 占 % 面积 占 % 面积 占 % 合计 45 微度 轻度 中度 57 37 6 强烈 75 极强烈 剧烈 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 : 治理区 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自然因素是产生水土流失的前提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自然因素 23 ① 降雨 对水力侵蚀来说,降雨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 ,侵蚀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 治理区 年均降雨量在 1025~ 1080mm之间,而且,降雨时间分布极不均匀,为水力侵蚀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动力。 ② 植被 2020年底, 治理区 森林覆盖率 %,由于森林覆盖率低,林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薪碳林是以黄荆、马桑为主的次生林,结构单一,蓄水保土功能差。 并且,人为破坏相当严重。 ③ 坡耕地 治理区 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 52%。 由于坡耕地土质疏松,当地群众水保意识淡薄 ,耕作粗放,又无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在一定的降雨和地形条件下,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④ 地形 治理区 丘陵、坝地相互交 错,地面坡度在 15176。 — 25176。 及 25176。 以上的土地面积占 %。 这样的地形通过影响坡面径流冲刷力、土粒间附着力而影响土壤侵蚀。 为加速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⑤ 岩性与土壤 治理区 内成土母质以砂泥岩坡、残积物为主 ,大多数土壤的抗侵蚀能力都比较弱。 其岩层抗风化力也较弱 ,极易产生水土流失。 人为因素 24 ① 人口增长过快,毁林毁草陡坡开荒严重 建国五十多年来,项目区人口剧增,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加之土地经营管理粗放,土地生产力极低。 为求得吃饭问题的解决,只有扩大耕地来换取粮食,导致大面积毁林毁草开荒和 植被的破坏,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虽然国家近几年大力实施了退耕还林工作 ,但退耕后没有成林,绝大多数又在复耕,最后收效甚微。 ② 开发建设活动忽视水土保持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基本建设力度加大, 治理区 开矿、修路、烧砖、采石等开发建设活动日益频繁。 一些开发建设项目只求经济效益,忽视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乱开乱挖,随意破坏植被,倾倒废土弃渣,从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虽经过一定整顿和治理,但差距甚远。 治理区 水土流失主要造成以下危害有: ① 旱洪灾害加剧。 干旱频繁,经常是春旱、伏旱连秋旱 ,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 在发生干旱的同时,洪灾 也 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② 土地肥力下降。 农业产量低而不稳。 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对土地的利用,忽视了对土地的保护,长期的水土流失,自然生态遭到破坏,致使土层变薄,质地变坏,肥力下降,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农、林、牧业生产; ③ 破坏地表植被。 由于历史原因,森林被过度砍伐,地表植被几遭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虽然近年 25 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情况有所缓解,但群众烧火作饭用柴矛盾却日渐突出。 不有效解决群众燃料问题,就不能实现“退得下,保得住 ”的生态治理目标; ④ 泥沙淤塞河堰。 缩短工程寿命。 大量泥沙淤积塘、堰,抬高河床,减少有效蓄水,严重影响防洪和灌溉。 治理区 多数 水利工程 年久失修,泥沙淤积,渗漏垮埂不能蓄水 , 说明水土流失的成因对当地生产、生活、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的直接和间接危害。 经验:通过历年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看,要治理好 — 条沟,一个湾,一个流域的水土流失,达到治穷致富的目的,一是关键在领导,实行领导负责制,党政领导领任务,脱产干部驻工地,技术人员常蹲工地,一级管一级,一级带一级,责任到人到位,二是深入做好宣传工作。 要广泛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意 义,使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实施综合治理。 治沟先治坡,治坡促治沟,坚持工程、生物、农耕“三大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井、池、渠、凼、沟配套,各项措施互为补充,共同发挥整体功能,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坚持集中成片,规模治理;四是要因地制宜做到当前与长远利益相结合,把水土保持工作长期开展下去。 问题:水土保持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工程,在开展水土保持方面,我们走了些弯路,出了些问题。 一是面宽量大,不知从何下手,今年治这里,明年治那里,面面俱到,没有重点,结果是年复 — 年,治理效益率不明显, 群众漠然视之;二是抓了治理, 26 松了预防,结果是边治理边破坏,没有达到治理目的;三是因人为因素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四是治理经费不足,治理进度缓慢;五是职能机构级别低,办公设施差,业务技术有待提高;六是补助标准低,治理程度达不到预期目的;七是预防监督工作开展的力度、广度不够。 该 流域以前没有进行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严重,现急需 对选定的 治理区 进行水土流失 综合 治理。 建设任务、目标及规模 根据川发改投资【 2020】 1070 号《关于转下达重大水利工程2020年第二批中央预算 内投资计划的通知》下达我 县 202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平方公里。 通过 治理区 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要达到如下目标: 综合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70公顷。 拦蓄泥沙 t,泥沙流失量减少 70%以上。 25度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经)、还草。 土地利用率达到 %以上,土地产出率增长 %以上。 改变生态环境目标 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 %以上。 27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达到 %以上。 严格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保持方案申报率达到 %以上,审批率达到 %以上。 确保工程安全,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达到 10 年一遇 24h 最大洪水的防洪标准,蓄水效益达到 13万 m3以上。 发展农村经济目标 ,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 农业人均纯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 %以上。 人均标准生产用地达到 ,人均纯收入达到 3700 元, 人均产粮达到 450kg 以上。 其他目标 项目实施期间,通过改善农业生产和道路交通条件,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创造良好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为全面建设 和谐 社会新农村奠定基础。 建设规模 治理区 ( 2020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hm2。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确定各项治理措施的配置数量为 :坡改梯,水保林 公顷,经果林 ,封禁治理 160公顷,保土耕作 公顷,新建蓄水池 5 口,排洪沟渠 公里,沉沙凼 8 个,整治塘堰 1 座,作业便道 公里。 28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治理区 ( 2020 年)治理范围所辖面积小,且地形地貌基本一致,故不进行水土保持分区设计。 总体布置 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以控制水土流失和建立良性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在 治理区 具体布置措施为:坡改梯工程、坡面水系工程、作业便道、水土保持林、经果林、封禁治理、保土耕作等。 在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土地类型,以控制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达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对项目区流失区域进行全面规划,对水土流失区内各类土地, 因地制宜地按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出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坡改梯。 坡改梯措施布设的原则: 坡改梯布设本着先易后难原则,布置在近村、近水、近路和居民点附近,并照顾保持农户农业用地均衡性。 地块规模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布置在坡度 515176。 的坡耕地上, 面积 公顷。 近水。 拟定实施坡改梯的地块离水源较近,利于建设期间用水和工程运行期抗旱保苗用水。 近路。 拟定实施坡改梯的地块,离公路较近,利于建设期间所需建材运输,可降低运输成本,利于工程运行期生产资料和产 29 品运进运出,可 节约生产成本。 近农户。 拟定实施坡改梯的地块,离农户较近,利于工程运行期间耕作管理,利于减轻劳力投入强度。 提高利用率。 拟定实施坡改梯措施的地块,通过工程整地降缓坡度后,能全面提高保持水土功能,提高粮经作物复种指数和粮经产量,增加收入。 集中连片。 拟定实施坡改梯的地块,较为集中连片,利于突出治理规模和展现规模效益。 取料方便。 能就近取材,埂坎占地少。小流域综合治理方案
相关推荐
人,严防转移生产和隐蔽生产,要采取更加严厉的手段和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决不能手软,确保一方平安。 (五)建筑施工安全检查。 由镇城建办牵头负责,镇安监办、水利站等部门配合。 对重点建设项目和建筑施工现场安 全检查,重点对脚手架、深基坑、高大模块、塔吊、垂直运输机械等进行隐患排查。 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落实冬季安全及防火措施。 对现场管理混乱、问题突出、隐患严重的施工工地
发言、 上台作题、阅读、演示以及表演的机会要比 大班学生大大增加。 第四, 教师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和实施分层教学, 可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计划。 首先, 小班教师大多是面批作业, 及时订正 错误, 及时表扬、鼓励,及时反馈。 第二, 教师在教 要 强化学生组长的作用,锻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要根据 学生的学习水平 差异 采用 异质 或是同质分组 ,并参加 小组讨论活动
联系、电话联系、家访等联系方法与家长交流。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孩子们的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让孩子健康 活泼的成长是我们老师和阿姨的心愿,在以后的保教工作中,我们会 随时的关注孩子的一点一滴,让每个孩子都快乐的成长 ,和他们在一 起的每一天都是开心的、新鲜的。 9 顺河镇大圣幼儿园 2020年 6 月 篇三:小班上第一学期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2020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成年网发表,护国镇大州驿小学还被授予“四川省第一个小记者站”的牌子。 附 : 被评为 2020年度宣传工作先 进个人 护国镇 先进个人 荣获 2020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泸州市 先进个人 指导学生参加的科技实践活动稿在四川省《少年百科知识报》上发表 四川省 发表 (三)在担任 2020 级 2 班和 2020 级 2 班的班主 任期间,班级学生精神面貌俱佳,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及截面尺寸。 9 b、 模板、支架、支撑、支柱等结构的可靠程度。 c 、拆卸支架器具(如木楔、砂筒等)的装备状态。 d、 钢筋骨架的安装位置。 e、 脱模剂涂刷情况。 ② 浇筑混凝土前应将钢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 ③ 混凝土浇筑时 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 2m。 当自由倾落超过 2m 时,应采用滑槽、串筒
千斤顶顶起 板 端,在支座上下表面铺涂一层水泥砂浆 (或环氧树脂砂浆 )。 再次落 板 ,在重力作用下支座上下表面相互平行且同板 底,墩台顶面全部密贴;同时使一 块板 两端的支座处于同一平面内, 板 的纵向倾斜度应加以控制,以支座不产生时显初始剪切变形为佳。 圆形支座具有各向同性。 安装无需考虑方向性,只需将支座圆心同设计位置中心点相重合即可。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受交底人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